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挑起中國內戰負有主要責任。 在他周圍,有很多人與他有共同的興趣,給他建議並衝鋒陷陣。 在國民黨的高階領導人中,孔湘熙、白崇禧等名字最為人所知。
然而,除了這些蔣介石信任的親信之外,國民黨內部還有一些人扮演著其他重要角色,但始終未能真正獲得蔣介石的青睞,進入權力中心。
其中一位代表是薛岳。 薛岳年紀輕輕就嶄露頭角,但在蔣介石手下卻無緣。 面對這種情況,即使薛岳逃到台灣後活到了103歲,但依舊鬱悶不已。
薛岳被譽為“戰神”,他在抗戰中的出色表現是關鍵。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此前在圍剿紅軍方面取得的成績,薛岳被蔣介石委以重任,擔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
他立即從西南地區前往南京,指揮部隊參加淞湖之戰。 每一戰都是薛岳積累軍功的好機會,雖然在淞湖之戰最後的失敗中並不孤單,但在失去上海和南京之後,他被派往河南和江西作戰,幾乎從未輸過。
在江西,薛岳配合他的軍隊默契,在萬家嶺成功殲滅了一萬多名日軍,在萬家嶺取得了大勝。
在戰爭初期,這場勝利至關重要。 於是,葉婷讚嘆道:“萬家嶺的勝利,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挽救了洪都的危險,保證了江漢、平行觀和台兒莊的安全,其名聲應該永遠傳下去! ”
然而,雖然萬家嶺的勝利確實提高了薛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但真正為他贏得了“戰神”的稱號,真正讓他獲得了“戰神”的稱號,一飛沖天。
1939年至1942年,薛岳擔任第九戰區司令員、湖南省主席,以及日軍最想占領的長沙地區。
如果長沙被日本人占領,那麼廣州和香港也將處於危險之中。 雖然蔣介石和白崇禧想保留軍力,直接放棄長沙,但薛岳不願意離開自己的領地,無論是出於家國義,還是出於個人利益,他發誓要與湖南同生共死。
1939年9月,日軍第一次進攻長沙,薛岳以靈活的戰術成功挫敗了岡村寧慈的進攻,讓日軍**四萬餘人。
蔣介石對此表示鼓勵。 1941年9月,日軍再次進攻長沙時,薛岳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這一次他不再採用逐個突圍的戰術,而是選擇了撤退作為前進。
面對士氣低落的敵人,薛岳成功地運用了自己的戰鬥原則,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著名抗日將領薛岳在正面戰場上巧妙地運用了“天爐戰術”,以小兵力引誘日軍深入湖南腹地,讓他們以為已經成功占領了長沙,從而實施了反包圍,沒有後續物資和兵力支援的日軍瞬間被擊敗。
在這次長沙戰役中,殲滅了4萬多名敵軍。 在上一次長沙之戰中,薛岳的“天爐戰術”更加閃耀,成為他抗日生涯中的乙個重要里程碑。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他們更加急於打通粵漢鐵路,於是阿南捲土重來,對長沙發動了第三次攻勢。
從一擊到三累,長沙經歷了三次外敵入侵。 此時的薛岳很清楚這一點,他明白,只要守住最後一擊,就能更接近榮華富貴。
於是,在第九戰區的軍官大會上,他提出了一種叫做“天爐戰術”的戰略,強調要建立網路陣地,以少量守軍挫敗敵人士氣,最終以主力部隊一舉殲滅敵人。
這種戰法後來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得到了驗證,薛岳率領部下成功殲滅了五萬多敵。 在長沙三戰中,薛岳的出色表現使他被稱為“戰神”,甚至蔣介石親自授予他藍天白日勳章,美國**杜魯門也授予他自由勳章。
雖然長沙會戰後,薛岳似乎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但實際上,由於他早年的背景和經歷,他要真正成為蔣介石的心腹,一直都很難。
這或許也是他在前往台灣之前事業遭遇挫折的原因,包括將軍換帥、海南潰敗等。 薛岳之所以難以成為蔣介石的親信,可能是因為他們早年有些不和。
他出生於乙個農民家庭,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而參加革命。 在北伐戰爭期間,他的個人實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因此他獲得了第1師軍的領導權。
薛岳在北伐後期因不同意蔣介石的想法而受到排斥,一怒之下選擇辭職南下。 1928年,薛岳企圖投靠張發奎,但未果,被迫與同事苗培南一起投奔蔣介石。
雖然被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所困擾,但進入國民黨後,薛岳確實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1933年10月,薛岳從香港回到大陸,他一直無法適應舒適的生活,但希望通過戰場上的奮鬥為自己贏得榮耀和財富。
