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好壞關係到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和輻射力,關係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東勝區作為整個城市中心的核心區域,充分發揮集聚、輻射、帶動作用,主動突破品質城市建設。 2024年以來,東昇區大力實施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城市建設行動,內修與外修並重,著力建設整潔有序、安全快樂、舒適宜居的品質城市。 今天,《愛上東昇市》系列報道的第二篇《城市有品質,住房更宜居》上線。
點選***加快城市更新,讓“硬設施”更難
更高的生活條件和更好的生活環境是人們的美好願景。 近年來,東昇區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將按照輕重緩急、分批推進符合政策要求的舊小區改造。 今年,東昇區按照乙個社群、一套規劃的工作要求,改造了全鎮老舊小區49個,惠及4745戶。
翻新的中央醫院家庭建築
翻新後的東方社群。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繼續穩步推進,但一些不符合改造條件的小區也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同程度損壞等各種遺留問題,影響了群眾生活質量,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2024年,東昇區啟動居住小區遺留問題集中整治,經東昇區住建局及各街道、小區規劃整改368個小區遺留問題,2024年累計改造96個小區,惠及3個居民8萬戶,近10萬人。 在存在許多問題的住宅小區,該改變什麼,該改變什麼?6月底,首批擬改修的188個小區在實地勘察、圖紙設計、預算編製等工作中完成。 資金主要由居民募集,20%和80%由居民承擔,居民自籌資金先到位,先開工建設。 7月初,90多個募集資金的社群已全部開工建設。 “我們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和施工規範的要求,確保專案改造的質量安全,全面提公升居民生活品質。 東勝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建設辦公室主任支磐峰告訴記者。
新華玉明門小區是東昇區住宅小區遺留問題集中整治中首個進行改造的高層住宅專案,涉及7棟樓、755戶業主改造,包括屋面防水、 外牆脫落修復、給排水管網改造、小區道路硬化改造、路燈亮化設施更新等,改造後小區的老樣子煥然一新。“通過改造,解決了小區的各種問題,我們住得更舒服了。 居民李翠蓮高興地告訴記者。
華宇明門社群是首個待改的高層住宅專案。
復興街紅墩社群居民薛強在社群改造啟動後,主動擔任居民“協調人”和專案改造的“監理”。 看著小區屋面防水、外牆保溫、屋面排水管道改造工作的有序推進,薛強心中一喜。 “我們小區所有的改造工作都已經完成,現在小區乾淨漂亮,居民們都很滿意。 “薛強說。 “過去這條路是一條死胡同,但今年開通了,我們出行更方便,感覺更好。 東昇區金迪華府小區居民張亮高興地說。 在他小區附近的金地華府西規劃路開通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堵車繞道,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 便利的交通使群眾出行更加方便。 2024年,東昇區聚焦群眾燃眉之急,對易津堀羅街、武神街、鄂爾多斯街等三條道路進行公升級改造打通商業北路、天驕西輔路、萬正西輔路、金地華府西規劃路4條“死胡同”;東勝區成涼村第七至四社群、東勝區九城宮至天家渠第四小區、東勝區銅川镇天二滿梁村長杭溝至210國道連線線公路等新五條貫村貫通,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困難。 東勝區以功能為支點,加快城市新基建建設,快速提公升城市能級,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努力打造全國一流城市形象。 統籌推進管網改造、道路整治等市政基礎設施專案,加快推進大興-蒙台熱源管網分離工程,建設智慧停車場29個。 高標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利用率達到25%以上。 通過引進合作和市場化振興,推進房地產專案建設68個,建築面積約554萬平方公尺。 今年以來,共建成社群公園、口袋公園、綠道專案15個,城市宜居水平進一步提公升。 今天,不難看出,這座城市不僅美麗多彩,而且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 看得見綠,看得見水,處處有文化,處處有美景,處處是繁榮......發展這些小小的變化,支撐著東昇區的幸福圖景。
共治、共享、強服務,讓“軟環境”更暖心
一座美麗的城市可以讓人心情愉快,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可以讓整個城市幸福。
