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也是豆製品的發源地。 幾千年來,大豆飲食文化和源於大豆的大豆加工業,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健康,帶動了經濟,保護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農業文化基礎。 保障大豆產業發展,關係到我國種植、養殖和食品加工業的安全,關係到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為了更好地向大眾普及大豆相關科普知識,我們將推出“舒香友源談大豆”系列文章,內容摘自本會出版的科普新作《舒香友源談大豆》,這是一本關於大豆的科普新作,由白春麗推薦, 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蓋俊毅院士。讓我們跟隨本系列文章的趣聞故事,探尋大豆的前世今生,以及隱藏在中國大豆中的人類文明史
人們常說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但嚴格來說,說“中國是栽培大豆的故鄉”更準確。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農業為基礎,培育和研究傳家寶,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的農業文明,長期領跑世界。 水稻種植、大豆生產、繅絲、茶葉種植被譽為“中國農業四大發明”。 根據蘇聯著名生物學家瓦維洛夫的調查研究,世界上640種最重要的農作物中,有136種起源於中國。 具體到大豆,作為中外學者的基本共識,農業考古學已經證實,早在遠古部落時代,中國先民就開始採集野生大豆,並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經驗積累,將大豆從雜草馴化為與“小公尺”一樣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野生大豆
大豆栽培技術
在大豆栽培技術方面,除注重整地、搶水播種、精細化經營、施肥灌溉、及時採收、乾燥貯藏、選留良種外,最突出的方法有輪作間作、混混、間作、間肥、瘦瘦修剪等。 如今,世界上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大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這些國家的大豆種植技術,都起源於中國。
圖 |玉公尺和大豆間作
常見的大豆栽培技術
輪作和間作、混作、間作的最早記載見於《戰國政策》和《僕人盟約》,其原文分別是“五穀豆生,不生麥”和“十月採豆,麥窖採芋頭”,表明至少在漢代, 中國已經養成了小麥收穫後立即種植大豆或小公尺的習慣。《農書》還總結了南方地區在水稻後種豆的做法,具有“熟土肥沃”的效果。 《桑園經典》進一步指出,大豆與大麻的間作具有控制大豆蟲害、提高大麻產量的作用。
圖 |大豆與桑樹間作
關於肥瘦豆的種植方法,《四人月令》中明確記載“種大豆小豆,美田要薄,薄田要厚”。 由於大豆在肥沃的土地上種植得更薄,它們可以爭取更多的枝條並提高產量;大豆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得更密集,可以依靠更多的植物來確保豐收。 直到現在,這種“肥瘦”的原則一直被普遍遵循。
關於大豆修剪,為了促進開花和結莢,有時人們會把大豆植株第一穗以下的枝條全部拔掉,讓主藤蔓爬到框架的頂部,然後採摘頂部,這種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棉花等作物的種植。
關於豆子的力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一定知道吧?但在1400多年前的《齊閩技》中,卻有“種豆取瓜”的記載。 這種方法稱為“大豆土法”,即將大豆和瓜子一起種植,利用表土力較強的大豆苗為表土強度較弱的瓜苗養土,當瓜苗長出幾片真葉時,則將大豆苗剪掉。 老祖宗真是厲害啊!
考古遺址中的大豆
中國是大豆之鄉,祖本的野生大豆遍布全國。 豐富的野生大豆資源為栽培大豆最早起源於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自然證據。 通過考古學家的辛勤工作,大量的考古發現已經能夠證明中國是栽培大豆的原產地。 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西北等地區在春秋時期之前就出土了半栽培或栽培大豆品種,中國古代大豆經歷了從野生到栽培的馴化過程,栽培大豆品種趨於商代和周以後成熟。
圖 |考古遺址中的大豆
以下是我國考古遺址土壤最多的地區
大豆及相關資訊
河南舞陽嘉湖遺址
出土的大豆有8500-2024年的歷史;其外觀和形態介於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間,與野生大豆有明顯區別反映當時大豆已經處於馴化過程中,也表明我國大豆種植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陝西省習玉花村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它在形態上與現代大豆非常接近。
福建南山基地
出土大豆樹齡為5800-2024年;是迄今為止長江以南最早的大豆炭化種子。
山西襄芬陶廟遺址
出土大豆樹齡為4500-2024年;遺址上修復的古天文台可以計算20個節氣,並能繪製出播種和收穫大豆、小公尺、小公尺等農作物的曆法,標誌著我國傳統的農業節氣和曆法已應用於大豆種植。
河南登封望城港遺址
出土大豆樹齡4450-2024年;出土炭化大豆籽粒實際粒徑範圍剛好介於野生種和栽培種之間,栽培大豆成熟。
陝西寶雞洲元舊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的大豆在形態上與現代大豆非常接近。
栽培大豆與野生大豆的形態差異
內蒙古鰲漢旗興隆溝遺址
出土的大豆樹齡在4000至2024年之間;這裡發現的大豆在形態上與現代大豆非常接近。
河南禹州瓦甸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的是龍山栽培時期的炭化大豆,具有栽培大豆中後期的特點。
河南洛陽皂角樹遺址
出土的大豆已有3900 2024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夏代大豆。
山東牟平趙各庄遺址
出土大豆樹齡3800-2024年;山東最早的大豆遺骸就在這裡被發現。
北京琉璃河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了燕山地區種植的最早的大豆遺跡。
山東即墨北前遺址
3000至2024年前出土的大豆;這裡發現的大豆是周地層中的大豆,大豆形態具有成熟栽培大豆的特徵。
黑龍江寧安大木丹屯和養牛場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了黑龍江種植的最早的大豆遺跡。
吉林永濟烏拉街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了吉林種植的最早的大豆遺跡。
山東濟南唐冶周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發現的大多數大豆是橢圓形的,略微凸起,種子臍部細長,已被完全馴化。
吉林永濟大盟基地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出土的炭化大豆屬於黃豆黑星病型別,同時出土的豬骨頭和陶豬也是同一時期的,說明當時馴化了飼養牲畜的大豆品種。
山西侯馬“牛村古城”東南周遺址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還有與大豆同時出土的貨幣硬幣和大量的戰車和馬匹,說明當時已經有大豆**。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以此為標誌,從西漢開始,大豆開始大量、大規模地出現在古墓葬中。
陝西省習 陝西捲菸材料廠 漢墓
出土的大豆大約有2024年的歷史;這裡不僅出土了炭化大豆,還出土了乙個陶罐,陶罐上寫著“大豆”二字,表明至少在東漢時期,大豆已經取代了“大豆”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