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山鎮徐家塢村。
有乙個71歲的老人。
自成立以來,村愛食堂。
他擔任“全職管理員”。
乙個人接管了自助餐廳的事務。
受到村民的好評。
徐希康
2024年9月出生,黃山鎮許家塢村人,徐家塢村愛心食堂管理員。 2024年第四季度,被評為“紹興市好人”。
老人們10:30等著吃午飯,我一天中的這個時候要挨家挨戶送餐。 每天上午10點20分,在黃山鎮徐家塢村愛心食堂門口,許錫康準時啟動電動三輪車。 公交車上是乙個藍色的保溫箱,裡面裝著一盒盒為在愛心食堂登記就餐的老人準備的愛心午餐,還有一些村民的訂單,當天的菜品是紅燒肉、綠豆芽和芋頭。
徐希康今年71歲,自2024年9月村愛心食堂成立以來,一直擔任愛心食堂的“專職管理員”。 2024年第四季度,被評為“紹興市好人”。
風雨無阻地送上熱餐徐家塢為山村,村民房屋建在坡坡村道兩旁。 每天,徐錫康都要送兩趟,一趟下一趟。 沿著崎嶇不平的村道,徐希康的電動三輪車“突然”啟動了。
如今,一共提供52頓飯,其中老人41份,村民11份。 徐希康告訴記者,老人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7歲了,有的獨居,有的村民在家搞基礎設施建設,還會給工人訂餐,這樣可以省心。
當許希康的三輪車停在老地方時,80多歲的徐萬龍和徐彩珍走出了家門。 這是他們的默契。 徐彩珍收到飯菜後非常高興:“西康每天準時給我們送餐,村里有個貼心的食堂,真是太方便了!”
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徐希康會送盒飯送到他們家,大聲喊叫他們能吃飯。
愛心食堂設有兩個助餐點,是附近老人吃飯的地方。 許希康一到,老人們就圍了過來,把自己的食物拿走了,商量著今天吃的是什麼食物,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村愛心食堂經營兩年多來,我每天風雨無阻地給老人送餐,讓老人能按時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我心安理得。許希康說。
一人身兼數職,服務愛心食堂2024年9月,在徐家塢村建成愛心食堂。 當時,沒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參考。 如何長期運營?如何管理?我怎樣才能省錢?一切都需要自己弄清楚。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徐錫康奉命擔任愛心食堂的“專職管理員”。 說他是全職的,因為他乙個人在愛心食堂負責很多工作,什麼都自己做。
我以前在村里當過文員、會計,但退休後,兩個村委會讓我負責愛心食堂,我負責村里和村民,把愛心食堂經營好。 ”徐希康是每天第乙個來到愛心食堂,最後乙個離開的。
他來自愛心食堂“財務”人員,所有捐贈物資、餐費收入、採購支出等三大賬目相關管理,分類清晰,賬目清晰;他來自愛心食堂“訂購”人員,每個月有多少人點食物,每天有多少人吃飯,都可以很容易地解釋他來自愛心食堂“餐飲”員工,明天食堂要供應什麼菜品,需要採購多少菜,每天都會及時提供給採購人他來自愛心食堂的蔬菜基地“採摘”人員,明天,哪些南瓜可以摘,哪些菜茬可以割,他知道,每天早早起床採摘送到食堂;他是愛的食堂“送貨”人員,他的世界裡沒有雨,他必須在食物到達時將食物送到訂購它的人手中;他還在食堂裡“安全”官員,把食堂安全放在第一位。
細心的徐希康處處為老人著想。 “這段時間我吃了不少綠豆芽,明天我要給老人們換個口味。 徐希康告訴記者,為了讓老人吃得安心,食堂從來不燒魚,生怕魚骨頭卡在老人的喉嚨裡,一般會燒一些軟爛的菜,以滿足老人的胃口。
耕種菜地以節省成本為了節約成本,徐錫康聯合了幾位老黨員,開墾了一片“愛心菜地”。日常自願保養,種植的蔬菜送給食堂,基本滿足食堂的蔬菜需求,一年可節約2萬餘元。
記者在愛心食堂的“愛的記憶”欄目看到,村民們紛紛前來捐物,一張張愜意的笑臉像一滴滴暖流一樣匯聚起來,把愛灑滿了山村。 截至目前,食堂共收到13筆現金捐款71萬元。 市政補貼、村民捐款和自種蔬菜使成本幾乎相同。 徐希康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愛心食堂裡有一大批無私的人。 “我們村里有四五十人,每天可以自由組成3人一組。 他們一大早就去食堂上班,洗漱、剪、做飯,等老人來堂食,然後洗碗衛生。 許希康說。
讓我們記錄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