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紮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提公升網路教育能力,做好網際網絡時代青年思維引領工作。 家長也要適應新時代教育環境的變化,提高線上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未成年人是名副其實的“網際網絡原住民”,網際網絡覆蓋了未成年人學習、習、社交、消費、娛樂等各個環節。 根據共青團**等發布的《2024年全國未成年人上網問題研究報告》,未成年網民數量已達1人91億,淨觸達968%。未成年人的道德、智力、體質、審美、勞動的發展,都與網際網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在網際網絡發展初期,很多家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絡有著強烈的牴觸意識,總認為網際網絡是一頭野獸。 隨著網際網絡的廣泛使用,未成年人上網的比例越來越高,大部分家長可以接受孩子上網,但對意識薄弱、水平低、方法新人的網路教育還存在問題。
首先,家長對線上教育的意識不強。 有的家長只想看到孩子在網上學習,不想讓孩子在網上娛樂,認為只有學習才能充分發揮網際網絡的教育功能,將網際網絡的教育功能侷限於學習習知識,而忽略了網際網絡對未成年人思維的影響, 人格、精神素養等方面。事實上,無論是習學習、社交,還是網路上的娛樂,都具有教育功能。 哪怕是在網上玩遊戲,刷短**,對未成年人也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如果沒有網路教育的意識,我們只會看到未成年人網路娛樂的一面,看不到其背後的教育價值,更難以及時提供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其次,家長的線上教育水平不高。 雖然有些家長意識到網際網絡具有教育價值,但缺乏通過網際網絡教育人的能力,不知道如何通過網際網絡發揮教育作用。 有的家長仍以遮蔽子女使用網路為重點,或重視保護而忽視發展,缺乏履行《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家庭承擔的未成年人保護責任和網路素養培養能力,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有些家長總是玩手機和電腦,卻不讓孩子玩,也不知道如何在電子產品上設定未成年人模式。 家長需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剛剛頒布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的學習習和理解,努力營造平等、信任、共同使用網際網絡的家氛圍。
其次,線上教育父母的方法並不新鮮。 很多家長缺乏網路教育手段,甚至在使用網際網絡方面不如孩子,這表現在家庭教育多嘮叨少同理心,多限制少陪伴,忽視未成年人與網路的天然親近,不善於將家庭生活、家庭教育與網際網絡結合起來,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育方式, 以及對線上教育方法感到牴觸或不熟悉。有些家長在與孩子談論網路話題時,往往以消極認知為切入點,一張嘴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使得親子溝通陷入僵局,更難用孩子喜歡的網路教育方式來引導自己的思想。
提公升線上教育能力,既是推動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需要,也是提公升家庭教育效果的需要。 面對數字世代,家長們必須提高自己線上教育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將家庭育兒與孩子的成長相結合。 建議家長注意從四個方面提公升線上教育能力。
一是主動融入全員教育社會。 家庭、學校、社會是協同育人的共同體,家長要主動融入這個全員教育共同體,形成教育合力。 特別是要主動與網路“調和”,用好網路資源,構建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同心圓”。 比如孩子喜歡刷短**,家長不妨借用短**的豐富資源來引導孩子,比如引導孩子讀書的興趣,在新聞事件中了解世界,愛上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時這些都是利用線上教育力量的好方法。
二是強化網路教育意識。 網路教育的能力主要是通過網路技術、網路資源、網路環境等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能力,家長有教育意識是基礎。 利用網路資源或技術引導未成年人成長,把網路上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是教育人的能力的體現。 例如,網路上的青少年離家出走、自殺等新聞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一些孩子變得焦慮,甚至效仿。 有網路教育意識的家長會和孩子討論這些網路資訊,引導孩子在網路資源的好壞中“突破”。
三是重視線上教育的“雙主角”。 不僅要重視父母的作用,還要重視未成年人的作用。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導意識,鼓勵孩子成為網路生活的小主人。 例如,父母可以關注孩子的興趣,向他們學習如何使用線上資源或技術習當孩子和父母談論遊戲,向父母推薦短篇**和網路**時,家長也可以積極地與孩子交流**。
第四,關注未成年人生活的角度。 雖然網路教育人的能力離不開網際網絡,但也要與未成年人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只有關注孩子的觀點和生活觀點,線上教育才能更有效。 兒童視角是尊重未成年人的認知特點和成長需求,從未成年人的思維和角度選擇線上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生活視角是將線上生活與線下生活相結合,線上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植根於未成年人的生活,而不是成年人“自言自語”,讓未成年人在教育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 網路遊戲、卡通、短片**、流行**、指令碼......家長可能對很多內容不感興趣,但這就是網際網絡時代孩子的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可以更好的提高線上教育的效果。
作者為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是共青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大課題“新時代兒童政治領導機制與方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03日,第3頁
作者:孫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