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中國有錢又難花的話題最近被炒作了,原因無非是來中國出差的外國人做不到微信支付寶電子支付,用現金很難動一寸。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我看來,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乙個錯誤的命題,片面誇大了外國人在中國旅行的困難,忽略了外國人自己沒有那麼多抱怨,低估了外國人的適應能力。
2018年,該國有3015萬外國遊客,花費731億美元,平均人均消費2400美元(約1.)。70,000元人民幣);2019年,有3180萬外國遊客,消費量大致相同。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沒有支付寶微信嗎? 那時候來中國玩的外國遊客比較多,怎麼沒聽說過花錢難?
撇開2020-2022年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談,2023年全球旅遊市場是乙個復甦過程,中國單方面免簽證到很多國家,希望外國人多來華旅遊經商,加強內外聯絡。
但移動支付真的是外國人不來的原因嗎? 遵循當地的習俗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首先想一想,出國旅行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做乙個策略:包括當地的習俗、交通資訊、支付方式、手機APP的使用、銀行卡的使用。
這裡的核心是遊客應該主動去適應旅遊目的地的各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要求目的地做出改變,適應他們現有的習慣。
我見過很多外國人深入到中國旅遊**,這些人來自歐美、日本、南韓、印度等國家,想必有一些剛來中國的時候,就是支付方式,手機打車訂酒店,掃碼點餐付款不懂, 但顯然,這些外國人並沒有抱怨太多,而是很快適應了這種方式,並且玩得很開心。
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外國人在嘗試了解自己進入中國後的生活方式、移動支付方式等,在YouTube、TikTok等平台上,有很多“去中國必備的10個應用”、“中國移動支付策略”、“中國交通計程車策略”等資訊,國內平台上也有很多關於外國人在中國無現金旅行的內容。
誰會要求目的地國家/地區更改? 如果中國遊客要求歐美各大城市普及移動支付,你一定會覺得無理取鬧。
讓美國嚴格按照外國遊客的要求規範小費文化,美國人一定不可思議。
事實上,微信支付寶從幾年前就開始為海外遊客提供國外銀行卡支付方式,其中支付寶還連線了東南亞、日本和南韓的一些本地支付軟體,你可以用這些應用程式直接掃碼支付寶***
也就是說,如果你願意花半天時間研究國際版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開戶方式,那麼國內旅遊就會事半功倍,但如果你連研究都不學習,如果旅遊出了問題,你真的會抱怨中國人。
至於為什麼國內小商販刷卡的方式很少,這並不是某些人所謂的反向支付方式,而是純粹是因為POS卡機成本高,加上Visa、萬事達等卡機構對信用卡手續費的佣金太高(從1-3%不等),而微信和支付寶商家收款碼的費率只有038%,換來小微商家,你願意選誰?
解決辦法是將手續費轉給消費者,比如卡的原價,現金是***,而在中國,電子支付完全避免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中國的小微商戶很難看到卡。
既然有了更先進的支付手段,我們為什麼要照顧落後的刷卡消費呢? 對外國人的電子支付繫結存在一定的問題,拒絕現金支付也需要注意,但這些都可以改進,而不是一開始就說“中國社會應該換外國人”,甚至在2019年之前,當中國遊客處於出境旅遊最火熱的時候,國外主要旅遊市場的支付環境和法律條款並沒有為中國人單獨改變。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花錢難是乙個錯誤的命題,因為中國的支付環境在為外國遊客和商務人士優化之後,就要看外國人是否願意適應了。
中國人出國旅遊會受到教育要遵守風俗習慣,遵守外國法律和習俗,到中國旅遊時,中國人仍然被教導要開放包容、反思服務,再加上外國人不能下鄉去遵守習俗,中國人要承擔什麼問題?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