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曾經是國家領導人的老台灣同胞離開了,晚年成為“文壇菜鳥”

Mondo 國際 更新 2024-02-03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全國政協主席張克輝,可以說是乙個被社會活動“耽誤”的劇作家。

鄭東天執導,江文麗主演,劉恆編劇,陳坤、徐若軒、李冰冰主演的電影《台灣往事》,均改編自他的原著劇本。 他還寫了啊! 謝雪紅》和《梅州島》等電影文學劇本。

張克輝在台灣長大,1948年20歲時來到祖國大陸,1993年回國悼念父親時再次踏上台灣島。 家鄉的山川和往事,常常縈繞在他心中。 他說自己不懂文學創作,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內心的聲音,是對家鄉和親人的告白。

1月11日,這位96歲的台灣同胞在北京病逝。

原研究室主任鄭瑞林、副主任王學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張克輝晚年夜以繼日地工作,寫下了《台灣往事》《雲水歌謠》等作品,傾注了一位台灣老同胞的中華人心和兩岸情懷, 也實現了他年輕時的文學夢想。

王學軍還寫了一首詩《緬懷張克輝主席》:台灣的往事與你同在,雲水的傳聞依然傳聞。 海峽近在咫尺,多少鄉愁進入夢境。

張克輝. 圖新華社.

文學青年

早在台灣留學時,張克輝就是乙個典型的文藝青年。

他的家在台灣彰化,八卦山是彰化唯一視野絕佳的高原。 在山腳下的溪流中,有一群群深藍色條紋的小魚,在當地被稱為“彰化金魚”。 每年夏天,山坡上到處都是盛開的野百合,潔白如雪,芬芳四溢。

雲雀崗位於八卦山東南部,因棲息在山坡上的眾多雲雀而得名。 張克輝的小學和彰化商業學校都在雲雀上,他在那裡度過了12年的學生生涯。

在商學院的時候,他經常在午休時間去運動場下的山坡上,躺在草地上看課外書籍。 雲雀溫柔的叫聲傳來,讓他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乙個奇妙的**世界,讓他想起了英國詩人雪萊的《雲雀之歌》:你從地上公升起,飛得又高又高,像一朵火雲。 翱翔於綠色,翱翔在歌聲中,歌唱在翱翔。

當時,他們接受了日本式的教育。 他是一位狂熱的詩人,尤其是和歌作家。 他寫的和歌在同學中很受歡迎,大家都不喜歡看和抄,於是他乾脆偷偷把學校的蠟板和油印機搬到宿舍,列印了100多個自己寫的和歌。

台灣痊癒後的一天,他到同學石火生家做客,到彰化商學院做客。 晚飯時,石火生的父親喝了三杯老酒,講述了保衛土地,發誓要阻止日軍修建機場的故事。

解放前,張克輝和當地的同學在學校裡受到歧視,被日本同學嘲笑為“清奴”,他感同身受石火生父親和其他農民的奮鬥,非常感動,於是他試圖把這個故事寫成短篇小說《農民》。 這部**作品是用日文寫的,他想把它翻譯成中文,但當時的中文水平還很低。

1948年通過省統一考試,考入國立廈門大學經濟系。 臨走前,他將《農民》的手稿留給了“銀鍾會”(台灣文學青年組織)的前輩、詩人朱適修改。 年終,**發表在台灣詩人楊逵主編的《立星日報》《新文藝副刊》上。

在廈門大學,因為語言不通,張克輝主要和台灣的同學住在一起,學習也很困難,有時還要補考。 他只能用詩歌來解解心中的阻塞,寄回台灣的“銀鍾會”,發表在油印的同事雜誌《潮流》上。

這些用日文寫成的詩總共有五首,這些詩都被儲存了下來,後來被他自己翻譯成中文。 其中,1948年冬季刊上發表的《我想逃跑》是這樣寫的:

我要飛走那些我滿懷激情地奔跑的日子,我的思想是瘋狂的,我的頭髮蓬亂,我在徘徊。 我將逃離黑暗的黎明,逃離黑夜的黑暗。 由於害怕我年輕的生命死亡,即使我燃燒的胸膛裡有一切,我也會逃跑。

入學後不久,張克輝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組織。 學校現有學生1300餘人,其中260多人加入了地下黨組織。 他覺得自己進入了乙個新世界,每天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各種新想法。 但情況越來越糟,人們被當局帶走。

1949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的同學兼直屬上級,也就是他的直屬上級,突然和他說話,說上級決定讓他立即撤離,到福建省安溪地區去打游擊隊,問他願不願意。 他嚮往那傳奇般的戰鬥生活,立刻表達了自己的心願。

