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直播間的點讚和獎勵,不少劇團都走出了低谷。 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開展線上表演展覽和播出763萬次,在抖音平台上,來自92個藝術團的1145名演員開始直播,過去一年獎勵收入同比增長4倍。 直播間成為劇團的第二舞台。
隨著國有藝術團向企業轉型的深入,許多藝術團從單一的創意演出團體轉變為參與市場競爭的經營實體,資金支援模式和自身運營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外,線下演出市場近幾年低迷,劇團收入不足以覆蓋運營成本。 2024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數量同比減少28人6%,國內觀眾下降66%,業績收入下降284%,資金壓力較為突出,尋找新階段成為現實需求。
同時,《文旅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引導文藝演出團體運用新技術開展線上直播。 這為劇團探索“線下演出+線上演出”的融合發展業態創造了廣闊的前景。
對於這些劇團來說,直播意味著新的收入**:觀眾打賞提供了額外的資金支援,贊助和廣告也可以增加收入,一些院線公司利用直播流量“養活”線下票房收入,形成良性迴圈。 同時,直播也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會,直播間突破了線下演出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降低了觀看演出的成本,吸引了更廣泛的觀眾,有助於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
劇團在直播間尋找增量的同時,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與現場表演相比,觀眾無法與演員面對面互動,缺乏氛圍會影響觀看體驗。 對於一些資金有限的劇團來說,無法購買專業的直播裝置,缺乏專業的直播人才,線上運營水平不成熟,直播效果難以保證。
針對這些問題,劇團需要更加慎重地策劃和選擇節目內容,推出適合觀看的作品,確保演出內容能夠滿足網路觀眾的審美需求。 在直播過程中,還要注意增強觀眾的參與感,積極回答觀眾的提問,進行一流的交流,提供一流的討論等,從而與觀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絡。
直播不是將線下演出轉移到線上,而是劇團需要結合移動直播的特點進行創新,將直播技術與傳統演出相結合。 例如,通過使用多個攝像機位置、切換攝像機角度、新增特殊效果等來建立獨特的表演注重舞台布景、服裝設計等細節,盡可能還原和豐富演出的品質和藝術表現力。
營銷推廣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劇團可能希望通過社交渠道**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 或發布預告片、精彩片段等激發觀眾期待,或利用多個賬號形成矩陣共創,積極尋找贊助商,與其他藝術團體或機構合作,共同增加直播的影響力。
借助直播,相關協會和平台可以與劇團實現更大範圍的共贏。 對此,平台可以在內容策劃、流量支援、運營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為劇團直播提供幫助,幫助正在試水直播的劇團走上正軌,幫助節奏不穩定的劇團逐步變好,也有助於豐富網路文化產品的供給,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本文**:經濟** 作者:曾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