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國內汽車晶元的生產率僅為10,未來10年或將自主制定標準
大家都知道,到2023年,中國的出口量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出口量超過500萬輛。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遙遙領先,到2023年銷量將達到949萬輛,滲透率在30%左右,成為全球市場領導者。
然而,眾所周知,儘管中國汽車工業正處於繁榮時期,但汽車晶元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危險,因為這些晶元大多依賴進口。
日本**《日經中文網》報道稱,儘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可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大公司佔主導地位,而中國國內市場只有10%左右,即90%依賴進口。
在這些晶元中,功率半導體和功率半導體晶元可以在國產,而在自動駕駛等高階晶元中,這一比例不到5%。
然而,根據日本的乙份報告,中國在汽車晶元方面也有相當大的計畫。 一方面,計畫到2025年制定30多種汽車晶元的技術標準; 到2030年,為70多種汽車晶元建立獨立標準。
這個計畫包括推動企業之間的合作,在未來十年內用國產晶元取代國外晶元,同時建立不受美國等國控的國內**鏈,讓國產汽車不用擔心晶元卡住。
事實上,業內人士也表示,即使中國造車實力強,晶元也是弱點,一旦卡住,後果將非常嚴重。
與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對晶元的需求更大,從最初的5000台到現在的3000臺,此外,新能源汽車在效能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自動駕駛系統和智慧型座艙,都需要高階晶元,但這些晶元都需要進口。
因此,中國要想成為汽車強國,就必須解決晶元問題,這是必須的。 現在中國正在抓住機遇,從燃油車轉向電動汽車,但制定標準、提高自給率、建立安全鏈確實勢在必行。
否則,中國的汽車發展真的是"高聳入雲的天空"就像一些國產手機,雖然是分批進入國際市場的,但隱患很多,只要一批晶元出來,就可以直接上街了,你怎麼看?
接下來,我們會效仿日本的**宣告,為國產車設定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