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客戶記者李嬌燕。
圖片來源:新華社。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厚先生逝世,線上留言平台上,大家以各種方式緬懷宗慶厚先生。 友豐君看到,從小陪伴我們的“娃哈哈”創始人的產業情懷和責任感,以及一代民族企業家的智慧、戰略和毅力,給了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早上,來到辦公室後,有風君又開啟了桌上的《宗青侯:萬有引力原理》。 在這本傳記中,君友風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精彩細節,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走進這位傳奇企業家的精彩人生。
1.趁你還年輕,努力改變命運
宗慶侯的父親宗祁洛給兒子留下了一種感覺,他想趁著自己還小的時候努力改變命運。 多年後,宗慶侯才知道,改變命運只是乙個虛假的悖論。 最後的痕跡構成了人們的命運,而所有的變化都只是過程。
然而,這畢竟是父親。 他的父親影響了他,並用他的基因和性格組成了他的生活。 宗慶侯的母親曾經說過,宗慶侯和他爸爸當工作狂時的一模一樣。 “他工作時什麼都不在乎。 ”
創業初期的宗慶侯辦公室合影,來源:錢江晚報。
2.始終冷靜地面對它
宗慶侯不知道是什麼讓他養成了安靜內向的性格,彷彿天生內向。 在很小的時候,宗青侯就能夠意識到,母親是家庭的核心和基石,她是最值得尊重和愛護的人,而作為她的長子,宗青侯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她分擔一些壓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生活催生的那種訓練,那些獨立、堅強和耐力,或許只是童年的溫暖和寒冷,但宗慶侯相信,這些一定塑造了他後來的自己,讓他在面對社會、公司、人員的各種凝聚力時,學會了從容面對。
在宗慶侯的記憶中,他從未見過母親焦慮、抱怨、退縮。 她總是看起來不為所動和冷靜。
3. 英雄主義之路始於行動
有一次學校計畫邀請解放軍大叔給少先隊做輔導報告,安排宗慶侯主持活動。 當時,不僅要主持現場,還要邀請解放軍官兵到部隊作報告。 接到這個任務的宗慶侯很緊張,因為他不確定能不能請來解放軍的叔叔,能不能把活動辦好。
他忙了一整夜,想象著無數的場景,準備在去軍營邀請解放軍的叔叔時進行對話。 今天想想,那種戲劇性的場景設計對他的邀請計畫一點幫助都沒有,整個專案的成功不在於想象和設計,而在於行動。
1992年,杭州市上城區獎勵經濟先鋒,宗慶厚領取10萬元獎時流下了眼淚。 資料來源:浙商雜誌。
第二天,宗慶侯帶著介紹信去了軍營。 一名軍官出現在宗慶侯面前。 宗青侯給了他一封介紹信,告訴他來意向。 沒有設想的方案。 軍官欣然接受了邀請,並願意配合宗慶侯主持此次活動。
正如所感覺的那樣,該活動是成功的。 埋藏在那個時代的英雄夢,也開始衝動萌芽。
從此,宗慶侯一直認為,一切英雄之路都不是從想象開始的,而是從行動開始的。 很多時候,人們失敗不是因為他們準備得太少,而是因為他們發現困難太多而放棄。 其實有時候,只要你行動起來,就會得到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這是宗慶侯在12歲時學到的,也讓宗慶厚成為注重實際行動、注重終身利益的人。
4.從底層,我想幫助別人
宗慶侯剛下鄉時只有18歲,在舟山媽木農場打工,挖溝壩,拔土拔石。 他瘦弱的身體在搬石頭、敲石頭和挖溝時變得結實。 當時,灘塗下的土壤非常柔軟,他們用弓這樣的工具用鐵絲切割出一大塊泥土。 他們還挖了左舷頭,也就是退潮後,要在灘塗上挖一條河,因為船必須放進去,否則船進不來。
2001年,宗慶厚給外籍員工發紅包,圖片來源錢江晚報。
宗青侯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等待。 他不得不默默地把車拉到海邊。 他不得不接受來回拉動一車車的石頭,但他只能得到超過九角錢的收入。 他不得不接受艱難的生活。
事實上,對Mamu農場近乎受虐狂的堅持,甚至沒有想到它會持續這麼多年。 只不過,從此,“遇到困難不氣餒”的理念,就成了宗慶侯血肉的一部分。
多年後,宗慶侯對一位來訪者說:“那時候,生活在社會底層,一切都是為了公尺飯。 這就是為什麼直到現在,當我看到一輛三輪車上坡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落車幫忙推它。 ”
5. 謙遜是偉大的起點
