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非遺、歡年、在非遺中尋傳統文化,匯集全國21個省市200餘件精選非遺專案,龍年非遺藏品仍在祥河縣國安市第一城向公眾開放, 這幾天是河北省,並將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對於我們為什麼不斷收集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藏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理念之一就是為人們創造乙個新鮮、有生命力的非遺沉浸式空間。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左一)在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據悉,龍年非遺收藏由文化和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廳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廊坊市人民、中信國安集團聯合舉辦。
洶湧澎湃的訊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組織的跨年非遺徵集活動是三年前的第一屆,年度非遺徵集活動首次與河北省有關方面聯合舉辦,並於湘河縣元首首轉入線下, 河北省,在國安市第一城開幕,匯集了來自21個省市的200餘件精選非遺專案,在龍年非遺收藏中展示了隱藏在閨房深處的諸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選擇在湘河縣國安市第一城開幕?在這樣乙個規模巨集大、中國式的仿北京建築園林中,與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品進行了哪些有效的結合和創新?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王曉峰:這次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就是為了讓人們過上乙個繁榮的春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找到傳統一年的記憶,體驗、參與和感受傳統一年的氛圍。 其實,國安第一城是模仿明清時期京都的城牆風格,按照1:1的比例還原了老北京“九內七外”的城牆格局,這個場景是漢化的,是中國傳統的建築群,國安第一城的領導們也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 這也是他們非常需要的工作。從我們最終的展示來看,我們確實在第一城市國安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所有的文化符號都非常非常符合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形式,所以可以說,今年的春節真的在乙個城市裡創造了乙個充滿春節風味的場景, 讓大家沉浸其中,度過乙個歡快多彩的農曆新年。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澎湃新聞:這種非遺藏品融合了中國南北非遺,彰顯了新年的味道,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您認為這些活動在促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將發揮什麼作用?
王曉峰:我不僅走過了這個非遺收藏,從開始的策劃到現場的布局過程、施工過程,一直到之前的準備和演練,我們在除夕三十天在這裡過年,因為我們龐大的收藏品其實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月8日到1月20日,中間有十天左右的拍攝時間,我們先設定了非遺收藏,組織了非遺傳承人,並在**電視台的大布景上拍攝了一場派對,這個晚上叫“新年非遺之夜”, 2月4日播出,後來多次重播,這個節目給大家呈現了濃郁的賀年味,非常感人。節目呈現了一批以非遺為背景的創新性、綜合性節目,同時通過營造沉浸式市場氛圍和強烈的互動體驗,以獨特的匠心為觀眾觀看節目帶來新的可能性。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該節目的播出覆蓋了超過5000萬觀眾,掀起了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慶祝新年的熱潮。
新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夜“現場。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我覺得這個節目很成功,春節期間大家都非常喜歡文娛活動,如何更好的將這類活動與非遺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呈現非遺,並且以更生動的形式呈現,然後我們就想到了非遺收藏來做。 這一次,我們是在一條街上,在市場裡,在人們沉浸其中的空間裡,讓傳承人、演員和人們面對面,形成一種互動,大家真的沉浸在新年的感覺中,這種形式是我們的第一次創作,也是一種創新。 這種創新似乎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呈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同時又找到了新年的樂趣,是傳統新年的樂趣。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新年非遺之夜”的很多節目都是原創的,舞蹈《一線一雕,同乙個世界》是根據福建蔡漆線雕刻的同名作品改編的,歌曲串燒《我的家鄉好吃》盤點了四川、天津等五地的非遺美食, 並演唱《舌尖上的中國》,其中有20多首原創歌曲,讓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被收錄、傳播和表達,增進了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我們在談到增強文化自信時,前面也說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增強文化自信,要讓人民群眾在精神上更加充實。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澎湃新聞:這也可以說是乙個新的開始,特別是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的創新形式上,我們看到,這些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方面注重了很多組合, 一是地域的結合,二是傳統節日的結合,旅遊的結合,哪個更重要。
王曉峰:是的,我們協會現在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變成了一系列的事情,變成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動。 我們的理念之一,就是為人們創造乙個生動活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沉浸式空間,讓老百姓了解我們的文化,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熱愛它,共同保護和傳承它,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一代,如果我們對過去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接觸,就很少有深刻的理解,只有沉浸其中,了解它,接觸它,對於我們的文化,傳統文化,才會體會到它是如此偉大,如此迷人,他們會愛上它,會參與其中, 那麼我們的保護工作就容易辦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工作方法。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澎湃新聞:有句話叫“寓教於樂”,可以說是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了樂趣之中。 像以後,除了與春節結合,比如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也很重要,未來傳統節日的結合會不會有更多的想法?
王曉峰:是的,我們之所以選擇春節這樣的節日,之所以選擇春節這樣的大節日來做這樣的活動,其實就是因為在這種節日活動,這種傳統民俗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 你看春節,從吃、穿、玩、玩,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東西都高度融入了春節,如果你在這種時候從事這種活動,也許老百姓就能從中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感受到我們的根源。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河北中旗演出。
澎湃新聞記者:我看到很多中小學生參加演出,他們表現得非常好。
王曉峰:我們說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保護和傳承,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而且要在傳承人中。 在傳承人身上,我們覺得核心是年輕一代和後代,所以文化和旅遊部近年來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比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校園,從小學到中學,讓很多年幼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到非遺, 他們參與、學習、了解、了解,這項工作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然後我們協會也做了青年傳承人的支援工作,還有乙個專門的扶持計畫叫“青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重點是幫助和促進年輕傳承人的成長,這些努力的根本目的實際上是讓年輕一代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記住我們的傳統,認識並自覺積極地保護和傳承它。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計畫,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讓全社會都關注起來,從而幫助非遺傳承人成長,讓更多的人關注、熱愛和參與到非遺中來。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並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傳承。
草原民間藝術家。
貴州丹寨蠟染。
澎湃新聞:近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啟用和利用方面策劃了大量活動,做了大量宣傳工作,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王曉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策劃的活動非常豐富,每年都有大型主題活動,比如一年一度的非遺年會、新年非遺聚會等。 其實,今年是新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的第四年,前三年都是因為疫情。 此外,我們還將有很多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如區域活動、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大會,例如,在客家群、江西、福建、廣東、客家生態文化保護區舉辦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晚會,屬於區域性活動。 還有一些主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的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度假區,我們會繼續做這項工作,因為我上次也說過,這項工作很有意義,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這些旅遊空間, 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一方面豐富了旅遊業,參與了一些專案,讓遊客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真正的樂趣,同時,非遺專案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這是乙個雙贏的局面,所以我們在推動這項工作。此前,我們在貴州丹寨、江西仙女湖也做過類似的專案,我們將繼續擴大,讓更多的景區、更多的旅遊空間和旅遊目的地,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提公升這些景區的魅力,擴大其影響力,同時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 繼承和傳播。
貴州丹寨蠟染。
龍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收藏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也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對外交流展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計畫嗎? 古琴、崑曲、木卡姆、蒙古族祖宋等作品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為推動中國人類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應用採取了哪些新思路和新舉措?
王曉峰:中國為推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也是第乙個參加《公約》的國家,到目前為止,中國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數量最多,有43個專案,是世界上最大的。 今年申報的專案以未來官方公告為準。
澎湃新聞,欲瞭解更多原創資訊,請**“澎湃新聞”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