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房地產調整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各種利好政策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可以看出,如果房地產不恢復到穩定狀態,那麼政策就不會停止。
從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訊息來看,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樓市已呈現出好轉的跡象。
2月2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 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銷售環比分別有56個和68個,分別比去年12月減少6個和2個。
今年第乙個月,新房***城市數量從2023年12月的7個增加到11個,這是近11個月來房價城市數量首次增加。
在看漲不看跌買房的心理影響下,隨著此類資料的增加,將有助於引導購房者買房。
樓市的調控一直是個難題,高層管理人員對樓市的態度似乎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過去,過度監管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低迷,而過度監管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過熱,兩者之間的平衡相當微妙。
近兩年,不少重點城市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樓市調控政策,採取購房補貼、降低購房門檻等一系列措施。 同時,抵押貸款利率的下降也吸引了許多購房者,因為這意味著購房成本的降低和每月還款額的相應減少。
然而,這些優惠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在很多人眼中,當時樓市的繁榮,與棚戶區的貨幣化和安置息息相關。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由中央和國有企業組成的“國家隊”房地產企業。
據介紹,2016年,徵地支出排名前15位的房地產企業中有8家屬於央企和國企,16個徵地總額超過100億元的專案中有9個被“國家隊”占用。
這些具有央企或國企背景、資金雄厚、品牌實力雄厚的開發商更受購房者的青睞,往往在樓市佔據較大優勢,這也給其他小型開發商帶來了競爭壓力。
為此,2010年,國資委向78家非房地產央企下達了“退房令”,要求其全部退出房地產。 但是,這一決定的實施比較困難,因為大多數央企資金雄厚,很難找到合適的接管人。
直到2020年1月20日,“退房令”才重啟,國資委下發通知,明確規範央企參投,不得涉足商業地產等禁止業務。
4年多來,“退房令”重啟效果顯著。 到2021年下半年,多家央企紛紛發出退出房地產板塊的通知,部分保險公司也不同程度地縮減了房地產業務。 這顯示了國家回歸央企和國企主業的決心,希望它們能服務更多的公用事業。
隨後在2023年2月中旬,**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檔案表示: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要嚴格,不同領域的中央企業要聚焦於自己負責任的產業領域,擴大有效和有意義的企業投資,同時發展實體經濟。
國資委還重申了“退房令”,國家不會放過房地產,但不會大力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防止房地產泡沫擴大。
然而,儘管重啟了“搬出令”,但要讓“國家隊”完全退出房地產仍然具有挑戰性。 短期內,他們肩負著穩定樓市的重要使命,也有望在樓市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仍需密切關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