宗慶侯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開始了。 宗慶侯跑了一段時間供銷後,發現當時民族工業正在復甦,但電表廠家很少,電表在市場上稀缺。 他悄悄地考察了一家鐘錶廠,發現這個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只要採購零件,組裝起來就容易。 乙個念頭闖入了宗慶侯的腦海——既然有這麼多紙箱廠,為什麼不能生產利潤更高、銷量更廣的電表呢? 他找機會與工農紙箱廠廠長交談,建議他成立乙個電表廠,發展乙個真正的產業。 廠長跑去找廠長抱怨宗慶侯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得到局長明確表示“支援宗慶侯”後,他說:“嗯,宗慶侯想建乙個電表廠,可以發展產業,我作為廠長考慮一下也沒關係, 那麼我們也同意他的觀點。 “廠長給了一些錢,說是實驗。
宗慶侯在工農紙箱廠的邊緣建立了電表廠——杭州勝利電工儀表廠。 這家計量廠的規模是獨一無二的——乙個已經很小的紙箱工廠只開闢了乙個角落。 儀表樣品製作完成後,宗慶侯背著幾十個樣品到處銷售。 起初事情並不順利。 當時,他們必須舉辦交易會才能進行銷售,但他們的工廠太小,無法支付展位費; 即使他們有能力支付攤位費,因為他們沒有身份,攤位也無法輪到他們。 那時候的展會不會像今天這樣,離黨還為時過早,邀請函發給了你。 所以宗青侯只能繼續奔跑,不停地想辦法。 現在總說某某是營銷天才,其實都是天才都逼出來的。
1993年,宗慶厚參加了公司的宣傳推廣活動,來源:新華社。
宗青侯確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交易會外擺攤,對著電表大聲喊道。 他走上了供銷之路,有正規的產品,卻走的是游擊隊的方法。 但宗清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甚至成功拉了兩家企業。
因為宗慶侯相信:謙遜是偉大的起點。
6.擺脫所有物質給予的束縛
創業初期,“娃哈哈”的樣品剛剛生產出來,一切都處於最關鍵的時刻。 整個工廠的160多人中,只有產品研發老手之一的張洪輝掌握了原液提取的全過程。
但對於從胡青玉堂借調過來的張洪輝來說,還是無法克服心中的羈絆——比起胡青玉堂這樣穩重的國企,娃哈哈總讓他心生......不安全的為此,宗慶侯特意“數了茅草屋”。 張家四口人擠在一間28平公尺的房子裡,身心都侷促,一點私隱都沒有。
宗慶侯決定給張洪輝最需要的安全保障。 他給了張洪輝一棟房子。 當時,為了表彰宗慶侯的貢獻,上城區文化教育局在全體教師大會上投票決定獎勵他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這在當時是難得的榮譽,妻女的狂喜還沒褪去,鑰匙在手心裡也不燙,宗清侯就交給了張洪輝。
1997年,宗慶厚(左二)給員工送冰棒,圖片來源:新華社。
他的舉動讓許多人難以置信,包括他的妻子,以及激動的張洪輝本人。 而宗慶侯所想的,就是一定要看得夠深,看得夠遠,把物質給他的束縛都甩掉,這樣才能在更大的層次上達到。 張洪輝,他是“娃哈哈”的靈魂之一,他是自己的手臂。
張洪輝真的留了下來,1988年12月31日,第二次借調期滿後,他留了下來,一直留到今天。
7. 我喜歡做一些新的事情
市場已經證明,傳統的廣告轟炸模式是最有效的營銷工具。 不過,宗慶侯每次都喜歡做新的東西。 他把公司裡的“腦殼”們召集在一起進行“頭腦風暴”,讓他們想出幾個點子,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把娃哈哈果奶推向市場。
經過反覆碰撞,“腦殼”們的意見被統一成乙個營銷方案——免費品嚐。
1991年底,娃哈哈的“大殺手”來了。 當年最後幾天,他們在兩家報紙上接連刊登了同樣的廣告:杭州市民可以在杭州40多家商店免費領取水果牛奶,12月26日和12月31日刊登在《錢江晚報》上刊登的剪報,或12月29日至1月1日在杭州**。 1992年。
娃哈哈廣告發表於1991年,來源:錢江晚報。
“免費品嚐”的決定是基於《錢江晚報》和《杭州**》的發行量。 按照宗慶侯的推測,他們各自的發行量只有幾十萬冊,**期間的總發行量也只有一百萬多冊,不包括國外讀者和機構讀者,前來兌換禮物的人數是以30%的速度衡量的,準備30萬瓶果奶綽綽有餘。
然而,宗慶侯低估了消費者的熱情,沒想到人們不僅渴望品嚐娃哈哈果奶,還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和熱情。 據說連續幾天,報攤上的《錢江晚報》和《杭州**》都被搶光了,賣報人從來沒有笑得這麼開心,買報人也笑得很開心,有的一下子買了幾十份甚至幾百份報紙,因為他們知道,一瓶果奶的價值不低於乙份報紙的價格。 面對“自由”二字,大名鼎鼎的“杭兒風”吹了起來,杭州市民紛紛跟著報紙邊“偷工減料”,就像追星一樣,桌子上和讀報欄裡的報紙成了搶手貨,有的甚至只留下了被剪掉的樹樁。
10000元,兌現承諾
元旦一大早,14萬瓶果奶就已經分發到了22**點,店門一開,一眨眼,14萬瓶果奶就沒了,1月3日,情況還是一樣,原本準備的30萬瓶果奶分發完畢, 還有不少人站在那裡,拿著報紙“偷工減料”,大喊:"娃哈哈還在談信譽嗎? 你答應的牛奶在哪裡? "
當負責此事的孫建榮匆匆將這個訊息匯報給宗慶侯時,看著他們的驚慌失措,宗慶侯淡定的笑了笑,果奶成功了,還沒正式投放市場,娃哈哈就完成了公升級!