那天晚上,他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說要去香港和南洋旅行幾個月,這樣他們就不用擔心了。 他還給同為彰化商學院的宿舍朋友張芳生留了一封信,讓他把行李箱和行李帶回彰化的家中。 那是他來廈大之前媽媽給他買的全皮行李箱,他捨不得扔掉。

第二天凌晨5點,一陣輕柔的敲門聲響起。 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折,張家之子張友義(原名張友義)是乙個文學青年,本來打算畢業後回鄉繼承家族企業,後來成為了解放軍福粵贛縱隊獨立連的游擊隊長和指揮員。

“城南的舊事”顛倒了”。

在隨後的30年裡,福建成為張克輝的第二故鄉。 曾任福建省委**部幹部、班組長,還擔任省委外事組翻譯。

他與父母斷絕了聯絡,他不知道自己是活著還是死了。 當然,他不能再寫歌了,他的文學愛好不得不放下。 但他從未忘記他的第乙個故鄉,日日夜夜,被夢想所困擾。 每當他聽到雲雀在福建山間唱歌,聞到百合花的芬芳,總能喚起他的鄉愁。 有一次陪老婆去買行李箱,他在舊貨店看到乙個和原來很像的全皮行李箱,忍不住用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下來。

改革開放後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後任福建省委常委、**廳廳長、省台辦主任。 在此期間,他捲入了許多海上糾紛和緊急情況。 當在飛機失事中喪生的國民黨空軍上尉的遺體被送回金門時,他在棺材上放了一束鮮花。 他一直執意護送獲救的台灣漁民到對方的漁船上,看著他們看了很久,直到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他請海外朋友幫他把訊息傳遞給台灣的家人。 他家是當地的貴族世家,在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彰化市不難找到,但訊息一直沒有帶來。 他很了解這些朋友,當時還是兩岸敵對時期,給黑名單上的人發情報是有風險的。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致台灣同胞的信》。 他一字一句地讀了好幾遍,覺得每一句話都特別有說服力,特別貼切,很興奮。 那天晚上,他夢見父母在一艘大船上,他們緊緊地擁抱著他,他給了他們一束百合花。

第二天,他前往福州市中醫院看望日裔華人陳先生。 陳先生從台灣去了日本,他的孩子們在日本都很有名,但他相信中醫,生病的時候就來福州看中醫,他是張克輝的老朋友。 聽完他的敘述後,熱情的陳先生表示願意專程回台灣打聽他。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報告自己的安全,並把它和各個時期的**、一盒錄音帶和一張彰化火車站的地圖一起交給了陳先生。

那年夏天,陳先生帶回了父親的信和一盒錄音帶。 當他開啟這封信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 他父親的信中說,他的家人30年來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相信他一定還活著,“媽和我等你,直到你的頭髮變白。 在錄音機裡,他的父母哭著喊他:“兒子! 回來吧,回來吧! “這傷了他的心。

重逢是在那一年的秋天。 他隨福建省代表團來到東京訪問日本,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也如約而至,住在親戚家。 當他到達時,全家人都在門口等他,全家人相擁而泣。 母親從老家帶來粽子葉等食材,給他包好最愛吃的肉餃子,和他聊了一整夜,幫他穿得像小時候一樣。 當他離開時,他的父母站了很久,在雨中看著他。 在車裡,他一直憋著的淚水流滿了臉。

1988年10月,張克輝夫婦隨父母到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考察。 圖:《兩岸戀愛》(張克輝著)。

20年後,他將這一切寫進了自傳體劇本《乙個台灣人的海峽兩岸戀》。

當時,他已經離開福建,調到北京,當選為中華全國台聯會長,不久又當選為副主席、主席。 除了繁忙的公務外,他又回到了對文學的熱愛。

李敏寬,後來擔任***副董事長,1997年調任***秘書長。 他回憶說,張克輝說話和藹可親,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穩定局勢,化解分歧。 他非常喜歡寫作,儘管日程繁忙,但他仍在繼續寫作。 李敏寬記得,張克輝的飯桌很大,有一半堆滿了書,他利用每一點時間在飯桌上寫字。

《乙個台灣人的海峽兩岸戀》講述了乙個台灣少年在1928年和1948年的成長故事,以及這個普通台灣家庭在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

1999年初夏,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黃丹接到合作夥伴中國電視劇集製作中心的劇本,問他是否願意參與改編。 他一看就吃了一驚,作者正是時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委員會主席的張克輝先生。

黃丹和同事們從南到北採訪了一大批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老台胞,然後到台灣進行實地採訪,在張克輝的劇本和散文集的基礎上重新設計。 張克輝忙於公務,卻趁著全程在路上的時間,去福建開會,和黃丹等人詳細討論劇本。

