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動背景
“十二·九運動”又稱“十二·九抗日救國運動”,起源於華北事變,日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愈演愈烈,中華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為喚醒人民,喚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學生自發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愛國活動。
1935年12月9日,北京上千名大中學生在這一天聚集在一起,發出了抗日救國的強烈號召。 他們以反對華北自治、抗日侵略、要求維護中國領土完整的口號為口號,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抗日救國運動。
1935年,日本妄圖煽動華北自治,建立第二個“滿洲國”。 12月16日,日本計畫成立“吉查政委”,1萬多名學生和各界人士在北平再次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 這次遊行,再次迫使“吉查政委”的成立被推遲。 隨後,天津留學生組成南擴宣傳團,深入人民群眾,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意義,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 一時間,類似的活動在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舉行。
北平學子的愛國行動,不僅得到了北平學子的響應,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擁護。 這種愛國熱情迅速傳遍全國,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愛國力量。 他們的行動促進了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動過程
在運動中,學生們以街頭遊行、演講、宣傳等形式表達了他們對日本侵略的堅定信念和對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 他們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等口號,向人民傳達愛國情懷。 同時,同學們還開展了抵制日貨、查報等活動,積極倡導民族自尊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歷史意義
1.振奮民族精神:129運動喚醒了人民的愛國情懷,激發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力量。
2.推動抗日救國運動:通過學生的宣傳和組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抗日救國隊伍,推動全國性的抗日救國運動。
3.促進民主改革:通過倡導民主改革,學生也為中國政治制度的推進和國家的現代化程序做出了貢獻。
4.它提供了乙個卓越的典範:129運動已成為後世的重要榜樣,並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總結
“一二九”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愛國運動,它振奮了民族精神,推動了抗日救國運動,推動了民主改革,樹立了引領榜樣。 我們要牢記這一歷史事件,發揚愛國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129 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