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rthwest Choke。
醫藥投資人頗有意思,在罵人的同時,將藥明生物推高至16%。
1月10日晚,藥明生物在美國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這是藥明生物第三次參加本次大會,原本很普通的演講,卻引起了全行業的關注。
藥明生物董事長陳志生這次告訴揚基,“2023年,公司將新增132個專案。 就在乙個月前,藥明生物向港股投資者披露了業績指引,也表示,截至11月底,藥明生物僅新增91個專案,預計全年將無法實現120個新專案的目標。
在短短乙個月內,藥明生物就吸引了41個新專案。 如果你努力工作,你一年可以拉400個專案。 藥明生物的業務能力可描述為:自由縮放,自由進退
儘管藥明生物的最新專案令人驚訝,但過去24小時幾乎充滿了來自投資界的批評。 在短短乙個月的時間裡,藥明生物從過於激進地審查其增長目標到超額完成其年度計畫,進展得如此順利,以至於無法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而且,陳志生還在摩根年會上提出,由於2023年專案開發相對順利,2024年新建專案有望從80個提公升到110個。
剛從ICU出來,我就進了KTV,那是乙個商業K
仔細分析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其實可以發現很多疑點。
摩根大通會議的影響力再大,也只是一項對香港上市公司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商業活動,旨在交流醫療行業的投資資訊。 藥明生物選擇在港股官方發布負面收益資訊,但將利好訊息放在“簡報”中。 這本身就是乙個問題。 港股資訊披露制度相對寬鬆,但業績良好的“通報”與此前的負面表現存在明顯矛盾。 這應該放在A股中,至少是一封詢價信。
而且,藥明生物曾於12月6日丟擲回購計畫,將動用高達6億美元回購公司10%的股份,截至12月28日,已賣出近2000萬港元,顯然是有動力拉高股價。 這套操作在大A,恐怕董事長逃不過調查。 ▌說A股保護投資者,現在我信了
仔細分析藥明生物的專案資料,也發現了一些挫敗感。 截至11月底,藥明生物佔中國新專案總數的20%,截至12月底,25%的專案來自中國。 1-11月,中國新專案簽約18個,12月單月簽約中國新專案15個。
做過藥品銷售的人都知道,每年年底,各級經銷商都要大面積壓貨,一方面要保證過年市場,另一方面要搶年年底的業績。
藥明生物生動地詮釋了中國企業“年終壓貨”的傳統民俗。 可能欺負美國人不是春節,他們不明白這一點。
專案資料中可能仍有水分。 據藥明生物介紹,去年12月新增多個國內ADC專案。 這部分可能與它的姊妹單位藥明合聯重疊,不能排除它只是在自己頭上計算專案數量。 更重要的是,藥明生物在2023年底前才完成專案編號,並未對2023年業績預測進行修正。 中國主要CXO公司大多依賴國外專案收入,藥明生物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的業務收入僅佔2111%。在藥明康德內部,這些業務被稱為“長尾業務”,數量眾多,但收入不高。 藥明生物為這些“長尾業務”提供端到端的一體化服務,從前研發到後CDMO,這是保持一定收益的唯一途徑。
藥明生物只是調整了專案數量,並沒有調整業績預期,因此不難猜測原因。
藥明生物還提到,美國生物技術專案的復甦也將有助於2024年業績的提公升。 隨著美國降息氣氛濃厚,資金需求量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終於熬過了貨幣寬鬆的預期,IQVIA、Labcorp、ICON等幾家美股CXO公司近兩個月漲幅不小。
但別忘了,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與藥明康德的“中國客戶”相似,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小企業。 無論有多少專案,效能的提公升都是有限的。 總之,藥明生物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無愧於觀眾。 為了讓大家過得好,還給出了非常光明的期待:2024年將新增110個專案。
從12月的數字強弱來看,110很有可能沒問題。 效能,不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