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一再表明,美國空軍在干預台灣海峽時面臨的戰略困境,主要是由於地理上的疏遠。 試想一下,當一艘美國航母接近中國海岸線2000公里的射程時,美國戰鬥機必須依靠空中加油機才能到達台灣海峽上空,轟炸機必須依靠偏遠的島嶼基地,這無疑增加了作戰的複雜性。
為了應對中國主導力量的崛起和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五角大樓正在積極推進重大組織結構調整。 傳統的美國空軍作戰結構以職能區域為基礎,由九個主要司令部領導,涵蓋從空中機動到太空司令部的廣泛任務。 但今天,這種結構正在經歷深刻的轉變。
在這項改革中,美國空軍將戰鬥機、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融合成乙個功能齊全的戰鬥聯隊。 這種整合不僅簡化了管理層次結構,而且提高了作戰單位之間的協調效率。 據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稱,這項改革涉及組織,訓練,裝備和任務的各個方面,並計畫加快無人駕駛飛機和無人戰鬥機的專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帶來了兩大顯著優勢。 首先,通過減少管理層次結構,不同的作戰單位可以在一起工作時更有效地進行通訊,而無需跨多個命令列進行協調。 其次,根據作戰需要,可以靈活組合各種作戰單位,如加油機和戰鬥機多次合作,為轟炸機在台海執行護航任務提供有力支援。
然而,儘管美國空軍進行了這些改革,但與中國進行軍事競爭的困境仍然存在。 由於美軍基地離台海太遠,這個地理劣勢很難克服。 無論美軍多麼先進,都難以改變圍繞中國進行戰術協調所面臨的複雜問題。 這種戰術組織的複雜性可能成為美軍的軟肋。
與此同時,中國空軍廣泛裝備了超遠端空對空飛彈,如霹靂-17,這使得美軍的預警機、轟炸機和加油機極易受到攻擊。 中國空軍的戰術設定旨在精確打擊美軍的薄弱環節。
在重型戰鬥機領域,美國空軍明顯落後於中國,這使得對中國的遠端轟炸極為危險。 在中美空中力量的較量中,太平洋方向成為主戰場,獲得制空權將更加依賴於重型戰鬥機的遠端射程。 美國F-22的航程較短,F-15的滯後性能以及F-35的緩慢飛行速度使得保護轟炸機免受超遠端空對空飛彈的攻擊變得極其困難。
此外,中國天基衛星網路的實力,使美軍的轟炸機、加油機和戰鬥機失去了戰術上的突然性,這是最致命的打擊。 每當美國戰略轟炸機進入中國周邊時,它都會面臨解放軍戰鬥機的猛烈攔截,有時甚至是先進的殲-10C戰鬥機。 這種現象發人深省。
美國空軍的結構改革表明,其發展中隊的意圖是明確合理的。 然而,由於中國天基衛星偵察網路的不斷發展、重型戰鬥機的優勢、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多重因素,美國轟炸機變得更加脆弱,這一趨勢似乎難以逆轉。 美國空軍面臨的挑戰仍然艱鉅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