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秉(1926年9月10日-2024年1月24日),原名戴秉恆,江蘇常熟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他在清史研究領域影響深遠,被譽為新中國清史學科的奠基人。 戴毅教授曾任中國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全國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文史研究館館長。
個人經歷:
194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系。
1946年轉入北京大學歷史系。
1948年,他進入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並留下來任教。
1950年,中國大學建校後,先後在中國革命史教研部、中國歷史研究室、清史研究小組、清史研究所工作。
1956年,他被任命為副教授。
1978年,全國人大復會後,受命創辦清史研究所。
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經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2002年任全國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2009年,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之一(後轉為名譽一級教授)。
社會任命:
1981-1987年任中國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
2002年起任全國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中國歷史學會會長(1987-1997,兩屆)。
*文化歷史研究所館長。
北京市文化歷史研究館館長。
社會任命:
主編《簡明清史》是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系統全面研究鴉片戰爭前清朝歷史的著作。
他是《清朝與中國通史》以及九卷本《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的主編。
出版《乾隆皇帝及其時代》等歷史專著,選文《霜文集》《凡露文集》《玉兵文集》等。
他領導並完成了新修訂的《清史》的編纂,該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工程之一。
獎:
被評為高等教育前沿工作者、國家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獲吳玉章終身成就獎。
榮獲香港彭寧頓中國教育協會首屆金球獎。
被授予越南胡志明勳章。
學術著作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國家五一工程獎。
社會貢獻:
戴毅教授長期致力於清史研究,推動了我國清史學科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歷史人才。
他的貢獻不僅在於學術研究,還在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如推動“鐵琴與青銅劍塔”藏書的保護和捐贈。
戴毅教授的學術成就和教育理念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被視為中國史學研究的典範。
性格評價:
戴毅教授被同行和學生譽為“清史大師”,其學術成就和對歷史研究的貢獻得到廣泛認可。
他嚴謹的學術態度、創新的研究方法和對清史的深入研究,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
戴毅教授的魅力和對學術的執著使他成為一代歷史學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