當時,蔣介石正在進行第四次“圍剿”紅軍的行動,但一次失敗後,他決定讓薛岳試一試。 核心思想:薛越因為不同意蔣介石的想法而受到排斥,但在進入國民黨後,薛越確實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薛岳堅決反對這個提議,在成為第五軍司令員後,他率軍對瑞金構成直接威脅。 可以說,如果不是薛岳,中國革命的道路可能會更加順利。
他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革命受挫的主要因素。 雖然薛岳在參加紅軍“圍剿”、三次守護長沙安全的前期,為蔣介石付出了不少,但蔣介石一直對他心存疑慮,因為他不是蔣介石的後裔。
這就決定了薛岳在事業上很難取得成功。 然而,1946年5月,蔣介石任命薛岳為國民黨駐徐州“綏靖辦公室”主任,準備在協議被撕毀後進攻魯南南部解放區。
不過,正義終將占上風,薛岳率領的軍隊又不是義軍,在齊魯之地想要取得勝利自然是困難的。
在擔任“綏靖辦公室”主任的六個月期間,薛岳與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包括華中野戰軍和李煜,屢戰不殲,屢遭國民黨批評。
薛岳的失敗使蔣介石起了疑心,於是在徐州“綏靖辦”的全面進攻計畫失敗後,他被調到顧祝同領導的新司令部,從原來的職位上撤職,並讓他擔任國家**軍師的參謀長。
1949年2月,薛岳前往廣州擔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奉命拉攏廣東省各界人士,企圖阻止共產黨南下。 然而,八個月後廣州成功解放後,薛岳逃往海南,妄圖建立“博陵線”。
雖然“博嶺防線”看似強大,但百姓的慾望卻不是薛岳的勢力所能阻擋的。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渡過瓊州海峽,宣布解放海南島。
作為戰敗的將軍,薛岳逃往台灣,未能被蔣介石重用。
薛岳與蔣介石關係長期,深知蔣介石任人唯親、專橫跋扈。 就算海南島的失敗不是他的錯,蔣介石也一定會讓他付出代價的。
因此,薛岳將軍隊交給國防部進行整編後,就離開了台北。 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只能在**府中掛上假名,如果他不想以後繼續被蔣介石追究責任,他必須進一步離開權力中心,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薛岳的想法是對的。 雖然隱居在嘉義市竹岐鄉,但還是遭遇了1951年的一場災難,被台灣衛戍司令部搜查。
如果不是薛岳明智地抽身而出,堅持不懈,那麼他可能會像白崇禧一樣遭遇突如其來的意外。 在1951年的動亂中,薛岳努力平安度過難關。
事後,他失望地對侄子說,孫先生的世界是乙個不斷向外擴張的圓圈,而江先生的世界是乙個不斷向內匯聚的圓圈。
這說明薛岳認為,蔣介石的失敗主要是由於他過於信任。 有意思的是,薛岳雖然晚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度過,但還是有各種職位的,其中大部分都是陳誠和宋美玲為他爭取到的。
薛岳的原配妻子方少文和蔣介石的妻子宋美玲是姐妹,所以宋美玲來到台灣後,還是會幫助薛岳,讓他在黨內有影響力。
陳誠和蔣介石這兩位朋友互相照顧,雖然蔣介石想對薛岳視而不見,但為了朋友的要求和面子,他不得不讓薛岳擔任一些微不足道的職位。
有了陳誠的幫助,薛岳雖然不能在表面上佔據重要地位,但私下裡卻可以和蔣經國有密切的聯絡。 在蔣經國權力巔峰的歲月裡,薛岳以元老的身份頻繁出入國會和**審查委員會。
如今,蔣介石、陳誠、白崇禧等人已經去世,薛岳在默默無聞的一段時間後迎來了晚年的輝煌時刻。
雖然這段好時光轉瞬即逝,但在蔣經國掌權後,**掌管了台灣政治,作為“**勢力”的代表,他一直對薛岳這樣的國民黨元老懷有敵意。
1989年,薛岳在“解放社會”第三十六次全體會議開幕式上發言,但會議被吳哲朗率領的八名全國代表打斷,造成混亂。
93歲高齡的薛岳對此深感憤怒,但又無可奈何。 隨著以***為首的***勢力的出現,老一輩的薛岳陷入了無立之地的困境。
因為得罪***,就算是95歲高齡,薛岳還是要為房租問題四處奔波。 1991年,“解放大陸設計委員會”被撤銷,薛岳失去了資金**,只能親自與台灣銀行談判,拒絕支付高額租金。
1996年,薛岳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勉強住進了三軍總醫院的第一病房。 1998年5月3日,他因肺炎感染等併發症去世,享年103歲。
臨終前,這位前英武軍人對蔣介石做了八個字的評價。 在他看來,如果不是蔣介石任人唯親,過於信任後人,他晚年也不會落得黯淡的下場。
薛岳臨終前說的那八個字,令人震驚,這八個字,是對蔣介石性格最準確的描述。 誠然,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雖然在裝備和物資援助方面比共產黨有優勢,但正是因為蔣介石作為領導人過於偏袒親信,才導致黨內出現瘴氣,最終失敗。
薛岳憑藉自己獨有的“天爐戰術”在軍事上聲名鵲起,但到了晚年,卻落得無戰無戰的境地,這一切都源於思想的偏差,誤入歧途。
使用僕從比使用天賦更好! 這不僅是他對蔣介石的控訴,也是他對生命的深深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