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CMF)骨幹成員。
本文**自12月4日《人民論壇報》以來。
字數:4161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綠色金融是環境保護與金融發展相結合的術語,任何以減緩氣候變化、氣候適應、自然韌性等環境目標為目標的融資和投資活動,都可以統稱為綠色金融。 發展綠色金融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項需要全球參與的系統工程。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重要倡導者和建設者,2024年,中國莊嚴提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和莊嚴承諾。
綠色金融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是人類社會對發展與環境關係進行深入反思和進步的產物。 2024年,美國經濟學家格羅斯曼和克魯格首次對環境質量與人均收入的關係進行了實證研究,指出汙染與人均收入的關係是“汙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隨著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收入水平上隨著GDP的增長而減少”。 2024年,美國經濟學教授帕納約圖借用了庫茲涅茨在2024年定義的人均收入與收入不平等之間的倒U型曲線,並首次將環境質量與人均收入的關係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認為環境質量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開始退化, 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並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即環境質量與收入的關係呈倒U型。儘管這一結論存在爭議,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綠色發展中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工業化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工業化促進了科技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但也給現代社會帶來了自然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等挑戰。 2024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第乙份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其中明確提出了資源和能源過度消耗對人類未來生存的風險,環境退化、資源枯竭等一系列世界性問題將構成“人類困境”,經濟增長是有極限的,受制於資源的枯竭, 人類應該人為地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以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那麼,人類如何在不人為減緩經濟增長速度的情況下改善自然環境呢?答案是用綠色轉型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綠色金融是一項公共產品,需要全球集體行動。 近年來,極端天氣已成為全球威脅,經常引起各國**和居民的關注。 2024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正式成立,旨在全面評估對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原因、潛在影響和應對策略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理解狀況。 2024年3月,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中,關於“人類活動在全球變暖中的作用”的報告措辭由之前的“可能”、“非常可能”、“非常可能”、“毫不含糊”公升級為“毫無疑問”。 通過對過去幾十年排放資料的分析,科學家發現,人類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全球氣溫公升高成為極端天氣加劇的重要因素。 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發生將對農業、能源和水資源產生重大影響它會影響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它還可能帶來社會問題,例如海洋氣候變化,威脅沿海城市及其居民的安全。 因此,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共同努力,制定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世界自然資源,促進全球氣候韌性。
從實踐角度來看,綠色金融已基本成為全球共識。 從2024年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發起成立G20綠色金融研究組,到2024年阿根廷決定繼續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的綠色金融議程,但決定將G20綠色金融研究組擴大為G20可持續金融研究組,以納入更多創造就業、減貧等可持續發展因素, 再到2024年G20可持續金融研究組公升級為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SFWG),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義大利,G20對綠色金融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2024年,印尼G20領導人峰會通過了《2024年G20可持續金融報告》和《G20轉型金融框架》。 2024年,印度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提出了可持續金融領域的三大核心議程:進一步發展氣候融資、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融資和能力建設。 G20成員和部分非G20成員都發起了綠色金融發展倡議,包括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此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可以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協調各國經濟發展需求,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
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將加速全球產業結構轉型。 根據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的定義,綠色產業是指從環保的要求出發,借助科技手段,借助綠色生產機制,努力節約資源、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汙染(節能減排)的行業。 行業的發展必須符合環保的要求,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逐步制定和完善**加大綠色產業、綠色稅收、綠色金融等政策傾斜力度,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在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推動綠色產業公升級開放條件下的進出口**和國際技術轉移的“綠色浪潮”將極大地影響各國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向綠色方向發展。
綠色金融是乙個需要全球參與的系統性專案
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企業、市場、民眾的共同參與,綠色金融創造的價值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公共和私人綠色投資,以及綠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決定了綠色金融是乙個覆蓋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
對世界而言,綠色金融已成為世界各國重塑金融體系的重要抓手。 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資料,從2024年到2024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從370億美元增加到5090億美元。 各國綠色金融政策強調,在信貸、**等金融工具的基礎上,將環境因素內化到企業融資成本中,倒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綠色金融領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運用綠色金融工具(結構性信貸等)降低碳減排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減排綜合收益,從而激勵和約束企業碳減排行為;通過懲戒機制,提高高汙染、高能耗企業的融資門檻,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而淘汰不達標的企業。
對於企業而言,綠色金融已經融入到企業的價值創造中,並日益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2024年,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牽頭推出《負責任投資原則》(UNPRI),提出將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並首次提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和評價體系,旨在幫助投資者了解環境、 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對投資價值的影響,並支援簽約機構將這些要素融入投資決策和策略中,以降低風險,增加投資價值並創造長期回報,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球投資者對ESG的關注度越來越高,ESG投資逐漸成為投資界的主流趨勢。 《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簽署方傾向於綠色資產,大型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傾向於綠色**。 可以看出,市場對企業綠色發展創造的價值的認可度正在迅速提高。
