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已到,大量新規開始為日常生活保駕護航。 其中,外賣新規獲得一致好評。
根據3月1日實施的《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浙江省內所有外賣必須封存,檢查時發現送餐未封存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封的, 將依法查處。
同日,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發布首批4份責令整改通知,原因是外賣商戶未使用封條,未安裝陽光廚房監控。 通知明確指出,如果一周內未進行整改,將處以罰款。
在社交平台上,網友們一邊倒的掌聲,足以證明外賣印章是被百姓叫來的。 當外賣成為食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其衛生和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超越了便利性,成為五星表揚體系中的關鍵標準。
外賣的食品安全涉及多個環節和流程,從食材源頭,到商家生產,再到“最後一公里”配送,任何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以往的法律法規,更多的是針對源頭和生產加工的監管,這確實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高風險區域”。
相較於包裝前,分銷環節在監管過程中往往更容易成為“漏網之魚”,需要依靠平台的投訴機制進行約束。 但無論是報紙上看到的案例,還是外賣評論區的投訴,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由於配送過程中引發的食品問題,消費者往往不得不吃虧。 在權利責任分配不明確的情況下,各方相互指責,拒絕承擔責任,使維權更加困難。
給外賣貼上封條,是全程最後的“鎖”,保證了“最後一公里”的安全。 作為預防措施,騎手有權拒絕送貨,消費者有權拒絕接收沒有封條的外賣。 同時,也方便在事故發生後追究責任,商家落入“鎖”,騎手護送,各司其職,問題一目了然。
乙個外賣,金額不大,卻連線了商家、外賣騎手和消費者三方,是看得見的交易,也是看得見的道德。 小小的印章看似不起眼,卻體現了商家的良知,能讓騎手安心,讓消費者安心。 舌尖上的風險,經過這種密封檢查後,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但足以大大降低它。
浙江從別山造石,一鍵複製到全國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是,在完全採用之前,仍有一些細節不容忽視。
對於商家來說,既要考慮封印自身投資的成本,還要考慮提高服務人員意識的成本; 其次,密封件的生產標準也是關鍵,如果一碰就容易損壞和破損,對送貨人員來說會是乙個很大的負擔; 如果拆卸太難,消費者將不得不付出額外的努力。 尺寸、粘性、標語、投入,統一生產還是單獨生產,外賣封條的“鎖”也需要更全面的“質檢”。
外賣不是洪水野獸,但不安全的外賣是。 小小的印章,不僅守護著一粥一餐的安全,更守護著整個外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商報》評論員唐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