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行委員會會同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人民共同印發了《長三角生態綠色綜合開發示範區試點建設指南》(土地利用、公共服務、 安全韌性(試行)“(以下簡稱《導則》第二階段),適用於試點啟動區(660平方公里)和示範區整體範圍(2413平方公里)均可參考實施。
《導則》第二階段遵循“跨域協同、生態綠色、質量示範、韌性與安全”的基本原則,明確了土地利用復合相容、優質共享公共服務、安全韌性市政公共設施三個方面。
2021年9月2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綜合開發示範區(生態環境、城市設計、綜合交通)試點初創區規劃建設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第一階段)發布實施,一期《指南》有效提公升了示範中國土空間開發建設質量區域兩年多。
《指南》第一階段是解決青島、嘉武、梧州等地標準不協調、不統一導致的功能不匹配、空間不協調、管理不精準等問題。 《指南》第二階段側重於跨領域融合、更高標準、城鄉協調和靈活適應。
根據《指南》第二階段,首先,在土地利用復合和相容方面,按照土地空間規劃全區要求,在示範區試點啟動區構建三級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從土地利用分類三個維度出發, 土地復合利用、強度分割槽和容積比,協調城鄉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協調人類活動的安排和自然資源管理的需要,提出適應性強的統一土地利用分類標準。
同時,圍繞土地保護集約化利用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需要,鼓勵土地復合利用,具有單一土地利用屬性的相容性和多種土地利用的混合性質,通過強度分割槽和容積率進行土地利用強度控制, 從而實現按實際功能利用、分割槽、分層、分類對整個區域的控制,促進城鄉建設用地功能復合相容,形成集約化、緊湊化、高效的土地空間保護利用格局。
土地相容性和土地混合利用是資源高度集中、資源高效配置的基礎和前提之一,這在全球城鎮化實踐中得到了證明,也是未來城市低成本、集約化、高效發展的方向。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秘書長宗傳紅告訴第一財經。
宗傳紅表示,從“土地空間”到“資源要素”再到“功能開發”,這個過程是不斷迭代、梯度上公升的,對土地空間的整體規劃為土地的綜合混合和高效利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排除了障礙。 未來要把握舞台特點,通過高質量的迭代,不斷打造“高版本”。
其次,在公共服務質量高、共享方面,《指南》第二階段提出,在跨區域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打破行政區域之間的界限,考慮城市、城鎮、鄉村公共服務要素的共建共享。根據15分鐘的步行距離,社會保障和公共管理八大模組將建立城鄉一體化、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系,完善跨域共建共享機制,讓城鄉居民享受平等、完整的公共服務。
第三,在安全韌性市政公共設施方面,《指南》第二期提出,按照“平時應急兩用”的總體要求,從市政公用系統、安全韌性、設施韌性和管理韌性四個方面,構建安全、韌性、韌性的城市空間格局, 強化社群作為提公升城市整體防災和抗災能力的前沿作用,合理預留應急空間和應急避難所等場所。
當前,高品質生活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城鄉居民在示範區享有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務,既是自身高品質生活的保障,也是示範區城鄉居民共享、共贏的融合形態的體現。 同時,提公升優質生活優先示範區跨區域發展水平,實質上打破了傳統區域發展中經濟先行的正規化,是中國式區域現代化的體現。 宗傳紅表示,在前一階段發展基礎的基礎上,未來,示範區的一些標準可以進一步完善,比如一些內容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開發和優化,包括實施“15分鐘步行距離”,構建小區和村落的空間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