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軍史上,有兩艘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它們的出現是海軍史上的奇蹟,它們的隕落帶有一種宿命論的必然性。
戰列艦大和號。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我們先來談談這類戰列艦的基本資料引數,以大和級戰列艦“武藏”號的第二艘為例:其標準排水量為6.4萬噸,滿載排水量為72809噸; 船長263m,寬度389m,滿載吃水 1086m;最大輸出功率15.3萬馬力,最高航速27節,續航7200海浬16節,編制2500人; 配備3門三聯裝45倍直徑460mm主炮,2門三聯裝60倍直徑155mm副炮(改裝後拆除2門),12門雙聯裝127mm高射炮(改裝後增加6門),3門三聯裝25mm高射炮45門,單聯裝25mm高射炮21門(改裝後增加140門),2門雙聯裝132公釐高射機槍,7架水上飛機(2架彈射器)。
僅就資料而言,武藏號戰列艦就略勝於一些大國的現代航空母艦。 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日本有實力和必要建造這麼大的戰列艦,後世從上帝的角度相信只有2B才能建造這樣的東西,在當時的背景下,不能說大和號在多大程度上領先於世界潮流, 至少在那個時候。
日本戰列艦長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從日德蘭海戰中看到了戰列艦無比恐怖的威力,於是計畫建造巨艦,日本也積累了大量的造船經驗,長門等戰列艦就是在這個時候下水的,此時的雙翼飛機連一枚重磅炸彈都扛不住, 誰能預測未來海軍航空兵的發展?
當時大和號建成的時候,日本國內就已經有很多反對意見,海軍部的少數人說這東西是垃圾,是大傻事。 但是,因為還有一大批舊海軍官兵迷信巨艦大炮的威力,聲稱歷史上沒有一艘戰列艦被飛機擊沉過,山本的海軍航空理論過於激進和空談。 要知道,國家機器是有慣性的,就連美國都下水了愛荷華級和後續的蒙大拿級,畢竟航母還沒有經過實戰測試。
愛荷華號戰列艦。
說起來,日本海軍痴迷於巨型艦炮的原因之一,來自於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協定》,大家都不想打軍備競賽,所以可以安心生產。 美日海軍的比例是5:3,日本非常不滿,海軍代表加藤寬二更是淚流滿面地喊道:“對美戰爭從今天開始。但是,如果不簽署這個協議,允許美國建造船隻,美國是什麼水平,日本是什麼水平,美國每年可以超過日本鋼鐵產量的總量,而日本在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時只能在背後吃土。
1939年,美國和日本實力對比鮮明。
所以,你以為是海軍條約的,是昭和少年被迫簽字5:3的恥辱,但實際上海軍條約是帝國的廢物 看到之後,他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
在條約簽署時,美國海軍戰列艦的規模如下:2艘懷俄明級,2艘紐約級,2艘內華達級,2艘賓夕法尼亞級,3艘新墨西哥級,2艘田納西級,4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從1917年到1920年在建,以及6艘新的列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 如果沒有簽署條約,1922 年美國海軍戰列艦的規模將是 17 艘 7 級戰列巡洋艦和 6 艘 1 級戰列巡洋艦,總共 23 艘。 其中,16英吋火炮1級4艦。
那麼帝國海軍呢? 金剛類:金剛、霧島、榛名、比睿; 扶桑級:扶桑、山城、伊勢級:伊勢、日向; 長門類:長門、陸奧。 其中,陸奧正在建設中,2加賀和4天城級正在建設中。 如果不簽署條約,1922 年 IJN(日本帝國海軍的英文縮寫)的最佳情況將是 3 級戰列艦的 7 艘艦艇和 2 艘戰列巡洋艦 6 級艦艇,總共 13 艘。 唯一的優勢可能是 410 公釐火炮,可能是 3 艘 5 級艦艇。
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
這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 但事實上,問題更大。 作為英國的外貿艦,金剛級攜帶了一門14英吋的火炮,但只有8英吋的裝甲帶,而扶桑級作為實驗艦一直存在問題,比如方向舵設計不適合船體,導致扶桑級艦的穩定性在日本帝國海軍的戰列艦中是獨一無二的。
一般來說,保持一條直線航行是相當困難的,當轉彎180度時,船會突然以速度下降而停下來。 例如,雖然它擁有12門356公釐火炮,火力比列強戰列艦要好,但是由於主炮的制動和撤退機使用水壓動力,如果齊射艦不能提供足夠的蒸汽壓力,就會使制動和撤退機返回位置太慢, 所以戰列艦的射擊技巧是使用2門主炮,通過交叉射擊達到最佳效率。6個炮塔中有2個位於船體中間,導致重型裝甲帶防禦部分延伸過長,改造空間狹窄,火炮在射擊時會對上層建築產生衝擊並相互干擾,主炮齊射時炮**風會覆蓋整艘船。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能上戰線的,是7級的4艘艦艇。 海軍是最能反映20世紀國力差距的武裝部隊。1920年前後,為了迎合海軍競爭的浪潮,美國開始一口氣建造4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
