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傳統的燃油車需要500個左右的晶元,並不是特別多。
但當汽車發展到新能源汽車時,所需的晶元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一輛普通的新能源汽車大約需要2000個晶元,如果再智慧型一點,甚至可能需要3000多個晶元。
未來,隨著汽車越來越智慧型化,需要的晶元會越來越多,所需的效能也會越來越強。
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對手了,這是公認的事實,國產新能源汽車,超過2000萬輛,滲透率超過40%,仍在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銷售國、出口國。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汽車晶元領域,國產化率不足10%,90%的汽車晶元需要進口,這是乙個巨大的隱患。
IC Insights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晶元自給率約為5%,2022年約為7%,2023年約為10%**。
就算一輛新能源汽車只需要2000輛,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也需要400億輛,這其中有多少需要進口? 根據90%,它是360億。
這些年來,其實國內已經有很多晶元企業進入了汽車晶元領域,但大部分還是被扼殺在低端晶元戰場上,比如門控、雨刮器、T-box MCU端、車燈等,門檻低,非核心晶元領域。
不過,在真正能讓主機廠或商家心動的高階車規晶元中,還沒有乙個系統,頂多就是在自動駕駛和智慧型座艙裡,刷上一種存在感,但使用國產晶元的人並不多。
同時,自動駕駛晶元和智慧型座艙晶元雖然是核心,但並不是目前真正緊張的車規級高階晶元,因為這些晶元的要求沒有車規級MCU那麼高。
為什麼擁有車規級高階晶元這麼難? 一方面,需要車輛規格、功能安全、資訊保安、質量管理認證等經驗的積累,以及行業內OEM、Tier1 2等各種資源。
同時,車企敢於把這些晶元拿在車上,還需要各種認證,既要滿足汽車行業的各種需求,又要與其他晶元配套,適應整車和台架的實時標定,多種通訊匯流排介面等,這也是乙個生態系統。
這些真的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積累,需要時間堆積,需要經驗堆積。而其他巨頭也在協議、專利、技術等方面設定了一些門檻,防止後發者追趕,新進入者很難在短時間內成功流片並開放第一鏈系統。
因此,國產新能源汽車雖然發展高速,但晶元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當高階車規級晶元受到限制時,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將受到制約。
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國內車廠商加油、不斷突破外,還需要國內車企的支援,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最終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鏈條,才能真正擺脫對外依賴,減少進口,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