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虎談書法藝術美學的“樂趣”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3

論書法藝術美學的“樂趣”

黃雪虎. 《朔温潔子》解釋“趣”:“病也。 “原意是速度。 引申含義:動詞,急於追擊,勇往直前,強烈催促。 就名詞而言,它們指的是強烈吸引人的興趣、意圖、意圖和愛好。 將“趣味”引入書法範疇,是指書法藝術的“趣味”,即書法藝術使人感到有趣和吸引人的特徵。 由此可見,書法美學的“趣味”是書法的趣味,是書法的目的,是書法的趣味。

1.“趣味”是書法藝術表現的特點

當書法藝術從實用時代進入藝術時代時,人們開始思考如何使書法藝術像其他藝術一樣,讓人們感受到強烈的“興趣”。 書法藝術涉及語言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等。 之所以說它涉及語言藝術,是因為書法是漢字及其詩歌、文字等的書寫,這些文字是由漢字組成的,漢字具有“形、音、意”三位一體。 一般書法家創作的作品,主要寫古人或自己寫的詩、抒情、宋、傅等文學作品; 據說它涉及造型藝術,主要是書畫同源,而雕塑和建築的美學,建築藝術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書畫的構成要素是“線條”。 他們都在追求構圖和造型的美感; 據說它涉及表演藝術,主要是書法,有一種說法是“靜舞,無聲**”。 因為書法藝術涉及藝術的三個方面,要想讓廣大鑑賞家覺得書法藝術是“有趣的”,就必須要讓人覺得書法作品有“趣味性”、“目的性”、“趣味性”。 首先,書法藝術要有“品味”。 清代劉希載在《藝術與書》中評價鐘宣、張志,說:“評論鐘書的人,像聖德君子,相貌愚昧,好知; 那些評論這本書的人,據說就像乙個班級,不能增加或減少,這很難知道。 但是,如果你能在笨拙中學習樂趣,你就可以逐漸放下規則。 他覺得鐘軒的書的簡單裡有一種“味道”。 林語堂說:“書法是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的基礎。 “審美基礎首先要有審美情趣,即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對書法作品的審美價值進行直接的、情感化的審美評價和審美態度。 由於每個人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實踐水平不同,相互交流的生活和工作群體不同,人們的審美趣味也不同,這是以個人愛好的方式表達的審美傾向,審美趣味在人們的審美理想中是最好的,決定著人們的審美標準。 這正是書法本身所需要的。 其次,書法藝術要有“目的”。 “目的”是指目的、意圖、目的。 這與書法書寫和懸掛展覽的目的有關。 展覽,無論是個人展覽還是集體展覽,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意義。 如今,圖書界的展覽種類繁多,但“目的”卻不同。 第三,要對書法藝術有“興趣”。 興趣是乙個人尋求接近、探索某件事、從事某項活動的態度和傾向,又稱“愛好”,是個人傾向的一種表現。 觀察、分析、記憶、思考事物是人類心理的自覺表現,人們對書法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和愛好。 當然,人們對書法作品的興趣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是廣義的、狹義的、短暫的、持久的。 而且,對書法作品有一種優雅的興趣,也有一種庸俗的興趣。 當然,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會受到社會和歷史條件的制約,並受到他們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的支配。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同的人群,甚至不同的民族,都會有不同的利益。 例如,今天仍在繼續的“書法熱潮”就是人們對書法的關注和熱愛的體現。

