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科技和產業創新生機勃勃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2-14

2023年11月8日,第六屆進博會期間,2023長三角G60科技創新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在上海舉行,近千名參會者見證了“中老班列-G60”國際貨運班列啟動儀式。

源自上海松江區的長三角G60科技創新走廊,不僅在地理空間上不斷拓展,而且提公升了創新生態圈和協作網路的質量和能力。 近五年來,G60科技創新走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 12家增加到1 8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1家增加到11家5%上公升到15%......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長三角匯聚了國家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如何疏通堵塞,打破卡點,將“大膽突破、大膽試驗、自主改革”的改革創新轉化為區域活力? **總書記明確指出:“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創新共同體和產業發展共同體。 ”

近年來,江蘇常州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逐步形成了“發電、儲能、傳輸、應用”的綠色新能源產業鏈。 圖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與常州市溧陽市聯合成立的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致力於先進儲能技術產業化。 新華社記者李波攝。

強強聯手,打造創新源泉。

踏入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新型顯示光學薄膜的研發試驗,這是“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承擔的科技部重點研發專案,旨在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提供關鍵核心材料和技術支撐。

同步輻射光源被譽為“前沿科學研究之眼”,是為先進功能材料、能源和環境提供微觀觀測條件的大型科學裝置。 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中國建造的第二代光源,位於上海張江的“上海光源”是第三代光源。

今天,長三角的“兩盞燈”倒映出新的光芒。 “上海光源”與“合肥光源”強強聯手,打造合肥最先進的光源。

從先進光源到量子計算,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共同推動大型科學基礎設施集群開放共享,加強國家實驗室合作共建,加強合作......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與國家級科研機構之間的差距“兩心兩心”打造長三角地區強大的創新源泉。

該聯盟已經組成了乙個小組來解決關鍵問題,創新不是“孤軍奮戰”。 在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記者了解到,在打造創新平台方面,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已集結大型科學儀器(套)4萬餘臺,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交流平台已支援890家企業申請4張以上科技創新券6億元。

加強跨區域合作,打造開放式創新生態圈。

走進江蘇南通如皋高新區湖蘇科技創新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林鼎超精密微納光學產業基地專案綜合建築及研發設計大樓正在翻新中。 這是上海交通大學與如皋市產學研合作的標誌性成果,也是如皋市首個依託“上海飛地”成功實現如皋孵化改造的“雙飛地”專案。

“雙飛地”模式是指在高校周邊設立“苗圃”,推動科技創新專案就地孵化,在“苗”出苗後將專案轉移到飛地加速培育。

據南通市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通、上海兩地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自2018年以來,兩地產學研合作專案數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 目前,南通市50%以上的企業在上海有合作關係,7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上海80%的高校和院所開展創新合作。

2023年11月底,長三角G60科技創新走廊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召開首次理事會,G60科技創新走廊9個城市的130余家成員單位共商協同創新。 根據規劃,未來,該聯盟將努力實現九市內部科技成果和全球場景的開放共享。

從國際到國內,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加快人才、技術、資本、場景等創新要素在更大區域的優化配置,共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使創新成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數”和“最大增量”

2023年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全國31%1%;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3,新能源汽車產量約佔全國的2 5和世界的1 4在建和在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約佔全國的1 3,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佔全國的26個4%……

根據《2022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報告》,長三角已匯聚11高新技術企業6萬家,佔全國近三分之一; 科技創新板上市企業233家,佔全國的46%5%。每10000人中有71名研發人員18人年,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我們將攜手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全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推動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未來,三省一市將在更多重點領域、重點區域深化協調合作,推動更多重大平台、重大專案落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新華社記者2024年第三期文章《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新景象》

*:Qiushi.com。

策展人:魏天書。

製片人:魏天書。

評論:閆雨晴。

製片人:李達。

相關問題答案

    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人才、高校、企業三位一體

    美國人口普查局近期資料顯示,在矽谷地區,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最多的是印度人,其次是加州本地人,第三是華人 不含台灣 第四是加州以外的美國人,第五是台灣人,這五 約佔 矽谷人 總人口的 。教育部戰略基地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杜德斌認為,人才 高校 企業的集聚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形成...

    如何看待長三角的創新幾何? 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布

    眾安新聞 客戶新聞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 開放程度最高 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年月日,總書記在上海主持的長三角融合發展深度推進座談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推進長三角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公升創新能力 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形成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長三角三省一市,一幅圖,一起編織夢想,越來越打磨長三...

    我國科技創新中心穩步發展,長三角呈現“大雁叢”效應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既是以科技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點,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加快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著力點。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近日,由上海市科研協會主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華東師範大學全球創新發展研究院發布了 全球科技創新中...

    長三角加快科技創新,跨區域協同觀測,“兩心兩心”造勢強勁

    縱觀中國的創新格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為國家科技競爭力的象徵尤為引人注目。圍繞這些科技力量的布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有一半位於長三角地區。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實施以來,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攜手實施 兩心創新 著力提公升原始創新能力,科技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蓄勢待發 共贏 長三角勾勒出科技創新“同心圓”

    長三角是全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五年來,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三省一市在科技自立自強 自力更生方面鍛造長板 補短板,共同開展研究 共建創新平台 共同開拓創新 共享科技資源,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結果。總書記在主持深入推進長三角融合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長三角地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