該片於2003年正式上映,被命名為《台灣往事》。 擅長拍文人片的鄭東天擔任該片的導演。

他在導演的闡述中寫道,首先必須有乙個概念,那就是以往影視作品中呈現的台灣人,其實都是1949年左右從大陸來的外省人,而這些人實際上在台灣只佔12人左右,80多人是從大陸搬進來的本地居民, 尤其是福建,明清時期。而《台灣往事》的主角,和張克輝一家一樣,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是地道的中國人。

鄭東天說,如果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這部電影是一部“顛倒過來的《城南舊事》。 《城南往事》是乙個小時候住在北京的女孩,老了後回憶起童年的北京,而《台灣往事》則是乙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男孩,講述了大陸對台灣的記憶。 當然,這兩段記憶是不同的,但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一種懷舊的悲傷,用林海音的話說:不去想,不忘。

鄭東天曾經去台灣參加乙個學術研討會,去後感覺“好像沒出門似的”,不需要換語言,也不需要倒時差,可以和計程車司機隨便聊聊,而且他熟悉了作為客人吃飯的習慣,親切到就像去別人家上門一樣。 這種感覺,別說去國外了,就算是去香港,那時候也不會有。 他認為這就是文化。

《台灣往事》在2003年金雞獎上被提名為最佳影片,但最終只獲得了最佳**獎。 根據《電影藝術》上一篇文章,很多評委認為,結尾部分是一道硬傷,母子倆在日本的重逢,或許是為了體現超越歷史的寬廣胸懷,但這種待遇是一種對民族感情的傷害,本來可以當成在香港相遇來處理。

對此,原著編劇張克輝寫了《台灣往事的一封信》來探討這一觀點。 他寫道,台灣和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台灣人在日本的親戚和朋友比在香港多得多,在試圖與親戚見面時,使用他們是很自然的。 而且,當時香港有大量的台灣情報人員,選擇在日本見面也是出於安全考慮。

我寫這封信的時候,北京市委原主席來拜訪,張克輝問他是不是第一次見到台灣的親戚,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東京! 我乙個被台灣大學開除,被台灣當局通緝的人,怎麼敢去香港! ”

老朋友陳紅打來電話,張克輝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 陳紅也是台灣老同胞,曾在**編纂局擔任翻譯和審稿人,曾為***等領導擔任日語翻譯。 陳紅也回答說是在東京。

經過這次親身調查,張克輝在信末肯定地寫道:“《台灣往事》結尾處的處理,不是刻意站在歷史之外的高處,而是基於客觀現實的必然選擇,脫離了歷史的真相,反而顯得人為。 ”

“不言而喻的誓言”。

張克輝的文學衝動失控,他寫了劇本《尋找》。

《尋》的原型之一,正是上面提到的陳紅。 陳紅曾給張克輝看過一本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畫了幾朵玫瑰,下面還寫著一首短詩,大意是我們馬上就要分開了,期待早日重逢。

這本書是陳紅的台灣女友在他們分開時送給他的。 1946年,兩人訂下婚約,要求陳紅在復旦大學學習後回台完成婚姻。 然而,到1949年,一條海峽切斷了他們的聯絡。 兩人被迫斷絕婚姻,組建自己的家庭。 姑娘一直把陳紅癱瘓的母親當成義女來照顧,還穿麻布孝道送父送死。 1980年,兩人終於在東京重逢,陳紅跪下感謝她深厚的情誼。

張可輝本人也有一段難忘的初戀故事。 他在家鄉彰化有女朋友,兩人從未牽過手,“是純潔的愛情”。

在廈門大學讀書期間,他寫了一首詩《大海的另一邊》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像一首驚嘆的小夜曲,腳下的水波吟唱。 臨近黃昏時分,海邊,我獨自坐著,凝視著紅海,不自覺的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忽然想起了遠在大海彼岸未說出口的誓言。 這種關係在1949年後也戛然而止。

這種圍繞張可輝的尷尬愛情故事並不少見,他將這些故事編織進了劇本《尋尋》。

2006年11月,由張克輝編劇、劉恆改編的電影《雲水歌謠》上映。 在劉恆看來,這部**不是一部主旋律電影,而是一部浪漫愛情電影,表現了一種為他人著想的愛,這是上一代和這一代的愛情的區別。 通過這種自我犧牲的愛,人心中的善良得到了釋放。

在此期間,張克輝還完成了電視劇集劇本《梅州島》。 梅州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是媽祖的故鄉。

