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錄了自己舉辦的展覽,對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的評論,以及每幅畫的創作過程......這讓瑪麗亞在日記中越來越可信。
吳梅. 在19世紀下半葉,女性一定很難根據她們的畫作的名字獲得榮耀。 當時,西方藝術界呈現了一群英雄爭奪霸權的場景,我們可以從一本書中讀到這一幕的線索,那就是《榮耀的渴望:才華橫溢的烏克蘭女藝術家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的日記》。
這本書的長標題已經揭示了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這是烏克蘭女藝術家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Maria Bashkiltseva)撰寫的具有獨特態度的日記彙編。
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出生於2024年11月11日,《嚮往榮耀》的第一篇日記寫於2024年1月,當時瑪麗亞還不到13歲;最後寫日記寫於2024年10月20日,此後瑪麗亞因患上無法治癒的肺結核而無法再舉筆,11天後,即2024年10月31日,小女孩在她24歲生日前11天去世。
如果從她開始寫日記的那一天起,瑪麗亞就有了成為一名畫家的想法,那麼她出生的時間就錯了。 從2024年到2024年,在她的日記中,我們反覆讀到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Maria Bashkiltseva)參觀展覽的訊息,以及她對同時代畫家和繪畫的精彩評論。 莫羅特、公尺勒、布列塔尼、達揚、薩金特、熱維斯......這些久經考驗被證明是世界頂級畫家的名字,出現在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的筆下,見證了這位想成為畫家的年輕女孩非凡的眼光和洞察力,也告訴我們,她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在人群中的男畫家之間找到一席之地。
事實上,畫家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成功了,迄今為止,她的許多畫作已被世界各地的畫廊和博物館收藏,例如布面油畫《自畫像》被法國尼斯儒勒·舍雷特美術館收藏,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油畫《柔軟頭髮的女人》, 俄羅斯,布面油畫《讓·雅克》收藏於美國芝加哥紐伯里圖書館,木上油畫《霧》收藏於奧地利麗城博物館,雕塑《娜烏西卡的痛苦》收藏於美國芝加哥紐伯里圖書館,雕塑《娜烏西卡的痛苦》......在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她的一些作品被私人收藏,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銷毀,這表明在世界上生活不到 24 年的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成功畫家的地位。 然而,與她在日記中寫的畫家相比,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今天不那麼出名。 所以,這是因為印在書名上的一句話,“我想要什麼?啊,你很清楚,我所渴望的是榮耀!“當我讀《榮耀的慾望》時,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這顆星星的光芒——當我讀到她與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幾封書信時,我以為這本書之所以讓我讀起來特別愉快,是因為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除了她對繪畫藝術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願意拿起筆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讓乙個自視甚高、勤勤懇懇、愛惜羽毛、略帶嫉妒的女孩,被女孩自己出色的文筆重獲新生。
尼斯——我認為尼斯是乙個流亡者。 首先,我必須組織我的日常練習,包括幾個小時的......與不同的教授只要看到這片土地,我就有人格的力量,有忍耐生命的力量,耐心等待來年。 然後呢?然後就在這時!我發誓,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我會充滿希望......我從未失去勇氣。 這段話出現在《嚮往榮耀》的第12頁,這本日記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也就是說,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在寫這篇內心獨白時還是個小女孩,2024年5月6日,還不到13歲。 乙個13歲的女孩會對自己有如此高的要求,可能每個讀者都會認為這也許是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的心血來潮,但一頁一頁地讀《嚮往榮耀》,乙個自律不懈的瑪麗亞,通過她對藝術展覽的記錄、對繪畫的評論、對她正在閱讀的書的評論,以及繪畫的創作過程, 越來越可信地站在她的日記中。
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去世後,在男畫家唱主角的時代,她獲得了自己最渴望的畫家的榮譽,“萬事俱備,但我一定不在”,簡體中文版該書的編輯特意在封面上選了這句話,大概是為了強調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的自信。 然而,我讀出了隱藏在其中的不甘和遺憾。
書名是《嚮往榮耀》,書中的文字也充滿了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在嚮往榮耀的過程中一步步努力,但我喜歡《嚮往榮耀》,但更何況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在日記中毫無保留地透露了自己的真實氣質,讓站在21世紀的我們才有可能回首乙個小女孩的一生。19世紀下半葉。“我穿上了一件綠色的長袍,我的頭髮是金色的,我的膚色是白色和紅色的,我看起來像天使一樣美麗”......和所有小女孩一樣,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也愛臭美,在聽說在同乙個工作室學習繪畫的同學之前或比自己更高階別獲獎後,她在日記中喃喃自語的那些話,讓我們讀到,自律自信的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畢竟是乙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 只有這樣,“只有我,我一定不在”,小女孩嘆息的不僅是指尖的榮耀,還有不得不離開的無奈。 生活是那麼美好,但她卻不得不過早謝幕,這是瑪麗亞·巴什基爾采娃最大的遺憾,這種悲傷讓人在讀書的後面看封面上的她的自畫像,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想放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