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巴蜀史誌》2023年第3期。
對蘇聯三部文學藝術創作的解讀(6)。
翟曉楠. 蘇哲:比起我的父親和哥哥,我們是自己的一家人
蘇哲的生平和學識深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治和歷史理論。 他的詩歌試圖追隨蘇軾的腳步,他的風格樸實無華,他早期的詩歌如《夜樸牛口》表明了他對人民苦難的關心。 蘇哲也擅長書法,書法瀟灑灑,工整有序。 可以說,蘇哲在很多藝術門類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他的散文成就,可以與哥哥蘇軾相提並論。 蘇哲晚年進入詩歌創作的巔峰時期,同時進一步豐富了詩歌題材,開闢了詩歌風格的新境界。 退休後到應川,蘇哲對農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寫出了《秋莊》等詩詞,更深刻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創作了《南賽竹》等表達個人生活情懷的作品,展現了悠閒和長久品味的特點。
除詩歌外,蘇哲還寫了《詩集》20卷、《春秋講義集》12卷、《古史》60卷、《龍川簡史》10卷、《龍川告別》8卷、《老子釋義》2卷等,加上《孟子講義》、《論語》、《歷代論》等, 等等,涉及古典學、史學、朱子等研究,可以看出蘇哲的學術成就比哥哥蘇軾更豐富。
不被哥哥的光芒所掩蓋的藝術成就
蘇哲曾對自己說:“世人不騙我,明知我不如哥哥。 篇章散落在天下,坍塌的地是瓊英。 乙個家族令人敬畏,怎麼能和其他人打架。 他承認自己的文學成就不如哥哥,這不是裝謙虛或傲慢,但蘇哲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作品的獨特性,因此他可以“敬畏自己的家庭”。
客觀地說,作為乙個全能的天才,蘇軾的文藝成就確實高於蘇哲,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判兩人作品的優劣。 龍生了九個兒子,每個兒子各有不同,兩兄弟因為性格稟賦不同,創作了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 蘇軾的作品如江河大海,奔騰洶湧; 蘇哲的詩如深山深谷,厚重內斂。
兩位蘇氏的文學成就,就像他們各自的生活一樣,和諧而不同,卻又充滿精彩。
“靜謐可口”和“乾爽忌廉”的詩歌風格。
很多人認為蘇喆的文學成就不如哥哥蘇軾,但蘇軾自己卻說“子佑的詩遠不止我”(《憶子悠詩》),並說“子佑的文藝成就勝過僕人,世人不知道,卻覺得不如他。 他是乙個不願被人知道的人,他的文字就像他的人一樣,所以王洋無動於衷,有一種歌聲和嘆息聲; 它的表演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回答張文謙)。
據南宋周必達記載,曾請陸游教詩,陸游勸他“哦蘇黃門詩”(“巴蘇子佑和劉公父省秀坐客詩”),即學習蘇哲的詩。 蘇哲的詩歌自然樸素,清新淡雅,這種風格與蘇軾“幹膩膩,似輕而美”(《論韓柳詩》)的讚嘆境界是一致的。
簡潔、直率、中性、平和的散文風格
與詩歌相比,蘇哲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散文上。 蘇哲的作文不追求非常規,而是注重穩定,他曾說:“子展的文祁是文字,但穩耳。 (欒誠的遺言)。
正是這種中和、平和的作風,使蘇哲的散文獨樹一幟,他的散文結構嚴謹有序,構思公正公正,簡潔流暢,語言簡潔雅緻,推理清晰透徹。 比如,宋西寧帝在位第二年(1069年),他大膽向朝廷提出建議,大力闡述“三冗”的弊端,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宋西寧帝九年(1076年),在擔任祁州丞書時,出版了《祁州時事書》,列舉了王安石實施的《青苗、免勞、保家、石義》等新法造成的危害。
因此,毛坤的《蘇文文文鈔票引文》雲:“蘇文文的官文(車轍)文字,其敏銳的思維不如父親,英雄氣概也不如哥哥,而是冷漠、輕鬆、稀疏,大的有一萬字,小的有千字以上......自西漢以來,就沒有調子了。 毛昆全面總結了蘇哲散文的成就,肯定了蘇哲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欣賞傑作
黃州快齋館
