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平台是家庭、學校、社會協同教育的重要載體。 隨著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亟需運用大資料思維,在家庭、學校、社群的協同教育中搭建數位化平台,提公升教育智慧型化水平。
數位化平台為更好地實現家校社群協同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重要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利於突破時空限制,加強溝通協作,為學校、家長和社群提供實時溝通協作的場所, 以及靈活、便捷、豐富多樣的溝通方式有利於教育資源整合和資源配置優化,可構建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實時、精準的數位化教育資源供應有利於流程資料共享,實現高質量協作。 資料的採集不再侷限於最佳情況,涉及多學科、多維度、多環節的資訊可以及時上傳分享,讓家長、老師和社會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及時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 並實現深度和高質量的協作。
打造數字平台的目標和使命是服務於家長、學校、社群的協同教育,需要匯集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
學校承擔三項責任:一是提供習資源。 學校可以通過數字平台提供各種課程和習資源(包括各種教材、習課程、擴充套件教材甚至互動習活動等),以滿足習在不同學科、年級和進度方面的需求,使學生在校內外都能獲得豐富、個性化的學習和習資源。 二是學生資訊管理。 學校可以建立學生資訊管理系統,利用數字平台管理學生資訊、課程和習資源。 通過對各類學生資料的記錄和分析,實現學生畫像的實時動態資料呈現,讓各方及時了解孩子學習習的需求,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 三是家庭教育指導。 學校可以通過數字平台為家長提供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學習習資源、相應的指導和服務。
家長要做好兩件事:一是關注孩子的動態。 家長可以通過數字平台及時了解學校動態和孩子的習,積極配合學校,有效參與孩子的教育。 家長也可以通過數字平台參與學校的教育決策和家長會,為學校提供意見和建議。 二是加強交流和習。 家長也要學習如何習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合格家長,通過數字平台與學校、老師等家長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互動,也可以習學習平台提供的家庭教育相關案例和資源,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借助數字平台,社群和相關機構可以有效鏈結、整合和整合區域、省和國家資源。 例如,可以整合當地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等資源,挖掘當地社會實踐資源、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為學校和家長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援,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還可以利用大資料對本地區家庭教育的現狀和需求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
完善家校社群協同育人機制,是數位化協同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轉變育人觀念,不是要固化學校學生的成長,而是要把學生轉化成無處不在的社會場景,學校、家庭、社會要共同推動“五育同時”的有效實施。 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發展帶來的時代紅利和對教育的深層次影響,充分接受數位化轉型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變化,不斷提公升線上教育能力。 二是學校、家庭、社會要明確各自的角色和定位,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和相互配合,實現不同學科優勢互補,形成多方聯動機制。 三是建立健全最佳溝通平台,形成固定化、常態化的溝通模式,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資訊互聯互通。 四是加強平台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平台資料庫建設,加強各平台之間的相互融合和互通,實現資料的實時上傳和統計彙總,體現各類資料的真實性、豐富性和整合性,另一方面, 我們還應該關注資料安全和資訊保安,充分保護各方的私隱權。
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必然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數字素養和線上教育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風險總是與機遇並存,學校、家庭、社會可以充分利用數字賦能來教育人,在適應時代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公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實現優勢互補、資訊交流、不同學科多方聯動。
作者徐建華為浙江師範大學副研究員,盧賀杰為寧波開放大學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03日,第3頁
作者:徐建華 盧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