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江雪瑩北京報道
目前,部分市民存在一些誤解,認為空氣汙染防治可能會影響經濟,甚至影響民生。 針對這一觀點,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例行政策吹風會上回答了海報新聞。
清潔空氣是最包容、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每個人都渴望每天享受清潔空氣。 劉炳江表示,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與空氣汙染息息相關,根據我國的科研成果,“大氣十項措施”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的實施,對我國人民健康的健康益處非常明顯。 治理大氣汙染充分體現了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空氣質素持續改善就是民生改善。 應該說,第乙個十年空氣質素的改善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2024年制定“大氣十項措施”時,人們期盼空氣質素早日改善,霧霾消除。
劉炳江告訴海報新聞記者,我國GDP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但PM25 下降了 57%。 空氣質素改善明顯,GDP增長也非常好,因此空氣汙染治理在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實現了雙贏。
據統計,由於大氣汙染治理,全國直接和間接投資約4萬億元,帶動GDP增長5萬億元。 此外,通過改善空氣質素,我國自主研發的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推動了環保裝備製造、綜合技術服務、鍋爐改造、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增加了非農就業300多萬人。
劉炳江以鋼鐵行業為例,近十年來,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25%,企業數量減少29%,平均規模增長52%,全國累計粗鋼產量超過4億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鋼鐵企業煥然一新。“借用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的話說,在參觀了中國多家鋼鐵企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後,他說,中國鋼鐵企業的清潔度已經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的。 同時,超低排放改造也吸引了超過2000億元的投資,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標誌。 ”
劉炳江還提到清潔取暖,統計資料顯示,北京、天津、河北“兩城一省”已完成1500萬農村居民清潔取暖改造。 “轉型之初,電網仍需大規模投資,天然氣管網幾乎為零,儲氣能力基本為零,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的短板遲早要補齊,因為解決了空氣汙染,短板已經補齊,因為能源基礎設施的改造帶動了2000多億元的投資, 而這次投資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劉炳江表示,這些事例是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的生動寫照,確實沒有影響經濟的問題,而是優化和促進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