2.“趣味”是古代書法家共識的延續

古人對書法的共識集中在意象、勢、韻、規、意、姿、質七字。 “晉人仍押”“唐人仍法”“宋人仍意”“元人仍稱”是古人對書法時代風格的概括,“晉人仍押韻”是說魏晉南朝的書法藝術講究文體和韻律。 當時的書法時尚是“精神第一,造型和品質第二”,表現為高雅、高雅、高雅的風格。 以兩位國王為代表,其書法藝術展現了金朝的特色,精神飽滿,魅力十足,魅力無限。 “唐代尚法”是指唐書法的嚴格“法”,以及繩結和書法的規範和微妙。 唐太宗的《筆法》說:“太慢者遲鈍無筋,太急者病無骨,橫側管鈍肉,豎管前部乾枯外露。 而它的啟蒙也,心動手均勻,圓規律,方正正,厚而可利,細而強,老人不過分,短不不足,思想與神會一樣,與自然一樣,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閻振清、張懷軍、孫國庭都有一支筆**,其中閆振清有《張長石書法十二義》,張懷軍有《破書》《書評》《六體書論》《論用筆十法》《文論》等重要書法理論著作,孫國庭著有《書譜》一書, 內容主要針對書法經驗、讀書要旨和讀書的基本原則。所以,唐代的正規楷體大小相等,上下齊平,筆要井然有序,即使是自由浪漫的草書也不失“法”,出現了嚴法的書寫風格。 “宋尚義”是指宋人追求的是意志而不是法律。 蘇軾說:“詩不奇怪,純真是我的老師。 黃谷也說:“老爺子的書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不選筆墨,遇到紙就寫,紙就用完了,他不在乎工作的笨拙和人的素質。 董逵還說:“書法在書法上是有價值的,如果把法律侷限於法律,是唐代的經典,它在古人在極地是不會來的。 這些都說明宋人之書不混古法,提倡適宜。 例如,在《冷食驛》、《珠上座驛》、《紅憲詩驛》和《宋代手抄本》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元明仍為國”,這是元代的風尚,注重古帖抄寫,注重文字形式。 書法時尚到元明進入復古時期,仿石碑成為時尚。 趙子昂說“結是時時傳下來的,千古用筆不易”,說明結的形式可以隨著時代而變化,古人的筆法要堅守。 也有人說,晉朝以前是“上鄉”,清朝應該是“上石”,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覺得這些都是為了劃清時代界限,各說各說己見,不容否認。

其實,古代書法家早就說過書法是“趣味”的,有“趣味”、“真趣”、“魅力趣”、“趣味”、“自然趣”等多種討論。

興趣”。 在川薇夫人的《筆陣》中:“意是把筆放在第一位。 宋人的“意義”不僅包含著書法家的情感、心態、情操,更包含著書法的趣味。 王羲之把“意”當成將軍,他在《夫人筆成之後》中說:“夫也在紙上,作者也是劍,墨也是鎧甲,水硯也在城中,心也是將軍。 他對“興趣”的理解是,僅僅在所有書籍中尋求點畫的作品是不夠的,而是要使筆墨具有興趣,具有突破方正直的靜態美感,產生動態的興趣; 筆的形狀和運動可以得到交錯變化的美感,產生交錯的趣味; 強調書風的傳承,產生融合的興趣; 崇尚微妙之美,產生微妙的興趣。

這很有趣”。 公尺芋認為書法有“真情趣”,其《海月名言》雲:“裴秀寫碑是用心寫的,真是有趣,不醜。 “沈師傅變格有自己超凡脫俗的真趣,沒有時間閒暇了。 “學習一定很有趣,他什麼都忘了,這很美妙。” 他提倡一種自然、古樸、多變、知足的直截了當的書法風格,即天真的趣味。 即書法避免矯揉造作,樸素自然,“不刻意矯揉造作就好”,達到“峰峰峰出沒,雲霧朦朧,不裝笑,全是天真”,自然趣味,天真無邪。

好玩”。 在古代書法中,“骨”和“韻”是一對審美範疇。 古代書法家的書顯示出“迷人”,如王先之、趙夢甫、徐偉等。 楊欣在《扒古萊能書名》中提到了“骨勢”和“嫵媚”的概念,並以王顯誌為評語物件:“骨勢不如父親,但魅力太有趣了。 也就是說,正軍之書能凝聚百姓之力,筆力強,以“骨勢”取勝; 奉獻可以改變身體,它會很漂亮,它會以“魅力”取勝。 徐偉的論書與前人講究骨骼強度的理論背道而馳,十分強調“魅力”。 他在《蜀子所寫的《道德經》中說:“天下善於趙姝,女人受其奉承。 怪它的古服飾? 蓋帝的孫子,邱馬身材輕盈纖細,足以稱得上是人。 他直截了當,《道德經》特別討人喜歡。 他肯定趙子昂書法的“魅力”不僅指形式的韻味和優雅,更指筆法的自由一面。 說明“魅力”是徐偉心中與“古”相對應的審美範疇,代表著書法中魅力美所改變的“魅力”,這就是徐偉的“魅力”美學。

