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鋼鐵行業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 12月25日,在“京津冀綠色發展大會”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認為,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低碳技術創新步伐從“探索”向“實踐”加快。 鋼鐵企業通過應用大型高爐超高比球團冶煉、高爐富氫冶煉等典型技術,加快原料結構調整通過應用電爐綠色高效冶煉、氫氣豎爐直接還原、煉鐵氫基熔煉還原等典型技術,加快工藝結構調整通過頂氣迴圈氧高爐冶煉等典型技術的應用,加快工藝結構調整通過碳封存、鋼鐵聯產等典型技術的應用,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在低碳鋼鐵技術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鋼鐵工業歷來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鋼鐵產品數量多、價格高,支撐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範鐵軍表示,鋼鐵產品品種豐富、效能可靠,將支撐我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 而且,鋼鐵是最具綠色低碳競爭力的基礎材料,具有更好的環境和諧性,可以無限期迴圈利用,其產量居世界金屬產量第一。 經過探索、穩步發展、加快發展,我國鋼鐵工業現已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近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高階方面,短板材料問題取得突破,高效能鋼生產應用比重大幅提公升,首創產品數量不斷增多。 在智慧型化方面,鋼鐵企業引進智慧型裝備,實現3D崗位替代;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智慧型決策;並打造燈塔工廠,引領數智化鋼鐵。 在綠色化方面,我國鋼鐵行業執行全球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高標準加快超低排放轉型,紮實做好汙染物減排治理工作,深入開展節能改造,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從國際趨勢分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為積極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出台衝擊,更好地滿足下游鋼鐵企業提出的“綠色鋼鐵、低碳鋼”新需求,中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從國家政策引導分析,我國堅持先建後解的原則,系統推進低碳轉型,推動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逐步轉變。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碳管理基礎薄弱、碳治理難、減碳成本高等一系列嚴峻挑戰。
據范鐵軍分析,我國鋼鐵企業低碳發展步伐也在加快,“5+1”低碳轉型路徑科學制定並加快實施行動計畫。 在推進綠色布局方面,著力優化產業布局,加大綠色物流力度,全生命週期推廣綠色產品在節能和節能方面,著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提高餘熱和余能自發電率,加快數位化、智慧型化技術應用在優化能耗和工藝結構方面,努力優化原料結構,提高廢鋼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構建迴圈經濟產業鏈方面,將著力整合區域能源,加強固廢資源化利用,促進鋼鐵協同生產在突破性低碳技術應用方面,大力推進高爐低碳冶煉技術、非高爐煉鐵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技術的應用在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援方面,進一步加強碳減排目標、碳市場、標準體系、技術創新、氣候投融資和能力建設。
綠色低碳、標準引領、產業集中度提公升、數位化、智慧型化,將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四維支撐。 針對近期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冶金行業資訊化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是保證生存,在超低排放方面,京津冀鋼鐵企業需要完成轉型,同時滿足新版大氣十、PM25.下降20%要求;在能效提公升方面,到2024年,淘汰能效低於基準水平的企業數量,能效水平有待大力提公升。 二是推進公升級換代,積極參與綠色製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產業園區、綠色鏈條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增強鋼鐵綠色低碳智慧型製造標準的話語權。 三是謀發展,發展綠色鋼鐵,充分利用環渤海海上風電綠色能源優勢,適時布局發展零碳鋼鐵基地,樹立綠色發展優勢提公升碳封存能力,評估碳資產現狀,充分挖掘碳資產潛力,提前規劃碳資產,提高碳關稅應對能力。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緊緊圍繞國家“雙碳”目標,研究制定低碳技術路徑,紮實有序推進低碳轉型。 其中,低碳技術主要分為無碳技術、減碳技術、脫碳技術三大類。 現階段,我國鋼鐵工業應加快推進能效提公升、能源結構優化等減碳技術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無碳技術,以及固碳、回火聯產等脫碳技術;專注於先進低碳冶金等減碳技術的研發和示範,以及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和DAC(直接空氣碳捕集技術)等脫碳技術。 (孟凡軍
評論:於早藻。
責任編輯:霍嶽。
編輯: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