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內蒙古,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草原上的蒙古包和牛羊群,它們非常熱情好客和溫暖。 但是,當我們開啟地圖時,我們一定會發現,內蒙古北部還有一片更廣闊的草原,那就是外蒙古。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它分為內部和外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先了解一下外蒙古,蒙古的全稱,位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是乙個只有兩個鄰國的內陸國家。 其首都和全國最大城市是烏蘭巴托,主要民族是喀爾喀蒙古人,約佔全國人口的80%,官方語言為蒙古語,信奉藏傳佛教。
要說內外蒙古分裂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元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六十多年後,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後他幾乎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一直無法維持其領土。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軍攻克元都,元朝滅亡,其殘餘部隊撤退到蒙古草原。
元朝滅亡後,殘餘的元朝政權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就在明朝的內亂和打擊下崩潰了,蒙古從此開始出現。 按居住地域可分為三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莫南蒙古(科爾沁省); 分布在今蒙古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喀爾喀省,喀爾喀蒙古);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的蒙古國稱為墨西蒙古(衛拉特省,又稱烏魯特(Erut)蒙古,明代簡稱華拉特)。
蒙古的主要居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元朝滅亡後,他們組成了韃靼汗國,韃靼汗國在大衍汗去世後不久(在位 90 年)由三支更大的勢力從西向東組成:鄂爾多斯、圖木特和察哈爾。 漠北蒙古介於韃靼汗國和瓦拉汗國之間,瓦拉汗國由莫西蒙古建立。
在清朝入關之前,蒙古人在蒙古南部建立的韃靼汗國被吞併並編入蒙古八旗。 康熙年間,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墨西蒙古)進攻漠北喀爾喀,喀爾喀部落首領向康熙皇帝求援,康熙出兵,擊退了準噶爾軍隊,也趁勢結束了喀爾喀蒙古的獨立,併入清朝領土。 乾隆中期,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擊敗,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之下。
1911年清朝滅亡後,漠北蒙古宣布獨立,但並未得到國際承認。 此後,北洋**繼續與沙俄談判,並於1915年簽署了《中俄蒙協約》,勉強保留了對法律意義上的外蒙古主權。 然而,僅僅6年後,在蘇維埃俄羅斯的控制下,它就獨立了。 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主權地位。
如今,外蒙古和內蒙古的發展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那麼內蒙古人又是如何看待外蒙古的呢?
內蒙古人如何看待外蒙古,這個話題有點直接,因為他們是同乙個民族,血緣關係比較近,但是地理障礙和歷史原因將他們分為兩部分。 所以今天,如果我們要談談內蒙古如何看待外蒙古,我們一定會從乙個普通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鄰國。
外蒙古在內蒙古人眼中是乙個蒙古國家,必須通過海關才能與之溝通。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蒙古人來華做生意,當然主要是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購買一些商品在自己的國家做生意。 而這些前來做**的外蒙古人也只是客人,雖然血緣關係比較近,語言也不是障礙,但文字不同,因為蒙古一直使用斯拉夫文字拼寫的蒙古語。
如今,內蒙古和外蒙古的發展差距很大,生活水平自然不在同一水平之上。 在內蒙古人眼中,蒙古是乙個相對友好的鄰邦,但蒙古的意識形態更接近西方,自然存在很多距離和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