好玩”。 李思珍崇尚書法“自然的自逸”。 適應性強,變化多端,是一種超越筆墨的樂趣。 他認為,“易”表現為個性、任性、獨創性和變化性。 李思珍的《書後韻》說:“子尊草書,比父親更自在,如丹雪鳳舞、清春龍躍、突變、不知該如何是好,或海移山,浪翻山。 他對索靖的《月祭帖》評價:“看其趣味情況,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不愧是特大。 所謂“好玩的長筆短”,展現了書法的微妙而深邃之美。 溫正明的論著主張,我們不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充滿樂趣。 他對《十七柱》評論道:“但這本書純正而堅強,繩墨有趣味,可以稱得上書家之祖。 他對志山的書法評價:“如果說這本書《羅神府》,鍾法追,波畫嚴謹,結構細緻,所謂深邃無邊,超古,超凡脫俗。 他佩服竹之山的書法,既古老細緻,又遙遠有趣。

天堂般的樂趣”。 孫穎和李日華在書中都有“自然樂趣”的說法。 而公尺芙的“真心興趣”也有類似的含義。 孫穎指出,天麴是書法痕跡外表現的魅力,即所謂“牡丹之黃外”,即經過長期的耕耘,在滿心中表現出的自然味道。 孫穎在《大金堂的故事》中說:“所有的書都是有價值的,有趣的。 如果是一百種東西,為什麼好? 他還說:“這是長宮的竹畫詩極贊,據說很有意思。 “(蘇長宮三首絕句)。 他在《趙松雪萬文書》中也說:“書畫是完整的,雖然不像詩歌那樣急,在衰落的時候可能難免,但是在他們的漫畫中,詩文深奧,書畫生動,都有一種天生的趣味, 這是無法實現的。 李日華在談閻宇的詩詞和江奎的書時說:“雨雲:知法者畏懼,每多克制一次,天生的趣味就溢不出來。 在閆振清的《劉忠使苑》上,他說:“草很大,綠紙很驕傲。 其所謂“天生趣味”,就是不浪費學古法,把古法融入自己的個性,不隨波逐流,侷限於古人。

今天,為了讓古代書法栩栩如生,我們應該關注“上曲”。 上曲是古人上鄉、上士、上運、上發、上義、上州、上行等的延續。 趙宋高宗認為學習書法就像吃橄欖,吃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它的真味,並強調書法要有魅力和耐人尋味的咀嚼,他說他的書法“老有意思,橫直,隨性適”。是筆下“變趣”的境界,也是渾濁的:“我知道聖規的副本。 因此,風和骨的形象是存在的,學者們了解他們的興趣。 “趣味”顯然存在於書法的“風骨意象”中。 可以看出,古人對書籍有一種“有趣”的味道。 如果說我們關心的是當今書法的趣味性,我認為首先是《尚福》包含了《尚尚》中含有“尚尚”,如果《尚趣》失去了“人物形象”,《尚趣》將是無形的,過於“抽象”。 二是“上曲”包括“上市”。 書法是書法不可缺少的來源。 沒有了“書法”的改變和多樣性,書法的趣味性就會大打折扣。 三是《商趣》包含《商韻》。 韻是神的形狀,是神的靈,是神的品質。 趙氏認為,《公尺符之書》可以融合六朝之筆,所以風骨超容易。 他認為,公尺芙的點畫書打結,帶著沉穩快樂的深韻。 “可憐的道特愛他的神君兒,剩下的福字是一樣的。” “神君”指精神,公尺字不失“韻”。由此可見,《尚趣》與《神韻》密不可分,如果失去韻律,那就很無聊了。 第四,“上曲”包含“上義”。 公尺芙說:“學著有趣,他好忘,好,好,不耿耿於懷,那就不幹活了。 公尺芙將書的“意義”與書的“趣味”聯絡起來。 可以看出,“上義”和“上曲”是相互包含的。 第五,“上曲”包括“上志”。 元、明、商三國,追溯古代書法形式,現在人們也提倡學習“追古”、“仍古”、“取法上”,重點關注書法字形具有古代含義和體裁。 現在和過去似乎還處於同一狀態。 第六,“上曲”應包括“上品”。 形體和品質至上是清人追求的目標,質感是人格的塑造。 比如清代,鄧世如的書法線條“粗”,氣勢磅礴深邃,充滿活力。

