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神頭村”。
《半月》談記者任麗英。
在衛星地圖上檢視“神頭村”,它位於太行山太子巖東麓,隱藏在廣袤的太行山脈的萬“褶”之中。 而在從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到邊闕寺的旅遊公路上行駛時,2105公里後,五彩斑斕的山石屋、扁鵲廟群、山腰村落、千年九龍柏樹、古店茶棚......一一呈現的風景,蘊含著現代村落中人們的古老生活。 這條東西走向的熱鬧峽谷,就是擁有2000年歷史的“神頭村”。
明清時期的山居別緻。
傳家寶門樓很精緻。
神頭村建在山邊,村子南、西、北三面環山環,村形山,呈帶狀聚落,共有三條街道,村子東、中、西三面各有一座石橋。 村里還有九條古巷,每條巷子都是用當地材料,使用當地的河卵石、天然石材、石板、石條。
劉繼東攝,內丘縣神頭村。
神頭村77歲老人侯三陽告訴板月潭記者,神頭村古民居保留了明清時期冀南風的山鄉風貌和建築格局。 房子裡有神龕,每個房子都有梯子。
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築是“侯家一戶,寧家兩戶,三進屋”。 本宅位於神義北街193號、194號、195號,坐北朝南,三院,東西兩側建房屋,現有院內無門樓; 門樓建在第二院中間,擋風玻璃上寫著“福”字; 門樓建在三門院中間,擋風玻璃上寫著“珍貴”三個字,內側建有木製遮影牆屏風,現有門樓通道長18公尺,屋內18間,住著乙個姓梁寧的侯爵3戶, 它是清末民國初的建築。
除了房子,“門樓”是神頭村每家每戶都相當精緻的地方,也是家庭的“門面”,直接體現了業主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水平。 門樓的高度、磚瓦材質、彩繪磚雕、左右鄰舍的關係都作了規定,應與身份相符,包括各種瓦屋簷、有懸垂、加擋風罩、單掛屋簷等。 精雕細琢的門墩石與房屋相連,主屋設有擁抱建築,擁抱建築柱的基石多種多樣。
它位於神義南街禾木巷441號、442號,坐落於南面朝北的國家門樓上,造型獨特。 從脊髓灰質炎瓦片硬山的頂部看,動物的頭是瓦片; 木製門楣佔據了整個門樓的三分之一,木雕花紋用鏤空技法雕刻蝙蝠燈籠垂下,門擋風玻璃中間刻有生機有力的“福”字; 牡丹、牡丹、荷花、蘭花等花卉,在福字周圍塗上紅、黃、藍、綠、白; 有蓮莢、犁牛、蝙蝠、石榴、葡萄、竹節、花籃等圖案,寓意八仙的到來、五福的到來、吉星耀輝、多子多福、耕耘傳家寶、傳承傳統思想觀念。
“神頭”是以“卞闕”命名的。
寺廟建築群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修繕。
為什麼叫神頭村? 村黨支部書記劉鴻軍向半月壇記者講了乙個傳奇故事:卞闕在邢台市內丘縣南賽鄉神頭村附近彭山行醫時,因為醫術高超,名氣越來越大,連秦王都派人請他看病。 秦國的御醫讓李立嫉妒他的本事,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別人,所以暗中派人殺了卞闕。 噩耗傳到彭山後,百姓悲痛欲絕,卞闕的大徒弟豫親王連夜帶人來到咸陽,將卞闕的頭顱偷了回來,埋在鵬山腳下,在九龍河畔建了一座廟宇。 從此,九龍江兩岸的焦家莊和沃爾夫家莊合二為一,村更名為“神頭”,彭山更名為“闕山”。
因此,神頭村千百年來一直保留著廟拜卞闕的廟群。 整個寺廟建築群占地約820000平方公尺,背靠山水,負陰陽,北高低南。 卞闕寺群原有單體建築27座,分別是徽生橋、橋塔、山門、奉獻殿、卞闕宮、寢宮、后土前殿、戲院、后土後殿、石碑塔、百子殿、中軸線西側廂室, 東側有藥王殿、玉皇宮、老母殿、老君主殿等。現有建築15座。
劉繼東攝,內丘縣沈頭村邊闕寺山門。
幾千年來,這裡的人們善於接納、吸收和融合多種文化,使儒、佛、道等不同文化在神頭村生根發芽,共同接納天下煙火,形成了古村“廟宇遍地、香火紛飛”的獨特景象。 內丘縣文藝界聯合會原會長何連芬說。
2006年5月,邊闕寺被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神頭村被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0年7月,神頭村被文化和旅遊部評選為第二批國家鄉村旅遊重點村。
神頭村每年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帶動3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吃“旅遊餐”。 南賽鄉宣傳委員會委員董亞麗說。
掛在山腰上的“乙個村莊”。
遠離喧囂,進入“天堂”。
沈頭村由“沈頭”和“沈家莊”兩個自然村組成。 一村位於西鵲山山腰太子穀神頭村,海拔約1000公尺,背靠闕山蓮花峰主峰,北、西、南三面群山環抱,東臨太子峽谷懸崖峭壁,山路險峻。 現在的居民姓劉,從清代的神頭村搬到這裡,已經傳到了第七代。
他們是乙個善良而樸實的家庭,經常為上山的人提供便利。 由於地勢陡峭,離村子較遠,只有乙個家庭,所以被稱為“乙個村莊”。 劉紅軍說。
乙個村莊也被稱為乙個村莊,乙個村莊只有乙個村莊。 這個特殊的村莊位於陡峭的懸崖之間。
為了生活需要,男村民保留了許多自給自足的農村生產生活技能:狩獵、木工、先鋒農耕、畜禽養殖、收藥、藥材栽培、果樹種植、森林管理、自製生產工具、手工編織荊筐等。 而這個家庭的家庭主婦和女兒,不僅可以去田裡種地,還可以做布鞋、繡花鞋墊、籃子。 乙個村長劉銀山說。
記者沿著山路走到乙個村子裡,發現村里有龍興寺第三佛殿、太子樓、太子洞、紡花洞等遺跡。 太子樓與龍興寺之間,東、西三間北屋各有兩座,是劉家三代五人的家,構成了村中廟、廟中村、錯落有廟、一體化村廟的景觀。
因為邊闕寺的香火興旺,在漫長的歷史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在龍興寺周圍建造了觀音、老木、山神、關公等十餘座小廟,這也造就了一戶人家守守十幾座廟宇的民間信仰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