張克慧的祖母是一位虔誠的媽祖信徒。 他在台灣的時候,奶奶每年都會帶他去彰化南瑤宮祭祀媽祖。 1948年夏天,他收到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家人要求他結婚後才去,但他拒絕了。 第二天,奶奶帶他去南堯宮問媽祖。 她跪在媽祖雕像前默念,然後扔了很多,一連扔了三個“聖杯”(表示可行),沉默片刻後說:“媽祖被批准了。 ”

1960年,我的祖母因病去世,臨終前,她不停地呼喚他的名字:“你為什麼不回來看我! 但她始終相信她的孫子會沒事的,因為馬祖的恩典允許他去大陸學習。

張克輝在福建工作時多次前往梅州島,當時每年有十萬台胞來到梅州島媽祖廟拜香。 他一直希望有人能創作出關於梅州媽祖的文藝作品,因為有句話說得好,有海水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就有媽祖廟。

1999年,《梅州**》報道了一位台灣青年在海上漂流十多個小時後,在湄洲島被七名漁民救起的故事。 中華全國台聯副會長陳貴州的人生經歷,也給了他創作靈感,陳貴州就出生在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貴州”號船上。

2005年3月,張克輝的電影文學劇本《梅州島傳奇》在《梅州**》上發表。 這部作品後來被改編成22集的同名電視劇集,於2007年播出。

為謝雪紅正名

2006年,張克輝離開了領軍位置,但他心裡還有一件事:要寫謝雪紅的故事。

謝學紅是**(全稱“台灣民主自治聯盟”)的創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是一位傳奇人物。 和張可慧一樣,她也是台灣彰化人。 張可慧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聽說過關於她的傳說,在當時的台灣人眼中,那些因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入獄的人都是英雄,謝雪紅就是這樣的形象。

張克輝只看到了謝雪紅。 1957年秋,她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視察福建,在福州會見了一些台灣同胞。 張克輝出席了會議,但時間很短,交談很少。

謝雪紅曾領導台灣“二二八”武裝鬥爭,90年代“**勢力將她奉為”**之母“,台灣有人高喊”**台聯沒人敢寫謝雪紅”。 作為一等的領頭人,他不能糾正創始聯盟主席的名字,這讓張可輝感到尷尬。

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收集有關謝雪鴻的資訊。 他採訪了許多**老前輩,閱讀了不少關於謝雪紅的著作,包括《謝雪紅自傳》、《我的半條命》(謝雪紅口述、楊克黃抄本)、《翁澤生傳》(何池)、《吳克泰回憶錄》、《台共回憶錄》(王萬德口述)、《謝雪紅評注》(陳方明)、《乙個台灣人的軌跡》(楊國光日文版)、 《未歸的臺共鬥志》(蘇信)、《台共秘史》(黃世橋)、《我的世紀》(董竹軍著)、《二·二八復辟》(楊都總計)、《臺中風雷》(顧瑞雲著)、《與二八》(王曉波主編)、《二·二八事變第一主角》、 謝雪紅》(徐宗茂主編)、《日本共產黨史》(日文版)等,以及周青、林東海、季朝奇一些困擾他的問題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他提議劇本應以中共1986年在謝雪紅骨灰安葬儀式上發表的《謝雪紅生平》為藍本,大家都同意了。 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寫完劇本的初稿,經過廣泛的諮詢,他做了幾次修改。

2006年12月,近8萬字的電影文學劇本《啊! 《謝雪紅》由台海出版社正式出版,闡明了謝雪紅的歷史和**的創作。 但是,該節目尚未搬上銀幕。 **原副董事長李敏寬覺得這太可惜了。

2009年5月,張克輝來到位於台灣彰化市慈秀路502弄的祠屋拜祖先。 張克輝在筆下多次提到這座豪宅。 圖中的新內容。

“文學界的菜鳥”。

年事已高的張克輝,也成為了台灣的“文壇菜鳥”。

2010年,他的散文集《兩岸心:兩岸之戀》由台灣九歌出版社出版。 在序言中,他寫道:“童年的點點滴滴,沉澱在台灣這個最美麗的故鄉,在異國他鄉長期生活的寂寞中,在渴望傾訴卻無法傾訴,在渴望見到卻無法見面時,傾注在筆下,而這一頁稿紙彷彿瞬間蛻變成一位慈愛的長者, 乙個兒時的玩伴,乙個年輕的朋友和......他們靜靜地坐著聽我說話。”

