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北京首個區域性綜合性城市更新示範區,方莊城市更新規劃定位為“優雅方莊,溫馨生活”,從功能、業態、活力三個方面整體規劃,著力溫暖人心。
《展望東方週刊》記者周麗娜,編輯高雪梅。
2024年1月22日,李可然藝術協會會長劉穎向可然藝術中心志願者們講解展覽(楊琳攝)。
建築純白的外立面,低矮的紅磚牆,落地玻璃窗,讓大人、老人、小孩在閱讀區安靜地閱讀,或在咖啡廳......輕聲聊天2023年底,北京市豐台區方莊街一棟已有10多年歷史的未完工建築將改造成方莊(方莊文化藝術中心),附近居民可到家門口的聯合書店參觀,觀賞山水畫大師李可然的名畫《萬山紅》,聆聽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和美傑青年藝術家團隊的現場表演。
家門口就有綜合性文化藝術中心,太方便了! 現居方莊的藝術市場評論家穆建平告訴《東方展望》,在壹方書店開業前,他每週都要去中國美術館一次,現在方書店二樓是李可冉美協主辦的柯藝中心,常年舉辦名品展覽。
大樓室內環境健康顧問江玉嬌幾乎每天都帶著四歲的兒子去書店,“書店活動範圍廣,內容豐富,門檻低,老少皆宜。 每天,孩子們在兒童閱讀區看書或參加健身課,大人小朋友都很開心。 ”
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對提公升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不斷提高市民幸福感具有“直接供熱”作用。 公共文化空間的創造與運營面臨著兼顧商業與公益的挑戰,如何通過制度創新確保文化藝術的社會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奕方淑莊用練習遞上了答題紙。
建立演示區。
城市更新不是換新衣服,而是由內而外的功能變化。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規劃系副主任、方莊城市更新聯盟常務秘書長鄭山文告訴《東方瞭望》記者,方莊城市更新專案從2021年初就開始研究,為此還擔任了方莊街道辦事處主任助理。
方莊街位於北京東南部的二環和三環之間,總面積為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0,000人,住宅建築佔現有建築規模的77%。 據鄭善文介紹,上世紀頭十年,方莊是北京市第一批向個人出售商品房的住宅小區,在當時是“富區”的代名詞。
然而,經過40年的風霜,小區已經變得“老舊”,主要表現在商圈相對傳統的業態,缺乏活力,缺乏文體配套,亟待公升級。
方莊文化人很多,但是沒有文化設施。 穆建平回憶說,他經常看到畫師吳冠忠去方莊郵局寄東西,著名作詞家喬宇在方莊市場買菜,門口卻缺一家書店。
通過對12345市民服務**的通話內容分析,可以知出方莊居民對商業業態、文化體育的需求量很大。 基於方莊是以居住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居住區這一事實,為打造北京首個區域性綜合性城市更新示範區,方莊城市更新規劃定位為“優雅方莊,溫馨生活”,從功能、業態、活力三個方面整體規劃,著力溫暖人心。
照顧好“精神家園”。
如何平衡服務成本和服務質量,是一方書店在運營初期面臨的最大難題。 書店行業虧損是常態,通過精算成本、裁員、提公升服務範圍、舉辦優質活動、推出文創新品、精心挑選圖書等措施,一樓書店實現了收入平衡。
從市級引入國際文化資源進入社群文化中心,是北京在城市更新和為居民提供文化公共服務方面探索的一條新路。 優質、多維度的文化供應服務,讓方莊成為“冬火”。 開業3個多月來,一方書店已舉辦60餘場優質文化活動,帶動文化消費100萬元,僅書店就服務了7萬餘名讀者。 一方蜀莊不僅溫暖了方莊居民,還“出圈”,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網紅打卡點。
方莊的居民非常呵護這個社群的“精神家園”。 穆建平捧著剛買的《北京胡同》相簿說:“電商雖然比實體書店便宜,但這裡有一種購物的感覺。 我們都加入了一方讀書社的微信群,我們想支援它生存下來,走出家門去參觀。 ”
書店開張的第一天,藏書家孔震用一輛小推車拉走了價值7000多元的書籍,不到三個月,他就買了近3萬元的書籍。 “我在方莊住了20多年,交通便利,裝置齊全,現在城市更新公升級了公共文化空間,我更加喜歡這裡了。 孔震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市民不僅需要高大的公共文化場所,還需要家門口小而美的文藝中心。 江玉嬌說:“能夠以最少的時間成本接近高水平的文化藝術,不僅方便了居民,還降低了交通成本和碳排放。 ”
創新運營模式。
文化更新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內容,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 城市更新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有利於盤活城市資產,提高舊空間利用效率,啟用區域文化產業生態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對外文化產業人才和企業家的吸引力。 方書莊文化藝術董事長彭彥樹告訴《東方週刊》。
據彭彥舒介紹,壹方蜨莊專案的運營是由國有企業豐台文旅集團組建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並引入市場化資金共同運營的。
這類文化更新專案一般由事業單位經營,一小部分委託給第三方,合資企業經營的情況非常少見。
這是該專案最大的創新,既能減輕資金投入和人員配備的壓力,又能保證公益,同時得到市場的認可,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彭彥姝說。
1月底,李可沉藝術協會辦公室從北京東二環亨德森中心搬遷至沂方書店。 協會主席劉穎告訴《東方展望週刊》:“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特殊象徵,讓古典文化走進人們的社會生活是我們迫切的使命。 這次搬遷促進了協會工作方向的改變,該協會過去專注於學術研究,現在考慮到藝術和文化的普及。 ”
除了有利的時間和地點,方莊人也給了劉穎意想不到的感動。 兩個半小時無聊的藝術史講座,沒有人早退; 展廳裡的書籍和專輯都沒有丟失......她計畫拿出經典藏品,與其他合作夥伴合作,推動沉浸式審美教育,打造北京社群草根文化典範。
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審美氛圍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對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態創造的影響是深遠的,需要不斷的投入和支援。 彭彥樹認為,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需要第一行為和市場行為兩端的努力,秉承開放共贏的理念,經營主體與市場夥伴緊密聯絡,形成空間良性迴圈的文化產業生態, 產業、創造、服務,以文化的內生動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