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僅是汽車強國,也是半導體強國。 然而,僅僅一場預算危機,德國晶元生態系統就已經瀕臨滅絕!
目前,儘管歐洲經濟復甦緩慢,但德國仍主導著全球半導體產業。 然而,對德國的擔憂加劇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環球網此前援引訊息稱,自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做出裁決以來,德國**指出計畫變得混亂,外界對德國晶元補貼計畫議論紛紛。
該事件源於 11 月 15 日,當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定,德意志聯邦**將未使用的 600 億歐元抗疫貸款轉用於氣候和轉型 (KTF),違反了德國憲法。 結果,11月20日晚,德國財政部凍結了未來幾年的所有財政支出。 這意味著德國**早先承諾的所有計畫都將無效。
需要知道的是,德國正準備撥款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0億元人民幣)支援德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沒有人能想象這個計畫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德國《商報》稱,德國晶元生態系統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此前,德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晶元公司來建廠,並承諾提供200億歐元的補貼。 但現在,德國此前承諾的200億歐元將不會發放。 雖然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也曾表示,他絕對希望晶元工廠能夠按計畫建設,但晶元能夠在德國生產非常重要。
需要知道的是,在德國承諾200億歐元的晶元激勵計畫後,英特爾發布訊息稱,將斥資300億歐元在德國東部小鎮馬格德堡建建兩家工廠。 為此,德國**當時承諾向英特爾提供100億歐元的補貼。
此外,台積電、博世、英飛凌等晶元公司也準備投資100億歐元建廠,當時德聯邦**也承諾承擔50億歐元。 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采埃孚(ZF)也與Wolfsemiconductor聯手,後者正準備在德國薩爾州共同建設一家汽車晶元工廠。 現在這一切都被暫停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位熟悉台積電的人士透露,如果德國真的減少補貼,那麼台積電將調整工廠的條款。 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德國**在9個月內不提供補貼,那麼台積電將取消該專案計畫。
另一位晶元製造商高管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德國現在不僅僅是“歐洲病夫”,原來德國也是歐洲的傻瓜!
德國經濟學家公尺歇爾·豪瑟(Michel Huser)表示,預算危機對英特爾和台積電等外國公司來說意味著不確定性,德國現在正面臨“國家危機”。
事實上,不僅是德國,整個歐洲現在都面臨著半導體危機,想要擴大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 然而,在長期受苦的歐洲,沒有人不願意先邁出一步。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洲就一度佔據了全球晶元市場份額的44%,完全有可能與美國一較高下。然而,歐洲最大的錯誤是,2005年前後,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和尋求投資機會,歐洲企業開始將第一產業鏈轉移到東亞,結果,歐洲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現在,歐洲已經沒有機會生產尖端晶元了,因為歐洲超過50%的晶圓產能是180nm及以上,歐洲甚至沒有工廠生產22nm以下的晶元。 然而,現在全球市場正在轉向 5nm 以下的尖端晶元,歐洲正在看到趨勢的轉變,並渴望參與其中。
據歐盟統計,歐洲目前佔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不到10%,歐洲晶元現在嚴重依賴第三國最好的供應商。 如果再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或者地緣政治事件公升級,那麼全球**鏈條可能會中斷,然後歐洲工業部門將在短時間內消耗掉所有的晶元。 屆時,歐洲工業將瞬間陷入停滯。
除了錢的問題,其實歐洲也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
據統計,到2030年,歐洲半導體行業將有一半的工作崗位空缺,需要35萬人才才能使歐洲晶元市場份額翻番。 然而,歐洲有很多人才空缺無法填補。 因為德國半導體現在缺6隨著20,000名人才,以及28%的電氣工程師和三分之一的工程主管在未來10-12年內退休,歐洲的人才短缺將變得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