2010年9月,張克輝夫婦進台參加讀書會。 這是他第三次登上舞台。 第一次是在1993年,當時他時隔45年終於登上舞台,為父親哀悼。 第二次是在2009年,他作為中國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系廖憲昊教授、作家李昂、律師徐文斌出席《海峽之心,兩岸之戀》讀書會。 廖憲昊說這是一本“文學之書、知識之書、幽默之書、和解之書”,看完後眼眶都紅了。

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張克輝的**作品《農夫》首次被收錄。 離開廈門大學後,他儲存的《立星日報》丟失了,後來他到處尋找這份舊報紙,卻找不到他作品的兩份副本。 沒想到,這份手稿竟然被《立星報》主編楊逵儲存下來。 楊逵去世後,他的家人將他的遺物捐贈給台南的台灣文學館,但博物館只知道作者“張有一”是“銀鍾會”的作家,卻不知道張有義就是張克輝。 後來,這收集到的資訊上網後,張克輝才知道他的手稿又出現了。 他請朋友幫他抄寄,他把作品重新翻譯成中文,收錄在書中。

這一次,張克輝也專程南下,在台灣文學館看到了時隔65年的《農民》手稿。 他撫摸著信封保護的手稿,捂著臉頰說,心跳得厲害,多謝楊逵! 他還象徵性地將手稿正式捐贈給台灣文學館。

海峽之心,兩岸之戀》也以《8000美元的故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5歲之前,張可輝一直由乙個溼奶媽照顧,小時候,他甚至以為溼奶媽是他的親生母親。 2009年第二次去台灣時,他回到彰化拜祖宗、掃父母的墳墓,母親的兒媳強迫他給他一張8000元(相當於5元)的旅行支票50,000元人民幣)。原來,護士臨終前留下遺囑:“有怡一定會回來看我的,不管我當時是否還在,你都要和他分乙份家裡的財產。 張克輝毅然決然地把錢還了回來,但他寫道,他永遠不會忘記母親家人的恩情。

濕漉漉的護士喜歡彰化滿山的百合花,家裡總有幾朵百合花,小枕頭上繡著百合花。 在海峽兩岸隔離期間,他聽到了溼奶媽去世的訊息,熬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來到海邊,趁著退潮把一束百合花扔進了海浬。

終其一生,張克輝一直愛著百合花。 對他來說,百合花的香味似乎是一種持續一生的香味。

1949年,他在福建安溪打游擊戰時,在戰鬥間隙寫了30多首和歌,可惜全部失傳,能大致記住的只有兩首。 這兩首歌都是關於百合花的。 其中一條是這樣寫的:

山的黎明。

它有一種淡淡的香味。

進入我的心。

一朵百合花。

出擊前開啟。

感謝宣傳部提供資訊。 本文還參考了黃丹、宗安國主編的《台灣往事——一部電影的誕生》,以及張克輝撰寫的《兩岸愛情》

2024年發行1.29.《中國新聞周刊》第1127期。

雜誌標題:張克輝的文學史。

記者:黃偉.

相關問題答案

    國家領導人的花卉印象

    朱先生是新中國的三位偉人,他們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無私地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然而,即使是偉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愛梅花,愛秋海棠花,朱先生對蘭花傾心致志,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先說說 對梅花的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駐紮在武漢,每次都住在東湖梅嶺號別墅。據說,這裡除了中南海,這裡是 居住時間最長...

    哪些國家領導人對加密貨幣做出了重大承諾?

    少數世界領導人在其任期內或競選期間公開支援數字資產。儘管這項技術相對較年輕,尚未作為政治問題進行全面測試,但許多候選人已經將他們的受歡迎程度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聯絡在一起。現在,作為前薩爾瓦多人競選下一任期,Naib Bukele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直言不諱的加密貨幣國家領導人。他領導了一項立法措施,使位...

    歐亞經濟聯盟國家領導人簽署了經濟發展宣言

    新華社聖彼得堡月日電歐亞經濟聯盟 歐亞經濟聯盟 領導人日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簽署了經濟發展宣言等檔案,為進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俄羅斯總統普京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 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等出席了會見。雙方討論了過去幾年歐...

    他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他的妻子是部長,他的兒子也是部長

    生於年月,湖南寧鄉縣潭子沖人,是我國近代史上的傑出領袖,一生傳奇。從歲參加革命,到歲當選北方局書記,再到歲公升任最高層,他為中國的民主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和突出貢獻。的早年生活並不富裕。小時候,他長期在寧鄉的一所民辦初級學校接受教育。然而,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表現贏得了...

    紅西路軍出身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領、部長名單

    參加紅西路軍遠征河西,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人 年至年,共有名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人 上將人 上將人 中將人 少將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人擔任共和國部長。共犧牲團級以上烈士人,其中軍級人,師級人,團級人。一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年月日生於湖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