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之王”爭奪最強跨國藥企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26

2023年以來,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經歷了新一輪的洗禮,伴隨著新冠紅利的消失、資本寒冬、GLP-1的突然出現、......“藥王”易手

截至美國當地時間2月20日**,“藥企”憑藉爆款概念穩居前二,其中禮來成功超越“老大哥”強生,市值接近萬億美元,成為第一; 諾和諾德雖然緊隨其後,但其市值已較去年同期突破2000億美元,成為繼LVMH之後第二家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的歐洲公司。 安進也向前邁出了一步,成功闖入前10名。

相比之下,百時美施貴寶則大幅下跌,跌出前10名,原因是藥物O(vuliumab)在市場上的失敗。 受到新冠疫情業務下滑重創的輝瑞公司排在第九位,在前10名的邊緣掙扎。 市值排名的變化足以揭示大型跨國製藥公司(MNC)目前面臨的業績壓力、產品競爭和市場挑戰。 截至目前,市值排名前10的跨國藥企年報已經出爐,過去一年表現如何? 在新的一年裡,跨國藥企該如何應對市場波動,穩定市值?

唐景陽製表。

* 醫藥支援全國一半的人口。

具體來說,當地時間2月16日,禮來股價創下新高,收於78206美元,上漲32%。2月20日下跌,但價格仍比年初高出20%以上。 此前,禮來公司(Eli Lilly)在本月初公布了好於預期的第四季度收益,這再次引發了二級市場的熱情。

禮來公司的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本季度的總收入為935億美元,同比增長28%,遠超市場預期的896億美元。 其中,**藥物Zepbound和降糖藥物Mounjaro已成為業績的主要驅動力。 Mounjaro去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為221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幾乎是 792 億美元銷售額的 8 倍。 雖然Zepbound在去年12月初才開始銷售,但已經達到了176億美元。 禮來還預計,2024年的收入將在404億美元至416億美元之間。

股價再次大幅上漲後,禮來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藥企的地位更加穩定,比第二名諾和諾德高出近2000億美元。 業界已經開始猜測,禮來將成為美國股市“七大巨頭”之外第一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美國製藥公司。 從目前的市值來看,禮來已經超過特斯拉成為七大巨頭,在美國市場排名第八。 國際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特倫斯·弗林(Terence Flynn)指出,將於2025年公布的Orforglipron試驗第三階段的結果預計將進一步推動禮來的股價,市值1萬億美元指日可待。

另一家與禮來並稱為“最佳製藥二人組”的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市值也突破了5000億美元,在跨國製藥公司中排名第二,成為繼LVMH之後第二家市值達到5000億美元的歐洲公司。 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過去一年的收入為232261億丹麥克朗(約合337.)。71億美元),同比增長31%,營業利潤102574億丹麥克朗(約合149.)。1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索馬魯肽3個產品:Ozempic(2型糖尿病適應症)、Wegovy(肥胖症適應症)和Rybelsus(2型糖尿病適應症),年總銷售額145811億丹麥克朗(約合2161億丹麥克朗)15億美元),同比增長8878%,貢獻了超過60%的收入。

此外,市值排名前10的輝瑞和羅氏也通過自主研發或收購的方式進入了GLP-1藥物市場。 此外,對於全球一流藥品市場,華爾街投行分析師仍抱有較高預期。 世界肥胖聯合會(WOF)預測,到2035年,可能有超過40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症。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預計,到2030年,全球抗肥胖藥物市場的年銷售額將增長到約1000億美元,因為到2030年,大約有1500萬美國成年人將接受抗肥胖藥物**用於慢性管理,不包括糖尿病患者。

“醫學之王”一再變數。

早在去年上半年,默克旗下的K藥(Keytruda)就可能取代修美樂接手“藥王”,年報發布後確實如此,但兩家公司的市值排名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仍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5位。

自2012年以來,艾伯維的免疫學部門修美樂連續十年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藥品,累計銷售額超過2000億美元,修美樂被稱為全球最賺錢的藥物。 然而,隨著專利保護的失效和仿製藥的迅速湧入,“藥王”終於從神壇上掉了下來。 從艾伯維2023年財報來看,公司實現了營收54318億美元,同比下降64%;實現淨利潤4863億美元,同比下降58%91%;修美樂的收入為1444億美元,同比下降322%。

