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林界裡,要說群戰場面,就不得不提《六大宗門圍攻光明峰》和《少木山之戰》。
單從劇情推廣來看,松室山之戰更是引人注目,原著內容的高潮是一波又一波,所以這一幕也是很多電視劇集版本的重中之重。
由於版本眾多,難免要對比一下,今天我就用最有名的四個版本來對比一下,看看哪個版本還原得最多。
這個版本的喬峰由吳壯元梁家仁飾演,而年輕的黃日華則飾演徐珠。
其中,喬峰領著燕雲步行進入,氣場弱了不少,只好騎著高頭馬。
不過,考慮到當時的資金和現實條件,這種出場方式已經是最受歡迎的了。
梁家仁雖然在後期淪為一招,但也是當時金庸武俠劇的知名男主。
他身後的第一排士兵由周星馳飾演,是人的創造。
這個版本的《松室山之戰》只用了一集就播出了,所以內容刪減了很多,打鬥場面一般。
人煙稀少的武林人,再加上簡約的布景和光滑的水泥地板,都很容易讓人玩。
不過,這個版本對慕容福的刻畫非常還原,所謂北喬峰,南慕容,其實原著中慕容福的武功還是很強的,基本可以和喬峰打300個回合。
所以這個版本中的慕容復和喬峰也是一場激烈的戰鬥。
最後,蕭遠山和慕容博的講解也比較匆忙,掃地僧也走過場,沒有把重點放在刻畫上。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這個版本已經盡力了。
這個版本的黃日華,是很多70後、80後最愛的版本。
喬峰、段譽、徐珠三兄弟也是最經典的三人組。
在這個版本中,喬峰的戰力已經到了崩潰的程度。
加上專屬音訊,他一敵三把游坦之打得自我隔離,然後又把慕容復和丁春秋一腳踹了過來。
原著中,喬峰和慕容復、丁春秋和游坦之各自嘗試了一招之後,都覺得這三個人都有獨本的本事,如果是一對三,遲早會輸。
所以,黃日華的版本完全把喬峰刻畫成戰神,與原著大相徑庭。
觀眾看得實在是太爽了,但喬峰的戰鬥力顯然提公升了太多。
身後掃蕩僧的出現,讓眾人驚呼外面有人,喬峰的戰力大打折扣。
如果喬峰能夠輕而易舉的收拾掉慕容復等三人,那麼已經無法想象掃蕩僧的戰力有多高了。
不過,這個不足並不能掩蓋它的優點,演員們的出色表現讓這個版本成為非常經典的版本。
無論是王玉燕、鍾玲,還是馬夫人,都是非常豐滿立體的人物。
胡軍版的喬峰,一直是黃日華版的有力競爭者。
首先,內地版在場景、臨時演員、服裝和道具方面已經比香港版好太多了。
燕雲的十八騎士也達到了完美的還原,胡軍版的喬峰更是霸氣陽剛。
雖然他也是一對三,不落下風,但已經有些難度了。
而且我心裡很清楚,如果繼續戰鬥,我一定會輸。
好在徐珠和段宇的加入,緩解了喬峰的壓力。
張繼忠版的這三場攻打,達到了個人武術的特點。
喬峰的凶狠,段譽的優雅,還有虛竹的華麗,讓觀眾沉迷其中。
最後的掃和尚也刻畫得非常好,雖然沒有港版那樣的仙風骨,但你也能感受到大道的簡樸力量。
這個版本的女配也極好,乙個段正春的女朋友團就足夠提公升這部劇的收視率了。
更不用說阿朱子、王玉燕、穆婉清等美女了。
胡軍的版本其實對原著的還原程度最深,演員的演繹也到位,堪稱最完美的版本。
十年後,鍾漢良飾演的喬峰重新出現在大銀幕上。
這個版本可以說是難以形容,鍾漢良的小體魄根本支撐不住乙個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大英雄。
除了喬峰,其他兩兄弟也說不出話來。
再說了,這個版本的打鬥場面基本沒有太多的動作。
為了體現這些英雄武功的深奧,導演巧妙地運用了“氣功波”的形式來體現。
這些演員沒有武術功底,很多動作都做不到,所以減少了雙方的身體接觸,只靠特效來表現。
沒有硬橋和硬馬功夫展示,這個版本在手感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一段少木山之戰可謂枯燥乏味。
然而,這個版本的收視率卻出奇的高,成為年度**時段的冠軍。
看來偶像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
整體來看,胡軍版的《龍八部》是最完美的,無論是還原原著還是戲份排程,演員都非常平衡。
黃日華的版劇情緊湊,雖然有很多改動,但也自稱合理。
唯一的不足,就是對喬峰的刻畫太過神話化。
港版在喬峰身上用了大量的筆墨,甚至不惜把慕容復形容為大草包,其實和原著不符。
對於這四個版本的解釋,您更喜歡哪乙個?
歡迎大家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