娃哈哈果奶,圖源微博。
宗慶侯叫他們開會,說:“你們慌了什麼,這可是好事啊! 他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你不就是希望消費者能夠***嗎? 現在消費者對娃哈哈果奶的關注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是一件值得高興和自豪的事情! ”
然而,我們準備的禮物數量遠遠不夠,很多人收不到禮物,這給我們帶來了信任危機! “孫建榮說。
彌補永遠不會太晚。 "宗慶厚告訴他們,“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都要信守對消費者的承諾! 相信這個時候,再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
他要求孫建榮他們趕緊聯絡《錢江晚報》和《杭州**》,發表道歉宣告並重申"如果你有票,你必須喝牛奶"承諾。 他還要求宗澤厚等人緊急動員起來,組織人家加班生產果奶,準備後續的禮物。
市民將娃哈哈產品擺放在娃哈哈舊總部門口,來源浙江**。
一二三。。。。。。送禮時間一連延長,娃哈哈還開設了專門的牛奶送禮視窗,為顧客兌換果奶,每天有80多人、10多輛車負責運送送禮。 它持續了乙個多月。 直到2月10日,娃哈哈才收到最後一筆“偷工減料”,全額贖回了20萬瓶,付出了60多萬元的代價。 不過,宗慶侯認為,這種營銷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應,60萬元不僅花得不對,而且花得值。
9. 了解人們的需求
在宗慶侯的辦公室裡,有一張大床。 大床旁邊,還有好幾個行李箱,供他隨時出行。 他的布鞋,有些沾滿了泥土,也擺在那裡,準備和他一起出發去視察他的帝國。
宗青侯整天奔波,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社會上最底層的人聊天。 有時宗青接觸到一些***,從底層反饋一些聲音,**會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的? 事實上,宗青侯知道的比他們想象的要多。
宗慶侯想起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太太,和她聊天,老太太說:“你喝的不錯,只是瓶子太小了,我們不方便。 當他聽到這句話時,他回去用乙個大瓶子代替了小瓶。 他還告訴企業的營銷人員要了解人們的需求。 “老百姓想要什麼,你就發展什麼,而且一定會賣得好。 ”
市民在娃哈哈舊總部門口送來的飲料和鮮花,記者黃偉芬攝。
10.自己“爬屋頂”
有一次,宗慶侯發現公司八寶粥生產車間的溫度很高,查了好幾遍也沒能找出原因,工人們在那種高溫環境下工作很不舒服。 宗青侯經歷過之後,就知道通風裝置一定有問題,看到車間外面有梯子,就自己架起梯子,爬上了屋頂。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確實是乙個可怕的場景,十公尺高的車間屋頂,相當於普通房子的三層樓。 當時正值氣溫最高的最熱的季節,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中國首富,繞著屋頂走了大約乙個小時,考慮著如何安裝通風裝置,然後滿身疲憊地穿著運動衫下到屋頂。
當時,中層幹部看到宗青後就爬上了屋頂,目瞪口呆,只能跟著往上爬。 工人們遠遠地看著它,感到不可思議。 面對這樣的“老闆”,工人們怎麼能不服氣呢?
2016年,宗慶侯與網友見面後,坐在二等座上,調侃旁邊的孩子,圖源:晁新聞。
如今,思人已經離世,懷念之情不絕於耳。這位民族企業家的一生,配得上他曾經說過的話,“我唯一的想法是,當我真正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對所有人說:'我的一生並不平凡,但我做了一番事業,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 許多人受到我的啟發,成為新世界的力量。 ’”
放心吧,宗長老,我們的意見相差不遠。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