不過,在自身免疫領域,艾伯維也有一對“雙子座”產品,upadacitinib(商品名:瑞福)和lisenkizumab(商品名:skyrizi)。 在2023年第六屆進博會上,艾伯維告訴《國際財經報》記者,“目前,瑞付天下在**、風濕、消化三個領域共獲得7個適應症,公司將著力確保瑞付天下同步參與全球多個階段的臨床研究,未來能夠同時上市獲批上市。 根據 Evaluate Pharma** 的資料,到 2026 年,Skyrizi 和烏帕西尼的銷售額將達到 158 億美元。

2月20日,艾伯維宣布,首席執行官理察·岡薩雷斯(Richard Gonzalez)將卸任董事會執行主席一職,並任命羅伯特·麥可(Robert Michael)為董事會成員,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岡薩雷斯是艾伯維從雅培分拆以來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首席執行官,他任職的11年也是修美樂統治的11年。 現在岡薩雷斯已經退休,修美樂也從祭壇上跌落,艾伯維將迎來乙個新時代。

默克公司的K藥物今年的銷售額達到250億美元。 根據2023年年報,默克全年營收達到60115億美元,同比增長1%。 其中,K藥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9%。 K藥已成功獲得“醫藥之王”稱號,並不斷擴大適應症範圍。 K已在中國獲批用於多種適應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和肝癌。 2月4日,默沙東宣布,K藥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與吉西他濱和順鉑聯合治療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膽道癌(BTC)患者的一線治療,這已經是K藥在中國的第13個適應症。

K藥拿下“藥王”後,市場並沒有想象中的驚喜,不僅是因為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還因為風靡一時的“**神藥”司美格魯肽盯上了它。 從諾和諾德的年報來看,公司三款司美格魯肽產品的總銷售額已達145811億丹麥克朗,約合216丹麥克朗15億美元,接近250億美元的K藥。 此外,索馬魯肽還在心力衰竭、慢性腎病、阿爾茨海默病等多適應症領域開展了臨床試驗。 K藥這次登場後,其“藥王”的地位還能保持多久,還有待檢驗。

聚焦主業已成為共識。

截至2月22日,市值排名前10的跨國藥企年報已經出爐。 具體而言,在K藥失敗和新冠產品受損的影響下,艾伯維和輝瑞的營收有所下降。 除了禮來和諾和諾德分別實現了30%和20%的收入增長外,其餘跨國公司的收入略有增長。 總而言之,跨國製藥公司在過去一年中度過了糟糕的一年。 也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找主力,聚焦主業,降本增效,成為他們的共識。

資料**:年度報告。

唐景陽製表。

輝瑞去年營收下滑逾40%至585億美元,原因是新冠業務大幅下滑,這也使其在市值排名中跌至第9位,在邊緣掙扎。 在失去核心產品後,輝瑞也有下一步的計畫。 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爾伯特·布林拉(Albert Bourla)表示,他計畫將希望寄託在製藥行業最具競爭力的增長領域之一——癌症上。 2023年3月,輝瑞宣布以430億美元收購ADC領域標誌性製藥公司Seagan,這是輝瑞收購史上第四高的投資。 輝瑞預計,到2030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將超過100億美元。

市值排名第六和第八的羅氏和阿斯利康也在調整主營業務。 羅氏已從單一的腫瘤學領域擴充套件到三個領域:腫瘤學、神經科學和眼科。 經過內部調整後,羅氏將實現營收656。 在2023年3億美元,整體僅增長1%。 具體業務方面,羅氏也牽涉到新冠業務,診斷事業部銷售額同比下降13%。 但眼科藥物faricimab(vabysmo)的銷量高達2634億美元,同比增長324%。 羅氏預計2024年銷售額將實現中等個位數增長。 其最新重磅產品法瑞昔單抗已於2023年底獲批在中國上市,用於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有望為其帶來新的增長。

去年8月,阿斯利康正式將原有的呼吸、消化和自身免疫事業部拆分為呼吸吸入和生物製品事業部,以及呼吸霧化、消化、疫苗和免疫**以及自身免疫事業部。 該公司表示,“未來,疫苗和免疫**以及自身免疫業務將繼續注入,這些新的業務領域將為公司業務的長期發展增添動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阿斯利康在呼吸領域的調整,是因為該細分市場有兩大產品: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和奧美拉唑系列。 去年全年,阿斯利康的總收入為4581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中國市場營收為5876億美元,佔比13%。 今年年初,阿斯利康還調整了在中國的結構,建立了中國生物製藥業務,這也讓阿斯利康2024年在中國的表現更加值得期待。