3、“趣味”是古今書法家追求美的“元素”

每個人都對美有愛。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書法家追求美都是天經自然的。 趙宋高宗編了一本書,說:“順著蘇、黃、宓、薛三人的筆意,各有意思,但雞野蹄,知者各有優缺點,總比那些被草木腐朽的要好。 他以為宋朝的蘇軾、黃庭劍、公尺芥、薛少鵬各有面子,卻能成一家人,也就是“真有意思”。 雖然古代書法以實用為主,但古代書法家並沒有失去探索書法之美的慾望,甚至主動創造了書法之美。 比如古人寫手抄本的時候,大多會有三種文字:正楷、行楷、草書,其目的是增加作品的“意”、“韻”、“法”、“意”、“境”,為作品增添美感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偉大的書法家嚴振清,大家對他的印象是,正字端莊、厚重、大氣,筆居中,筋骨結實,高大威嚴,法律嚴謹,規矩有序。 然而,誰也想不到,在《裴將軍詩篇》中,他運用了正規的字型、線條字型、草書和篆體,整部作品給人以莊嚴、雄偉、典雅、流暢等多種美感。 這是唐代和燕振清本人寫作風格的“例外”。 在唐代,李白的詩句、裴閔將軍的劍舞、張旭的書法被稱為“三獨”。 閻振卿的作品,開、線、草,再加上印的意思混雜在一起,馳騁跳躍,就像裴將軍用劍跳舞一樣。 這件作品不僅體現了書法家的“文學之心”,還增添了趣味和美感的元素。

古往今來的書法家都在為書法的“樂趣”而努力。 例如,“相同的點畫是不同的形狀”。 陳一增的《翰林小竅門》說:“話中,同等重視點畫的人要彎拉伸換,點不變棋,畫不換布運工。 他主張,無論是點畫還是重複同一面形成乙個人物,每個部分都應該改變,避免相似。 比如書法的“交錯”和變化的“趣味”,都是美的。 他還主張“尋求法律變革”和“尋求變革的興趣”。 從古代書法家的角度來看,王羲之是“萬分異類”,楊甯的《韭菜花柱》和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很難找到同一種形式的點畫。 在唐代,“瘋張醉”的書法是“有意思的”,而瘋張講究“亂行”,瑞壽不僅講究“亂排”,漢字的大小也不相稱。 這些都是在“古詩四柱”和“自述柱”中可以看到的書法。 再比如宋代的黃廷健,他主動尋求書法的“味道”,他的書法作品表現出歪字的特徵。 當然,公尺羅也做過很多關於書法“好玩”的文章,表現在相同的字和不同的形狀上。

