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One View Business製作。
由孟佳義撰寫。
由Wooden Fish編輯。
圖:茶貓
庫迪咖啡終於捲起了茶。
2月2日,庫迪咖啡第二品牌茶貓首店落地北京合生匯。
店內設計。 相較於庫迪的黑紅配色方案,茶貓以白色為主色調,用螢光綠來強調品牌logo,還在店內顯眼位置放置了乙個大型的“機器貓”展台。 招牌採用冷白光,店內使用大量暖光,同時茶貓還展示手工點餐區使用的原材料,與打出的“純杯”不謀而合,讓店面在眾多餐飲品牌中格外醒目。
在定位方面,茶貓的定位注重健康。 它專注於生葉鮮奶茶,專注於促進“健康”和“低熱量”。 同時推出超大杯活動公升級,全品茶飲規格為20oz(約591ml),超過了市面上大部分茶品牌的容量,符合年輕人追求“實惠”和“健康”的消費心理。 不過,與其他茶葉品牌相比,茶貓推廣的“茉莉翠豆芽”和“焦糖餅乾”並不是特別突出,而且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和可重複性。 開業期間,單杯茶貓**10元左右,吸引力很強。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感是茶貓最獨特的標籤。 1月3日,庫迪正式發布人機協同戰略,在全球門店大規模落地商用機械人應用。 在店內,消費者可以看到兩個青花相間的機械臂在工作,從取杯、製作、封口,全部由機械臂獨立完成,很多消費者表示“第一次看到機器搖奶茶”。 一檢視業務觀察發現,機械臂沖泡一杯奶茶大約需要35秒,一小時可以生產100杯左右。 據說速度還可以調整和加速,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
此外,庫迪告訴壹觀商務,機械臂的執行不僅可以保證配方配比,穩定產品生產標準,提高質量控制,還可以有效提高衛生質量,讓消費者體驗更好。 人機協同也提供了乙個新思路:只要原材料充足,機器裝置維護得當,查茂就很有可能實現7*24小時不間斷工作,甚至完全無人化銷售。
整體來看,茶貓是延續庫迪在市場頂端的低價策略,同時以健康和科技為主要賣點的新茶品牌。 到目前為止,第一波消費者反饋良好。
其實,新茶企業跨界做咖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咖啡跨境茶飲並不多。 在庫迪之前,只有星巴克和Manner接觸過茶。 其他咖啡品牌基本專注於咖啡,無意推出茶葉品牌。
庫迪為什麼開始泡茶? 在壹觀商務看來,主要是擺脫咖啡賽道的“體積”。
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知名咖啡品牌超過20個,咖啡賽道上不乏“私家咖啡館”和“定製咖啡”10,000家與咖啡相關的企業,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此外,還有多家跨境咖啡企業,東莞體育彩票推出“體育彩票+咖啡”,迪奧首家咖啡店迪奧咖啡入駐上海,同仁堂推出枸杞咖啡......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品牌可供選擇,庫迪需要找到吸引潛在消費者的方法,並與其他咖啡品牌爭奪受眾。
從門店數量來看,One View Business長期追蹤的連鎖咖啡品牌,從2022年底的21250家門店擴大到2023年底的38609家門店,增速為8169%,其中庫迪最多——每年新開近7000家門店,增速超過8000%。 許多品牌紛紛效仿,開始拓展業務版圖。
門店數量的迅速增加導致了積分的競爭。 對於咖啡品牌來說,產品的同質化程度很高,當產品不夠獨特時,消費者會選擇貼近消費者的人。 其次,還有對客戶的競爭,畢竟寫字樓裡可以塞滿多個咖啡品牌,但更多的消費者卻不能憑空創造出來。
從來看,去年2月,庫迪推出了“百城千店咖啡嘉年華”,瑞幸緊隨其後,推出了“萬店慶祝活動”。 德迪和Luckin's Blessing, Coffee**在2023年成功跌至個位數,不到10元。 極低的**也壓縮了利潤率,企業只能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效率,當“成本”無法降低時,就是企業另闢蹊徑的時候。
前期的快速擴張和低價策略帶來的不僅是客流量,還有門店倒閉。 一項商業觀察發現,許多咖啡品牌已經大規模關閉了門店。 據One View Commerce統計,Nova Coffee的門店數量比2022年底少了500多家; 太平洋咖啡經歷了大規模的門店關閉,門店數量減少了約100家; 此外,Seesaw Coffee、T97和Costa Coffee的總數也呈現負增長。
因此,在主賽道不斷內捲的情況下,庫迪必須找到新的增長曲線。 根據抖音生活服務發布的《2023抖音新茶飲賽道專題報告》,新茶飲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增長,這顯然具有投資價值。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曾表示,咖啡與新茶飲料的“跨界”是正常的市場現象,體現了行業內部的競爭與創新,也見證了茶與咖啡兩大飲料之間的競爭。 茶貓可以豐富庫迪的產品線,增加品牌吸引力,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
畢竟,在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咖啡和茶的消費群體存在一定的重疊。 在一定程度上,庫迪的愛好者會支援茶貓的發展。 同時,茶貓還可以觸達之前不喝咖啡的同學群體,幫助庫迪擴大品牌影響力。
然而,茶道比咖啡更不穩定,茶貓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從門店數量上看,宜蘭商業長期跟蹤的20個新茶品牌中,有103783家門店,遠超咖啡。 別說消費者了,各大茶葉品牌基本上都在股市競爭,尋求增量增長成為同樣的需求。 作為乙個新興品牌,茶貓應該如何爭取積分優勢,又該如何從其他品牌手中“搶人”?
其次,低價茶並不稀缺,甚至還細分為3元一**的帶子,每個帶子都有很強的品牌,目前還不知道新來的茶貓能不能打敗老員工。 同時,低價策略降低了利潤率,對第一連鎖的要求更高,咖啡連鎖和茶葉連鎖有一定的差異,過去的經驗難以直接應用。 相較於其他長期培育的茶葉品牌,尤其是同樣以低價著稱的公尺雪冰城,茶貓面臨的挑戰不小。
第三,從運營角度看,茶葉行業的各種活動層出不窮:“三天一小聯合,五天一大聯合”奶茶聯名; 給奶茶貼上“國潮”、“健康”等一系列社會標籤,在包裝和概念上玩弄花樣; 就連把珍珠奶茶店裝修得越來越精緻,好不好吃都無所謂,關鍵是要“走出電影”。 茶貓能否在八邊混戰中“血戰”,就看它在營銷中發揮得有多好。
總之,茶葉市場的競爭只會比咖啡賽道更激烈,茶貓想要贏得一席之地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