果然趕上了好政策,現在,我們社群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公升。 “談及小區的所有變化,紡織街大雷鑫視界居民杜鳳祥豎起了大拇指,”我們小區被納入住宅小區遺留問題集中整治範圍,不僅小區配套和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小區還出台了'紅色物業管理', 隨後小區安裝了車牌障礙識別系統,重點區域、路段電子眼全覆蓋,快速周到的上門服務。”
“紅色物業管理”是東昇區在基層治理中打造的亮點品牌。 品牌以提高物業管理服務質量為核心,將黨組織切實嵌入物業企業,按照“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協商共治”的模式,加強黨對物業企業的領導,積極發揮黨組織、物業公司、物業企業 工委、黨員群眾,將基層黨建工作與社群財產有機結合,推動城市社群“共治共建、共管共享”。
“紅色物業管理”共同解決群眾問題。
“紅色物業管理”讓小區軟環境發生了“滋潤無聲”的改變。 住在建設街**A區的張愛宇告訴記者:“小區建了將近30年,基礎設施老化,沒有物業公司願意入駐。 “紅色物業管理”成立以來,不僅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物業服務也更加貼心。 通過“紅色物業管理”,東昇區將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轉化為創新課題,解決群眾身邊的一件又一件“重點小事”,讓群眾收穫“安穩的幸福”。
一刻鐘便利百姓生活圈“,讓市民生活更舒適。
下樓去早餐店吃一碗麵條,去旁邊的公園散步,去附近的超市買點菜,順便送幾件衣服洗,再接快遞......你可以在社群附近做很多事情,住在建設街金衛社群的郝亞楠說。 這樣便捷高效的生活,在她所居住的小區裡,已經成為現實。
郝亞楠的生活之所以如此便捷,是因為她所居住的伊犁金威社群是東昇區2024年要建設的6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群。 社群以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抓手,整合各類資源,打造集黨群服務、未成年人教育、老年餐、休閒體娛等14種基本生活保障業態於一體的“家門口”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 “以前小區周邊的生意不多,尤其是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很不方便,但現在不僅商鋪齊全,還有對老人的特別照顧,小區有老人吃飯的地方,還有活動的地方,我們的生活可以很舒服。 建設街道金衛社群居民李一昌說。
伊犁金威社群是東昇區打造“一刻鐘便捷生活圈”的縮影。 發展“一店一早”,補“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打造滿足日常需求的便利店,推動早餐進社群,公升級改造菜市場,增設“小修小修”攤位、養老、托兒......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2024年,東昇區將圍繞人民群眾對品質生活的需求,在主城區打造1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並在每個圈內構建核心支撐業態,以重點核心業態帶動相關業態不斷完善公升級,讓居民享受購物、 社交、文體、休閒等便民服務在步行一刻鐘後“一站式”享受。“一刻鐘便捷生活圈”如漣漪般蔓延開來,連線著東昇人的舒適生活。
今後要貫徹“圈”政策,把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優化布局,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主體的積極性,設定街區電子導覽檢視,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智慧型化服務, 把“一刻鐘民居便民生活圈”打造成社群居民的“幸福圈”。東昇區商務局副局長王立峰說。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公升城市形象質量,強化城市功能配套設施,彰顯城市治理溫度,做出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和改變,讓群眾幸福感再次提公升。
作為主力軍,守住主陣地,打好積極戰役,東昇以人民之心建設品質城市的美好願景,一步步繪製,一一落地。 近60萬群幹部將以“開創新路、爭創前列、做表率”為目標,以更加堅定的意志、更加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質量東昇建設,共同譜寫更有內涵、更有氣質、更有溫度的幸福品質城市。
記者:王芳、張福成 海報設計:高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