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鋼琴學習者有這樣的想法:
等我練出了紮實穩定的彈法,等我的“基本功”足夠好了,有了穩定的練習習慣和心態,就容易再練習了。
咱們先不討論,我們該如何做到以上,今天婉羅和羅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永遠不要認為穩定是可持續的。
我之所以認為我未來的修行會更容易,是因為我認為我所培養的所有能力將永遠存在,並且將永遠是可持續的。
這其實是乙個誤會。
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教學,萬和羅發現,穩定的表演技能、紮實的“基本功”、穩定的練習心態和習慣,都是刻意“維持”的,才能變得可持續。
一旦沒有“維護”,穩定性就會逐漸消失。
其實這就是著名的“熵增定律”,即事物的發展是朝著衰敗和破敗的方向發展的。
如果我們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發揮“外力”來阻止它的衰敗。
阻塞的過程是“維護”。 因此,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後總有一種看不見的“外力”。
對於我們的鋼琴練習來說尤其如此。
能夠在實踐中實現所有這些“穩定”,確實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但如果你想讓這種“穩定”持續下去,你需要不斷練習。
而且,在隨後的修煉中,要不斷加大修煉力度,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
這樣,我們才能“維持”我們所實踐的一切,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刺激”自己,為下一步的進步提供可能性。
例如,如果你已經養成了更穩定的練習習慣,你永遠不應該認為你能夠完全“自動”地開始每天練習。
其實,即使你有穩定的練習習慣,每天按部就班地練習,也需要在腦海中思考“該練習了”。
也就是說,要“人為地”和“有意識地”開始,然後一系列的練習步驟和行動才能由更穩定的習慣“帶來”。
不可能有乙個完全“自動化”的練習習慣,或者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主動作為“驅動力”。
如果你過分依賴自己已經形成的練習習慣,妄想可以幫助你輕鬆應對每一次練習,結果只會讓練習習慣逐漸“推”。
最終,我會回到我不想練習的地步,或者回到練習一段時間後不想再練習的地步。
因此,要想“保持”穩定的練習習慣,甚至進一步“鞏固”練習習慣,就必須主動出擊,繼續練習,加大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