河水從西陵流出,必須是平坦的。 它的流動是無節制的,肆無忌憚的,南邊是湖南和元,北邊是漢漢。它正在獲得動力。 至於紅色的懸崖,海浪浸泡和灌溉,類似於大海。 清河張軍做夢,住在齊安,也就是他家的西南是亭子,為了看江的勝利,俞氏兄弟說“快”。
從亭子裡看到的,南北一百里,東西是一座房子。 波濤洶湧,風雲開合。 白天,小船在它前面出沒,晚上,魚龍在它下面咆哮,變化突然,令人震驚,久久不見蹤影。 今天是幾個座位,眼睛就夠了。 西眺武昌山,山巒起伏,草木列陣,煙消日出,漁夫府可指數。 這就是為什麼它“快”。 至於常州之岸,古城遺址,曹孟德和孫忠謀,周豫和魯迅,以及其流風的廢墟,足以稱得上快而世俗。
從前,宋禹、景察的楚鄉王在蘭台宮中,忽然颳起了一陣風,王爺應得,道:“快,這風! 誰是寡婦和平民? 宋煜道:“這是王者威嚴有力的耳朵,大家可以分享! “玉石的話語充滿了諷刺意味。 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區別,人們有他們不滿足的變化。 楚王之所以高興,百姓憂心忡忡,是百姓變了,風是什麼? 如果乙個學者生在世上,他不滿足於此,他除了生病之外會做什麼? 為了讓它平靜,而不是傷害性愛,它怎麼能舒服而不是快速? 如今,張軍不費吹灰之力偷走剩下的賬目,而是置身於山河之間,其中應該有出類拔萃的。 澎湖甕不難聞,長江清澈的溪流,西山的白雲,窮耳朵和眼睛的勝利是舒服的! 否則,就算是山溝嶑嶙峋,長林古樹,隨風震動,明月照耀,這就是百姓憔悴不勝的原因,快看不下去? 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軍蘇哲姬。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五颱詩案”被貶到黃州。 蘇哲寫信給神宗皇帝救弟弟,於是被判有罪,降為雲州鹽酒稅監獄。 兄弟倆有著深厚的兄弟情誼,經常在各自的住所裡書信往來,唱詩。 元豐六年(1083年),與蘇軾(夢德字,又稱偓佺字)同同住在黃州的張懷民為了眺江,在故居西南修建了一座亭子,蘇軾將其命名為“快齋亭”,還為此寫了一首歌《水調歌頭黃州快齋亭送禮張快亞》紀念。 元豐六年(1083年)十一月初一,蘇哲讀完哥哥的歌詞後,立即寫了一首《黃州快齋亭記》來附和。
文章第一段用短短70多字講解了黃州附近長江的壯麗景象和建造“快仔亭”的原因。 亭子裡環顧四周,“南北、東西百里”盡收眼底,河水湍急湍急,天氣變幻千變,晝夜景象幾乎迥然不同。 從“向西看”這句話開始,從江邊到山巒,視角從眺望到眺望,山巒曲折,在煙光和日出之間,遠處的草木農舍數得一清二楚,呈現出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樣子。 “至於”下面這句話,它從鄉村之美過渡到歷史詠嘆調。
第三段,蘇哲論述了“快”字,蘇哲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學者在人生的順境和逆境中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 蘇哲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兩句因果句來解釋:讀者內心只有“自得其樂”和“平靜”,不因外在事物影響自己的本性,才能達到“幸福”的境界。 而張夢德在文中“不把麻煩當成問題”,把自己的感情放在風景上,這肯定是有其優點的。 這和蘇軾的《昔日赤崖傅》中的想法一模一樣。
這篇文章思想新穎,語言簡潔,情感深厚,一直被譽為蘇哲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毛坤評論說,這篇文章“進入宋代,風格不錯”,這意味著這篇文章以“快”為主題,重新討論了全文的語法。
逆境中的二蘇兄弟獲得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愉悅,本文所揭示的“自我滿足”精神,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仍然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特別提示。 **請註明:“*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局。
作者:翟曉楠(梅山三肅寺博物館館長)。
圖為:四川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