市值從第一位跌至第三位的強生公司和目前排名第七的諾華公司選擇“剝離非核心業務”。 強生公司排名的下降也迫使公司進行內部改革。 2023年8月,強生公司正式宣布成功完成強生公司和Kenvue分拆的換股要約。 這也意味著強生公司已經成功完成了其消費者健康業務的分拆。 強生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Anthony Du表示,此次分拆為股東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同時使強生公司更加靈活、專注和更具競爭力。 在消費者健康業務分拆後,強生公司只剩下兩個主要部門:創新製藥和醫療技術(裝置和裝置)。 2023年,強生公司全年業績達到851家5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其中創新藥業實現營收548億美元。

諾華一直在努力在2023年成為一家真正的創新製藥公司,並不斷進行分拆。 首先,最大的眼科產品和裝置公司之一愛爾康(Alcon)被剝離。 後來,在去年10月,它剝離了專門從事仿製藥和生物仿製藥的子公司山德士。 諾華去年整體營收超過10%,在完全剝離仿製藥業務後,該公司在腫瘤學、免疫學、心血管腎代謝和神經科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分別實現了%和34%的增長。 總收入為4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01%。

按市值計算,新近進入前10名的安進(Amgen)儘管去年整體生物技術環境下滑,但仍取得了281家的成交收入 9 億美元,收入 7 美元1%的增長並不容易。 Robert A.,安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到2024年,將實現十幾個主要的管道里程碑。 據了解,這些即將達到里程碑的管線包括:用於小細胞癌的tarlatamab、用於肥胖的maritide和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belital。

聚焦主業是行業發展成熟、效率提公升的必然選擇,也是跨國藥企在資本寒冬下自保的出路。 一家跨國藥企高管在接受《國際財經報》採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全球市場面臨各種挑戰,各跨國藥企都在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進行戰略轉型,降本增效。 這樣一來,公司的產品線和團隊就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 ”

相關問題答案

    重塑中國戰略,跨國藥企發生巨變

    正文 氨基觀察。從時間上看,跨國藥企進入國內市場已有多年,但嚴格來說,他們正處於如何擁抱中國市場的探索階段。年,跨國藥企調整的最大傳聞,要從最了解中國市場的阿斯利康說起。今年月,英國 金融時報 報道稱,阿斯利康做出了新的決定 阿斯利康已經制定了剝離其中國業務的計畫,並將其分別在香港或上海上市。事後看...

    大灣區跨國藥企CEO看好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前景

    繼今年連續舉辦多場聯動全球的投資推介活動後,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再次吸引全球 巨頭 前來觀聞。月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醫藥研究發展委員會率領多家跨國藥企CEO代表團訪問粵港澳大灣區。上午,廣東省委常委 常務副省長張胡會見了RDPAC和跨國製藥公司CEO代表團。下午,總裁們前往廣州國際生物島參加 粵...

    中國製藥公司會率先攻克紅斑狼瘡嗎?

    雖然國內藥企在全球創新藥領域起步不早,仍處於追趕階段,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它們越來越走在前列。這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充分的證明。通常,在ADC的浪潮下,國內藥企依靠工程師等綜合優勢佔據上風。不僅是ADC,國內藥企在電芯 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例如,在CAR t 紅斑狼瘡適應症的探索中,國內許多企業的研發...

    減肥藥市場持續火熱 這些中國藥企持續進步

    月日,通化東寶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東寶紫興 杭州 生物醫藥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CDE 出具的注射用減肥THDBH適應症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同日,恆瑞醫藥宣布,其子公司獲得HRS 片劑臨床試驗獲批通知書,同意開展該產品用於減肥適應症的期臨床試驗。諾和諾德的大股東諾和諾德宣布...

    跨國汽車製造商紛紛投資該公司,交付量上公升,毛利提高,新的造車力量也大顯身手

    記者陳茂麗北京報道。隨著年底的臨近,新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將發布月的銷售資料和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從各類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來看,理想將毫無懸念地奪得造車新勢力陣營的冠軍。由於上半年捲入 大戰 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上半年經歷了交付量的下滑,下半年在新車型的加持下開始了快速增長。財務方面,理想汽車預計年全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