書法之美構成的元素很多,大致分為書法趣、墨遊、章遊、草書遊、書趣、意境遊、神韻遊等。 但對於欣賞者來說,“品味之美”應該放在乙個重要的位置。 首先是點綴和排隊的樂趣。 書法是由虛線組成的,漢字的構圖從平面延伸到立體,其“趣味”明顯不同於繪畫。 因此,古今書法家都必然要把點線結合的“趣味”文章做好。 其中,“點和線的質量和美感”是第一位的,當然,這個“質量”包括點和線的趣味性。 第二個是字形的興趣。 字形的“味道”問題也是古往今來書法家們非常重視的問題。 比如清代的“揚州八怪”就是乙個例子。 在《揚州八怪》中,鄭板橋和金農作品的字形是“怪異的”,其目的也是要從字形中尋找書法“樂趣”的突破口。 三是節奏和趣味性。 筆觸的韻律、水墨的韻律、飛線的韻律等; 宋族的書法節奏“趣味”在黃谷的“戰筆”和公尺芙的“八面鋒”中最為強。 論水墨節奏的趣味性,王鐸才是脫穎而出的。 王鐸的墨法在當時獨樹一幟,最豐富、最有趣、最善變,表現為五種形式:(1)濃墨避免“死、停滯、浮”。死亡是沒有靈氣和精神的,正如蘇東坡所說,“像孩子一樣清澈的眼睛就好了。 停滯是墨水臃腫,沒有興趣; 漂浮意味著點和線弱弱,沒有立體感。 (2)淺色墨水是天然的。 (3)增加油墨美感。 墨是王鐸的創作,通過“添墨”呈現書法的趣味性。 (4)幹墨水有危險。 孫國庭的《書譜》說:“乾濕的,就厚幹的。 “這很無聊。 (5)“知白留墨”。 墨是黑色的,紙是白色的,陰陽相輔相成。在黑白中,書法是“有趣的”,如果書法沒有“韻”,就沒有“樂趣”。 第四,生態利益。 虛線有力、有彈性,有生命跡象。 一件書法作品要形成生態環境之美。 第五,情況很有趣。 “情境”是指書法的形式和姿態。 唐臨初的《書指》說:“書契的來臨,本來是從卦象的畫中來的,情況是從璽爻中誕生的。 由此可見,書法與漢字的“情境”是相互依存的。 而“形狀”可以被看,“潛力”可以抽象、意識形態化。 點和線的敏捷性直接影響作品的美感。 第六,結很有趣。 像一幢建築一樣,構圖結構稀疏、緊湊、舒展、流暢、簡單、奇特、陡峭、豐富、穩重。 第七,布局有趣。 黑白劃分合理,左右反射帶,上下回波,行列稀疏。 第八,意境與趣味。 書法是一種表意藝術。 意境是書法家對自然與生活的理解、觀察與思考相結合的產物。 九是自然的樂趣。 自然美和自然情趣是書法作品最樸素的藝術品味。

以上九種“趣味美”是書法家必須注意的事情,也是古今書法家一生中需要追求的美的“元素”。

在當今社會,審美情趣對人們的審美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思想家和教育家把培養人們積極、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放在首位。 突出審美趣味的欣賞、鑑別、判斷美醜的特殊能力,以及審美的感知力、感性、想象力、判斷力和創新性。 因此,當今書法家的使命就是盡可能地表達書法作品的個性,增強鑑賞者的“趣味性”。 二是注重社會、時代、民族的審美要求,把“目的”放在首位。 三是注重審美主體的心理審美基礎、審美意向、文化教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影響,突出民族和時代的審美風格特徵,激發鑑賞者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趣味。 比如在當今時代,追求“高大高高”是主流審美趨勢,所以很多書法家在舉辦書展時,都會寫出巨大的大型作品,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到震撼。 書法家也應該寫一些小作品供觀眾欣賞。 大型作品帶來視覺震撼效果,小型作品帶來靜態快感,使觀眾置身於運動與靜止交融的氛圍中,這是古人所沒有達到的。

綜上所述,書法的審美“趣味”應視為當今書法界的一種時尚,“商趣”的內涵應從感性與理性、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中去除。

相關問題答案

    黃典,學習大家的篆刻和書法

    近年來,中國書法界出現了一位既擅長篆刻又擅長書法理論的傑出人物,他就是南京藝術學院書法教授 博士生導師黃丹。黃典是當代書壇著名學者中的佼佼者,在古都南京任教,他體現了江南浪漫 稀疏而美麗的後學情結。與其他偏愛石碑研究的書法家不同,黃典遠離銘文的影響,奉行 學筆不學劍 的原則,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