對於市場,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內的全球數十家交易所提供綠色債券領域的**交易。 交易所在提供市場准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專門的綠色債券清單是展示綠色債券的關鍵,並突出了交易所的綠色市場性質。 從交易品種來看,全球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綠色交易品種,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金融、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股權投資、綠色資產和大量的綠色金融產品構成了綠色金融的生態系統,使綠色金融成為能夠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金融體系, 多種綠色金融工具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對於居民來說,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居民樹立綠色生活理念,讓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生活成為自覺行動。 居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形成了對企業、企業和市場所倡導的綠色發展的肯定和認同,能夠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和擔當感。 為了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綠色金融可以提供很多東西。 在居民消費、出行、居住等方面,綠色金融可以為相關綠色企業提供融資,鼓勵開發適合居民綠色生活的產品,進而引導居民養成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習習慣。
中國是綠色金融的重要倡導者和建設者
2024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主席正式宣布:“中國將加大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24年前達峰,力爭於2024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4年10月底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綠色金融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將為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雙碳”目標的提出,清楚地表明了中國是堅持綠色發展的典範。 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綠色金融作為堅實後盾。
2024年,中共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2024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環境保護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首次系統提出綠色金融產品的定義、激勵機制、披露要求、發展規劃和風險監控措施。 2024年11月,中國投資行業協會發布《綠色投資指引(試行)》,鼓勵管理人關注環境可持續性,促進行業綠色投資發展。 2024年,中國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增加了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相關規定,建立了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資訊披露的基本框架,為投資者提供上市公司綠色評估資訊。 2024年,國家發改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態環境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作為各地區、各部門明確綠色產業發展重點的主要依據, 制定綠色產業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2024年9月,央行和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路(NGFS)發布了《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概述》和《環境風險分析方法案例集》兩份環境風險分析領域重量級檔案,旨在加大環境風險(含氣候風險)分析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提公升綠色金融的應用和實踐水平。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向清潔能源等三大板塊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引導經濟主體轉變行為,進一步推進碳核算和環境資訊披露。
新冠疫情期間,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央行堅持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整。 對於短期波動,中國人民銀行強調通過結構性信貸促進中國經濟結構中長期轉型優化公升級的目標。 其中,綠色信貸是央行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國綠色貸款餘額為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位居世界第一。 從用途看,綠色基礎設施公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餘額為1245萬億元,727萬億元和413萬億元,同比增長2% 和 423%;從行業來看,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與**行業的綠色貸款餘額為68萬億元,同比增長276%;交通、倉儲、郵政等綠色貸款餘額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可以說,中國銀行體系的綠色貸款保持了較快增長。
除綠色信貸外,中國在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方面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國內綠色債券市場餘額為198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 國內ESG規模已突破5900億元,發行數量接近500家,全市場近60%的管理人發布了ESG產品。 此外,綠色保險、綠色信託、綠色票據等其他綠色金融產品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隨著綠色新能源、工業矽等碳中和品種的陸續推出,綠色產業領域的探索步伐逐漸加快。 上市的綠色品種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更好地發揮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目標的作用。 同時,中國正積極借助數字技術的力量構建綠色數字金融,不斷提公升綠色金融發展效率。
總體來看,我國積極拓展綠色範圍,努力開發相應的綠色金融產品,實現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的良性互動發展。 發展綠色金融可以顯著提高區域綠色創新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金融發展前景廣闊
綠色金融可以為促進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綠色金融到綠色金融體系:一批重要的國際機構將繼續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等主要國際金融機構正通過分享綠色金融的經驗教訓和最佳實踐,提供資料、分析、工具設計和技術援助,支援不同經濟體的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繼續“綠色”金融體系,以加速建立全球可持續金融體系。 各國之間的綠色知識共享與合作將有助於實現全球範圍內金融部門的國際協調,有助於制定適合國情的綠色金融路線圖,並使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法規和激勵措施與國家環境和氣候目標保持一致。 同時,提高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標準、完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監管機制、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機制、加強國際綠色金融能力建設等措施,可以促進經濟轉型,促進全球綠色金融發展。
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的良性互動將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現淨零排放和其他與氣候相關的環境目標將需要大量投資,以實現所有經濟部門的脫碳和創新,從而在附加值方面改變綠色賦能產業的增長。 綠色金融的發展將倒逼行業內企業重視綠色轉型能力建設和轉型資訊披露,提公升綠色轉型風險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的市場化運作將為其提供發展動力。 實踐證明,市場應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所有市場參與者應公平分享綠色價值的創造,從而形成綠色融資與投資的良性迴圈。 **鼓勵金融機構支援轉型期企業和專案加快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建立激勵機制,促進綠色金融更好發展。 總之,綠色金融在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 未來,應以更優質、更高效的綠色金融賦能中國高質量發展。
grossman g, krueger a.,1991,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cambridge.
panayotou,t,1993,empirical tests and policy analysis of development,ilo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program,working **no.238.
青新子:“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機遇、挑戰與展望”,《貿易展經濟學》,2024年第19期。
**:2024年9月22日在新華網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央行:2024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餘額將超過28萬億元,人民**海外版),2024年11月3日。
外延伸展讀
毛振華:強勢的底部勝過刺激。
潘功生、李雲澤、易慧滿發聲:如何貫徹落實首屆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閆彥:發展中國特色信用評級,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袁海霞等:中國資產負債表收縮風險的視角.
孫文凱:“25條金融文章”為民營企業融資保駕護航。
劉元春:沒有雄厚的資金,就沒有科技強國和產業強國。
楊瑞龍: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
毛振華:現在大灌緊缺,建議發放10萬億張消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