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寒假,和全家人分享一本書,讓孩子“見見父母”; 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家庭中的力量故事,讓孩子們“看到家人”; 在旅途中與更多人互動,讓您的孩子“看世界”。
文字 |朱宇主編:秦六笛。
2024年2月1日,銀川,家長陪孩子到寧夏圖書館讀書。
寒假來臨,孩子們很開心,但很多家長卻開始刁難:他們希望孩子能從繁重的功課中喘口氣,但也擔心玩得太多會影響學習。
寒假和暑假是大自然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季節交替,在最冷和最熱的日子裡,孩子們放學回家,有更多機會與父母互動; 跳過每天的課程安排,有更多的空閒時間。
為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體驗、更廣闊的視野、更活躍的思考,家長們常說要趁著假期帶孩子去“看世界”。 你有沒有想過看世界意味著什麼? 是走過名山大河,參觀世界名校,探索人文展廳嗎? 或者您想入住豪華餐廳和酒店以及各種商品商店?
答案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4年1月25日,寒假期間,孩子們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金口鎮丁子灣金山滑雪場練習滑雪。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面孔”。
看世界不是關於你走了多少條路或你有多少玩具,而是你的心智模式是多樣化的還是單一的。
心智模型深深植根於我們關於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頭腦中,並深受習慣性思維、固定思維和現有知識的限制。 換句話說,我們根據我們所擁有的心智模型來了解世界。 因此,通過建立更多樣化的心智模型,人們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突破自己的侷限。
就像讓 AI 學習更多的維度資料一樣,它給出的答案越準確,人們的心智模型越多,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就越成熟。
莊子說: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知識是沒有盡頭的。 每個人的知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從**中學到了多樣化的心智模式?
答案是:來自他人。
閱讀名人傳記,不難發現,那些從古至今在事業上大獲成功、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在人生經歷上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成長於複雜的社會環境中。 他們從小就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為他們成年後處理疑難問題和面對複雜情況奠定了豐富的心理基礎。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影響”,指的是人際交往中可能改變人們言語、行為、態度和信仰的任何型別的影響。 許多社會心理學實驗都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這一結論。
與人打交道的人越多,學習的心智模型就越多,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的方法就越多,這才是父母希望通過看世界帶給孩子的真正成長。
所以,看世界在於看人,每個人都是“世界”。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寒假該如何帶孩子去看世界呢?
見父母。 二年級學生韓晗的母親很苦惱。 她說,除了吃喝玩樂,似乎還缺少與孩子交流的話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自己的孩子上個月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孩子為此傷心了很久,卻一直沒有提到。 面對心中不願吐露心聲的寒寒,父母既擔心又沮喪:這個曾經無話不談的孩子,似乎越來越奇怪了,遇到困難時不願意向最親近的家人求助。
當孩子進入小學時,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學習環境比幼兒園更複雜,他們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大。 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父母在幼兒階段還是和孩子有情感交流的,像“寶貝,我愛你”這樣的甜言蜜語已經無法吸引孩子,甚至日常的照顧——你在學校吃什麼? 冷不冷? 你喜歡這件衣服嗎? ——漸漸被孩子敷衍了事。
溝通的停滯讓孩子覺得父母變得陌生,難以信任,孩子失去了這樣的成長機會。
其實,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乙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多元的心智模式,無論是成為孩子身後的諸葛亮,去分析問題,給孩子出謀劃策,還是去示範解決問題,都能給孩子帶來寶貴的成長經驗。
親子溝通需要持續,對話方式也要符合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閱讀材料入手,以書本為橋梁與孩子溝通。
在這個寒假期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讀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完之後的親子交流。 如果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哪怕是從網路上了解到這本書的總結和評價,只要能和孩子分享自己對書中問題的看法和感受,他們就是在重建親子溝通渠道,也在重建孩子對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式的親子閱讀,讓孩子了解父母,也讓父母有機會幫助孩子建立豐富的心智模型。
見家庭。 在農曆新年期間,家庭聚會也是帶孩子走向世界的好時機。 除了吃年宵、看春晚、打麻將,不妨再添一項活動——聊聊家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人事。
血濃於水,新年一家人團聚血脈相同,家裡那些光鮮亮麗的人事,能為孩子們提供最實實在在的力量——和我血脈相同的長輩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
小玉的長輩們很少談論他們的過去。 有一年除夕,小玉讓爺爺講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爺爺擺了擺手:“那都是過去了,沒什麼好講的。 在家人的一再鼓勵下,爺爺講述了封存了60多年的故事。
直到這時,小玉才知道,爺爺一邊打工一邊撫養三個孩子,就報名參加了夜校。 那時候交通不便,爺爺每週五都騎著自行車去上學五六個小時,下周一凌晨就出門上班了。 就這樣堅持了兩年,爺爺摔壞了兩輛自行車。
聽完爺爺的故事,小玉感慨道。 她一直覺得自己沒有毅力,學生時代愛玩,不認真學習,如果早點知道爺爺的故事,說不定就能調動她血液裡流淌的知識毅力和與生命抗爭的堅韌。 後來,每當小雨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爺爺在星月中騎自行車上學的場景,她用爺爺的力量給自己打氣。
從爺爺的故事中,小雨獲得了迎難而上的心智模式,家庭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名人高不可攀的傳記。
看世界。 古人說,千里路比讀萬里書要好。 當代的父母也非常願意花錢帶孩子去旅行,但也不乏抱怨:兜圈子回來的時候,錢也花光了,孩子還是不領情,覺得很無聊,什麼都不玩。
三年級的佳佳就是這樣,他想寫一篇題目是“我今天過得很開心”的作文,可是寫不出一句撓耳朵和臉頰的字,他無比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佳佳的媽媽聽了這話忍不住笑了起來:“我上週才帶你回去旅遊,你在外面玩得很開心! ”
旅行是一件很不錯的親子活動,但如果只是為了了解名勝古蹟,高質量的紀錄片應該更划算,有詳細全面的講解,還可以請頂級專家解讀。
在旅途中,我們應該為孩子帶來哪些寶貴的經驗?
縱觀歷史,從李白到蘇軾再到馬可波羅,那些走遍全國乃至世界,留下代表作的作家,他們的傑作因為背後動人的故事和深厚的情誼而流傳千古。 這些人看似悠閒自在,漫無目的地周遊世界,其實在路上結交朋友,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千里行,就是見百種人。
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既有當地人,也有在路上的“旅行者”。 去當地餐館吃飯,與老闆和服務員聊天,向當地食客詢問當地美食和樂趣,獲取有關旅行的“第一手資料”,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訓練與不同人交談的能力,而孩子的心智模式在這樣的社互動動中不斷擴充套件和公升級。
與暑假相比,寒假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包括了春節,以便與家人團聚。 平日裡忙碌的家長們,終於可以在這個假期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了。 這樣熱鬧溫馨的假期,除了休息、新年問候、團圓,也是帶孩子看世界的好時機。
趁著寒假,和全家人分享一本書,讓孩子“見見父母”; 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家庭中的力量故事,讓孩子們“看到家人”; 在旅途中與更多人互動,讓您的孩子“看世界”。 通過與各類人的接觸,幫助孩子建立豐富的心智模型,從更維度的角度解決煩惱,以更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以更廣闊的胸懷看世界的每一面,這就是“看世界”的好處。
作者是國家**心理諮詢師和家庭教育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