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造血細胞是比較原始的細胞,對化療敏感,因此化療時容易出現血圖異常,最常見的是白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減少。 有些患者對化療藥物比較敏感,血藥水平會下降得很低,容易發生危險。
1.化療引起骨髓抑制的原因。
血液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來源於骨髓中的幹細胞。 血細胞在血液中的壽命相對較短,需要不斷補充,因此作為血細胞前體的幹細胞必須快速**。 腫瘤細胞是比較原始的細胞型別,**非常快,化療藥物殺死這種**快速的細胞,所以往往會導致正常骨髓細胞的損傷,導致骨髓受到抑制。
根據化療藥物、個體體質和耐受性的不同,患者在接受化療後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常見的可引起骨髓抑制的化療藥物有多柔比星、紫杉醇、卡鉑、異環磷醯胺、長春鹼等。
2.骨髓抑制的症狀。
骨髓抑制通常發生在化療後,因為粒細胞的存活期平均最短,約為6至8小時,因此骨髓抑制通常是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首發表現; 血小板的平均存活時間約為5-7天,因此下降較晚且較溫和; 另一方面,紅細胞的平均生存時間為120天,受化療的影響較小,通常不會明顯下降。
大多數化療藥物誘導的骨髓抑制通常發生在化療後1-3周,持續約2-4周逐漸恢復,以白細胞減少為主,可能伴有血小板減少,少數化療藥物會以血小板減少為主。 因此,化療後,可以測量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以確定是否發生了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主要通過全血檢查來判斷,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症狀。
白細胞下降的表現包括頭暈、乏力、四肢痠痛、食慾不振、無精打采和低熱。
血小板減少症的表現包括出血點、瘀斑、牙齦出血、鼻衄等,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血尿,甚至腦出血。
血紅蛋白缺乏的表現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嗜睡、頭暈、胸悶、心悸和面色蒼白。
3.骨髓抑制**。
化療的***會隨著療程的增加而疊加,骨髓抑制也會隨著化療的進展而繼續惡化。 骨髓抑制不僅對身體影響很大,還會影響化療的進行。
西方**。 輕度骨髓抑制患者通常採用口服藥物治療; 骨髓抑制明顯患者需使用相應的提高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藥物,刺激骨髓造血; 對於出血患者,可能還需要輸注血小板以糾正出血並防止危險; 重度貧血患者也需要輸血。
中醫**。 中醫認為化療是有毒的**,採用以毒滅毒的方法,在消除疾病的同時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中醫自古以來就以毒抗毒,但中醫在臨床實踐中注重合理搭配,在保證療效的條件下,可以與其他藥物合用,降低毒性,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經過多年的研究,中醫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已形成完整有效的診療體系。
中醫認為,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主要是由於氣血虛和脾腎虛虛所致。
白細胞減少症以氣虛為主,也可能伴有血瘀,**以活氣健脾,輔以調氣化瘀,補腎補精,常用中藥有黃芪、沙參、黃精、女貞、枸杞、菟絲子、雞血藤、當歸、虎杖、山柴肉、 補骨脂素、仙女脾等。
血小板減少症主要是以氣陰虛或氣虛血為主,可能有氣不採血、血虛發熱、血熱妄想表現,**以養氣養血、養陰養腎,輔以止血藥物,常用的有女貞、山柴肉、 地黃根、大棗、黃芪、龜板膠、龜甲膠、雞血藤、花生衣、石薇、茜草、茜草等。
血紅蛋白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血虛和精子不足,常伴有脾虛氣無力、肝腎功能不全,**補血充精,輔以活氣健脾,滋養肝腎,常用的中藥有當歸、熟地黃、龍眼肉、黨參、黃芪、 阿膠、鹿角膠、龜板膠、枸杞、人參等。
四、日常注意事項。
骨髓抑制發生後,我們需要格外注意我們的飲食和生活,以避免危險。
飲食:血細胞的產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因此需要保證化療期間營養物質的攝入,為血液的產生提供保障。
有助於改善血液的食物有棗、枸杞、花生衣、阿膠、龍眼等,這些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在正常進食的同時可以適量增加。
白細胞減少症:白細胞減少症容易感染,因此要保暖,避風避涼,注意衛生,避免感染。
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容易出血,所以要注意不要磕碰,也不要吃不適合消化的硬食物。
血紅蛋白降低:血紅蛋白降低容易引起疲勞,平時注意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