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峰、宋冬霞(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所研究員、黨委書記、應用經濟學院研究員)。
2023年9月,在第39個教師節之際,**總書記致函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明確提出並深刻闡釋了中國獨特的教育精神:“大我、真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做學者、做世界榜樣的道德情操, 教育人啟迪滋養心靈的智慧,以人為本的教學,勤奮敬業的態度,愛學生、樂於奉獻的仁心,對世界和文化人的追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者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者精神”。* 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賦予了新時代教師崇高的使命,為我們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性的後續行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堅持三尺講台39年的山村教師楊紅軍正在教學生。 新華社.
1.深刻領會時代價值的教育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班總書記對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不斷深入,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導人“,從學而為學、為人、為人的大君子,到”經濟老師“和”人老師“的統一者, 進而大力弘揚教育工作者精神,深刻闡明教師對學生成長、教育發展和國家前途的重要影響,加深對教師成長規律的認識,把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提高到乙個新的高度。它為廣大教師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民、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要使命指明了方向。
教育精神植根於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尊敬師範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立足於新時代教師群體的生動實踐,是以李保國、黃大年、魏興華、高明軒為代表的長久培育教學壇的優秀教師群體的生動寫照, 是廣大教師長期實踐凝聚的價值共識,是新時代優秀教師群體專業精神的凝聚昇華,具有較強的道德訴求、價值引領和實踐驅動力。
教育是國家和黨的偉大計畫,教育家的精神為建設教育強國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和戰略支撐。 教育是科技與人才的交匯點,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 教育是人才不斷湧現的源泉,是科技發展的第一步,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起著基礎性、引領性和整體性的作用。 教師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的源泉,肩負著為黨和國家育人的神聖使命,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綜合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力量。 新時代,亟需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專業精湛、結構合理、有活力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工作者精神的提出,有利於凝聚師資隊伍精神,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以教育強國的偉大事業,進一步推動尊敬教師、重視教育的社會風潮,增強教師的榮譽感、職業使命感和事業成就感。
2.充分領會教育精神的科學內涵。
**總書記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育智慧、耕作態度、仁愛、追求道家六個方面,全面闡述了中國獨特的教育精神的豐富內涵。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充分認識教育者精神的科學內涵。
大自我、真誠報國的理想信念。 **總書記指出,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育人的指路明燈,是播下未來種子的指路明燈。 心胸寬廣、真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充分體現了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初心使命。 教師只有心中有“國家偉人”,心中有國家,有人民,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才能真正築起堅實的理想信念基礎,將事業發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強國的“大我”,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中實現個人價值。被譽為“延安五長老”之一的吳玉章先生始終堅持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命運息息相關的信念,以築魂愛國為畢生目標和畢生精神追求,為人才培養和教育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言語是世界的道德情操,是世界的行為。 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播知識、思想、真理的歷史使命,更肩負著塑造靈魂、生活、新人的重任。 這種神聖的使命和責任決定了教師職業具有更高的道德標準。 **總書記指出:“乙個合格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乙個有道德素質的人,乙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乙個有德教、有德立的模範。 “魏興華,人民教育家,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工作,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實際問題,在言行教學中給學生榜樣的模範力量。
教育人們啟迪心靈並根據他們的才能教導他們的智慧。 教育不僅要熏陶鑄魂,更要啟迪心靈,滋養心靈。 青年學生精力充沛,正處於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尤其需要老師的悉心引導和精心培養。 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習慣、成長規律,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軌道,贏得在人生中大放異彩的機會。 全國優秀教師黃大年為學生使用一雙。
1、點對點個性化培養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掘學生的研究潛力,引導學生走自己的研究道路,展示因材施教的智慧。
勤奮勤奮,求實創新的態度。 在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迭代週期越來越短,學生的知識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 教師要想穩穩地站在講台上,就必須對課堂充滿敬畏。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先裝滿一桶水。 萬不彥老師,扎根海洋資源勘探技術研究30餘年,突破了國家海底鑽探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問題,成為勤奮學習、拼搏、求實務實、創新的典範。
教導對學生的愛和對仁愛的奉獻。 教育是“仁愛”的事業,教學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總書記指出:“好老師要培養愛心、激發愛心、用愛傳播愛心,用真情實感、真誠、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養學生的心靈,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愛心人。 人民教育家餘毅堅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原則,以仁愛之心托起學生成為人才的夢想,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嚮導。
心行天下,用追求文化人。 教師要培養親情、國家情懷、天下情懷,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教師要有全球視野,以包容萬河的寬廣胸懷,學習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增強青年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達教授倡導並實踐了在東西方兩大文化平台上自由行走的人才,提公升了我國金融學科人才培養的國際影響力。
3.以教育家的精神培養優秀的教師。
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弘揚教育者精神。 高校要堅定不移地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黨的理論創新武裝,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思想。 進一步加強教師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引導教師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歸根結底,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在廣大師資隊伍中,繼續錘煉忠於黨的政治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世界,增強傳承紅色基因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意識。
弘揚教育工作者精神,培養教師的道德和教學作風。 高校要大力宣傳“人民教育者”、“時代楷模”、“改革先鋒”、“最美教師”等榜樣的先進事蹟,充分挖掘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先進模範,講好教育家教育人的故事,講述身邊模範教師的感人事蹟, 充分發揮榜樣的魅力和領導力,突出榜樣的價值,形成強大的示範引導力量,激勵教師對標先進模範,見聖賢,以德為本。開展新教師“一流”入職儀式,隆重舉行教師退休儀式,引導青年教師學習和傳承老一輩學者的人生之道、學術精神和堅強品格,增強教師職業榮譽感和教育使命感,引導教師樹立“培育教壇、強國”的責任感和擔當感。
弘揚教育家的教育精神。 高校要準確把握“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落實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扎根於中國土地辦學,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育人的全過程, 全方位教育人,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民族志向、報效國家融入到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鬥爭中去。高校教師要自覺面對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邁進,立足中國實際,聚焦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著力構建我國自主知識體系,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中國風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光明**“ 2024-02-20 06版)。
*:光明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