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手工作業與實際脫節,難度明顯超出了學生的能力範圍,是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資料圖:手工工作。 圖IC照片
正文|遲道華.
現在是寒假,學生手工作業已經成為一門生意。
據潮新聞網報道,近年來,在鼓勵素質教育、推進“雙減”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和中小學辦學形式日趨多元化。 其中,體力勞動的比例有所上公升,部分還不低。 孩子完成不了的事情,自然就成了父母的“功課”,而時間、精力有限的家長為了完成任務,選擇了“外包”。 在電商平台上,“體力勞動”已經成為一門生意。
此前,一篇名為《幼兒園手工作業殺死家長》的話題在微博上衝上了熱搜,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 家長們紛紛在評論區曬出自己的作品,並留言“手工作業對家長來說太貴了”“30歲就要畫手抄報紙”,透露出孩子手工作業難完成的無奈。
可以說,“代別人做手工作業”已經成為一門生意,就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迫切需求,而這類生意的火爆,也體現了手工作業的變形。
事實上,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手工作業可以讓學生擺脫書本作業的束縛,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而且,一些手工作業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在做作業的同時,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校共校氛圍。
然而,曾經非常有益的體力勞動,現在卻成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成了商家的生意。
當然,也有學生和家長精力有限,難以兼顧,不得不依靠外力,但有些體力活本身就脫離了現實,難度明顯超出了現階段學生的能力,不容忽視。
有家長表示,有些手工任務實在是太難了,從準備材料、設計款式,到最後完成,花費幾個小時是很常見的。
如今,就內容設計而言,手工工作遠不像摺紙和剪貼畫那麼簡單。 實際上,對南瓜燈、紙殼“盔甲”、鏤空流蘇燈籠,甚至蛋殼畫的需求很多。 在結果評價方面,要分三、六、九等,評價最好。
孩子很難完成,父母精力有限,受獎懲規矩的約束。 為了完成任務,很多家長找人代辦,自然就催生了相應的市場。
這不僅背離了手工工作設計的初衷,大大消解了這類工作的意義,還形成了惡性迴圈。 當作業要求認真遵循,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參與指導完成作業,卻比不上買來的,誰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
更有甚者,家長在買賣作業的過程中,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導致孩子對規矩產生錯誤的認知。 如果花錢做作業成為家庭的常態,那又傳遞了什麼樣的價值觀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失去的,可能是參與其中的快樂,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任由這種交易行為猖獗的家長和平台是罪魁禍首,但學校和老師在作業設計階段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手工作業,在作品評價中尋找更多亮點,防止因評價標準簡化而導致的“高低判斷”。
這樣一來,體力勞動可能就少了些“任務”,多了些“好玩”。 學生的體力勞動應該由學生完成,至少主要由學生完成的原則是可以保持的。
《新京報》評論員遲道華文稿
由布魯斯馬編輯。
校對: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