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進入了一本《玩燈籠》的書,這本書是關於陝西省關中民俗的《玩燈籠》,從畫風到內容都非常地域化,北方人讀起來應該會想到童年。
小時候也有賞花燈的習慣,尤其是農曆正月初十五的元宵節,縣城會舉辦元宵節,在小廟裡掛燈籠猜謎語,在河邊放烟花,在街上遊行揚歌隊和高蹺隊, 非常熱鬧。不過,繪本中提到的“射燈”,我們這邊還是沒有。
陝西的“打燈籠”習俗一般是叔叔送給侄女或侄女,一對燈籠,十支蠟燭,連續12年。 收到燈籠後,孩子們每天晚上都玩到農曆正月十五,然後把燈籠燒掉——如果不燒掉,第二年就要繼續製作舊燈籠,大叔會患上紅眼病。
哈哈哈,感覺好多習俗都給舅舅準備了。
說到繪本,雖然這本書裡的習俗和我們不一樣,但畫中的風景、人物、衣著,真的讓人回到了童年。
開篇是一場大雪,天地之間有廣闊的空間。
然後是新年第一天出來拜旦的人群,紅衣紅襖,虎帽,氣球,燈籠,糖葫蘆,孫悟空面具,......五顏六色的圓點點綴著白雪皚皚的風景,寒冷的冬日也變得熱鬧起來。
光是這張照片就把我帶回了童年。 拿著煙袋和煙壺的,像我二叔的,戴著口罩玩的,像我的兩個表哥,那個拿著糖葫蘆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的,就是當年的我。
故事的主人公叫趙迪,乙個帶有時代印記的名字,也讓我想起了很多同齡人。
農曆正月初五,趙迪終於盼望著舅舅,拿到了屬於自己的燈籠,然後提著燈籠去找村里的其他小姑娘一起欣賞燈籠,一起玩燈籠。
當他們玩得開心時,他們遇到了頑皮的男孩,他們故意用燈籠打女孩,然後在女孩的尖叫聲中笑著跑開了。
農曆正月十五,大人都出來了,玩燈籠的場面越來越壯觀,招娣們也多了玩樂。 但畢竟是點燈的最後一晚,孩子們還一邊轉圈一邊唱童謠,“燈籠會亮,燈籠會燒掉,燈籠會出去睡覺。 ”
最後,是時候觸控燈籠並點燃它了。 不知道是誰帶頭的,所有的燈籠都在燃燒,大家頓時安靜下來,看著火焰一點一點的,把燈籠燒成乙個黑洞。
故事的最後,趙迪躺在炕上,滿是說不出的失落,不明白為什麼過年就這樣結束了。
直到眼淚朦朦朧朧,她才想起去年農曆正月十五夜,她也是那麼傷心,但今年是過年,也就是明年就要過年了。 想到這裡,她終於笑著睡著了。
縱觀全書,這本繪本除了對風俗習慣的介紹外,對環境、氛圍、人物心理的描寫也特別動人。
無論是文字還是插圖,都像是一首散文詩,厚厚的積雪,五顏六色的棉襖和頭巾,調皮的臭男孩,呼嘯的寒風,一路奔跑的狗,火中燃燒的燈籠,......每乙個細節都刻畫得如此生動,讓你能聞到冬天糖葫蘆的甜香,聽到孩子們歡笑嬉戲的聲音,感受燈籠燃燒時淡淡的熱浪和光芒。
這些影像和情感如此逼真地再現了我們的童年記憶,而那些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點點滴滴,在這一刻如此清晰地浮現在我們面前。
繪本裡的趙迪,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盼著過年,盼著玩燈籠,盼著屬於孩子的淳樸和快樂。 當一切都結束時,失落和不情願是如此真實。 但就像趙迪終於想通了一樣,雖然今年已經結束了,但她明年還會回來的。
這就是這本繪本的魅力所在,我被它感動了,不僅因為它的風格和內容,還因為它觸動了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 當我給寶寶讀這本圖畫書時,我不停地告訴他:“看,這是我媽媽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