二戰期間美國費城造船廠的造船廠。
面對這種國力懸殊,日本人沒有想過如何謀生,整合東北、內蒙古、華北、朝鮮半島的資源,趁著國際形勢匆匆發財,而是想著如何通過不講尚武德來欺騙美帝國主義的百歲同志。
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想在空洞的頭腦中打敗美國,而有人妄圖偷襲,逼迫美國與他們打成平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山本五十六,他明確指出:前期的勝利不是目標,而是討價還價的籌碼, 這是推動美日和談的條件。
艦船越重,防護越好,火炮口徑越大,這不是功率成比例的增加,406口徑火炮和305口徑火炮的威力相差很大,四艘3萬噸級的艦艇未必能打敗一艘7萬噸級的艦艇。 因此,日本必須建造一艘7萬噸級的怪物,才能與美帝國主義的太平洋艦隊競爭。
大和號戰列艦被艦載機攻擊的場景。
所以在我看來,大和級以及圖紙上的所有這些超級艦艇都是一輛從駕駛員到乘客發瘋並在下坡路上將油門掛在 6 檔的汽車的產物。 大和級的悲劇也是注定的,它的遭遇非常符合虛無主義、不切實際的右翼戰爭狂熱,以為20公里的九山礦就能把稻畜艦隊打倒在地,然後大和就會率領昭和軍艦攻擊800只海鵰和3000倍兵力,動用460重炮遠端團消滅稻畜殘餘。
但他們忘記了他們沒有夜間作戰裝備和雷達可以使用; 別忘了,九三雷脆弱的陀螺儀根本承受不了以戰鬥速度入水的衝擊; 忘記它的最大射程為 460 和 42 公里,但它根本沒有匹配的火控雷達和觀察配置。 我忘記了自己是否能承受住三艘超級戰艦及相關配套設施帶來的財政壓力。
1937年,日本的工業產值為64億美元,美國的工業產值為645億美元。 在工業產值還不到美帝國主義國力十分之一的情況下,昭和少年只記得被美國人打壓的恥辱,所以一定要給美帝國主義一點色彩,病態地覺得自己一定能打仗。
Toshihei Inoguchi上尉。
比如“武藏”號的艦長豬口俊平,明知空軍已經是主角,IJN的基本制空權已經完全喪失,但他並沒有在武藏進行防空訓練,而是從事劍道、柔道和武士道。 當他們發現美國人被飛機壓得喘不過氣來時,他們覺得這真的很不公平,並大喊他們有能力轟炸戰列艦。 相反,“伊勢”號和“日向”號兩艘艦艇努力協調防空和移動,自1943年以來多次逃脫,最終沉沒在母港。
而豬口俊平等人的思想、感受和作戰思路是最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把戰爭從一門科學變成了一門形上學。
即使聯合艦隊覺得自己肯定打不過美帝國主義,但至少會向世界展示一種日本人的自信,而這種自信至少在“大和”號和“武藏”號兩艘艦艇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然而,從隨後的歷史行程來看,我們始終沒有看到這些海軍之花給日本帶來了什麼樣的小震撼,他們只用了最簡單的——吹噓打敗美國。 大和酒店和武藏酒店並非沒有名。
在納粹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被炸沉之前,它是英國人的眼中釘 圖為停泊在挪威港口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據說這兩艘巨艦應該是自己的優勢力量,應該在海軍航空兵還不太滑的時候主動進攻和碾壓美帝國主義,結果這兩艘巨艦完全成了一支巢穴艦隊,艦隊中都不存在, 但那種蹲在北洋海軍末期的六宮島上,對日本艦隊根本沒有構成任何威脅的臥巢。它能夠用一艘船容納這麼多的英軍,最後花了時間和精力才擊沉了它,即使船沒有動,但在英國人眼中卻始終是一根刺。
大和武藏就不一樣了,在美軍眼中是兩件活寶,而這兩位父親一直都在特魯克,距離戰線10萬8000裡,甚至離珍珠港更遠,所以根本無法吸引火力。 最後日本海軍被別人碾壓了,海軍航空兵的威力無疑得到了體現,然後你就被釋放了,除了靖國神社上再多幾塊牌位,就沒有別的價值了。 武藏仍然死得很好,在戰鬥中沉沒了。 大和完全是自殺式的愚蠢,只能借用一句話,那些打不贏仗的人只能用自殺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大西瀧次郎(1891年6月2日-1945年8月16日)是日本海軍中將,第40海軍學院軍官,先後擔任第1航空艦隊司令和軍事指揮部副部長。 他是航空部隊勝利的倡導者,也是“神風敢死隊”的創始人。
事實上,在1937年底,當日本海軍決策層決定全力建造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時,後來擔任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軍事指揮部副部長的大西瀧次郎對時任軍事指揮部副部長的古賀宮一說: “建造'大和號'絕對是乙個錯誤。” 建造'大和'號的成本足夠我建造3000架飛機,如果你給我3000架飛機,我保證我可以炸毀美軍的所有艦隊。
但古賀民一的解釋堪比蘇聯的笑話:“大西君,你要明白,天皇沒有八匹馬的馬車,不能出門,大日本帝國的海軍就像戰列艦一樣工作。 別人擁有的,我們也有! “就連古賀民一當時都知道,這東西不過是天子為了滿足聖人的虛榮心而設的儀仗隊,如果儀仗隊能打贏這場戰爭,那可真是地獄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