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聲稱已經將Su-30 MKI完全本土化
印度空軍司令喬杜里最近表示,經過重大現代化改造後,蘇-30 MKI戰鬥機的本土化比例達到78%,這種情況不被視為“俄羅斯生產”。 然而,俄羅斯專家嘲笑說,印度在這一領域的進展仍然遠遠不如中國自己的殲-11B和殲-16。 印度用“印度產品”取代了Su-30 MKI上的電子系統,雷達,飛彈,但一些關鍵部件,如發動機,仍然沒有取代俄羅斯提供的原始裝置。 儘管印度聲稱其改裝可與蘇-35相媲美,但俄羅斯專家認為,印度似乎只是從國外進口的,並沒有完全吸收和使用。 雖然印度已經進行了更高層次的裝備改造,但大部分還是依賴國外技術,不是“國產化”。
Su-30 MKI裝置的更新以及印度期望的結果。
印度為蘇-30 MKI戰鬥機配備了一套全新的裝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Verupak S波段有源相控陣,它利用以色列的先進技術,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2000個TR部件,可以實現400公里的有效偵察。 此外,印度還準備更換Su-30 MKI在駕駛艙內的觸控螢幕顯示器和新的數字計算機。 更新後,蘇-30 MKI還將配備多種國產飛彈,如“魯德拉姆”防空系統和“無畏”遠端亞音速巡航飛彈。 雖然這**具有很強的威懾作用,但由於其體積較大,只能攜帶Su-30 MKI。 印度希望使用更新的裝置來提高Su-30 MKI的作戰效能,從而對中國以及巴基斯坦等鄰國構成威脅。
印度本土生產與中國國內生產的侷限性及其比較.
然而,俄羅斯專家相信印度的國內生產水平還不夠高。 印度所謂的“國產化”,其實是靠外國科技和進口裝備,無法與中國自己研製的殲-11B、殲-16相提並論。 例如,當中國擁有自己的AESA雷達時,印度的Virupaksha就達不到標準。 俄羅斯專家還表示,蘇-30 MKI的關鍵動力裝置是印度尚未解決的關鍵問題,但中國擁有與之匹配的“太行”發動機。 因此,無論從科技還是自主研發的角度來看,印度國產戰機與中國都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印度的航天工業面臨兩難境地。
印度的航空業已經很久沒有回公升了。 印度人對“本土化”的理解不高,沒有建立完整的產業體系,往往只是簡單地將成熟的科技成果拼接在一起。 印度的“風神”戰機和公尺格-21F戰機都屬於這一類,雖然他們聲稱自己的產品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歐美進口。 因此,儘管經歷了70多年的艱苦歷史,印度的航空航天業仍然處於停滯狀態,從未進入完全發展的時期。
結論:印度聲稱Su-30 MKI已經完全國產化,而實際上印度只有在更換一些裝置後才依賴外國技術。 與中國自己研製的殲-11B和殲-16相比,印度在這方面的進步顯然還不夠,一直沒能解決蘇-30 MKI最關鍵發動機的關鍵問題。 與此同時,印度在空間部門的發展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它缺乏自身發展和發展的力量。 印度國內的製造水平並不高,僅靠從國外組裝一些先進裝置是無法與中國的飛機相提並論的。 因此,印度蘇-30 MKI的“國產化”實際上只是簡單的組裝和改進,無法與其他國家的本土發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