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國時報)net.中新社)記者劉凱、俞建平自北京報道。
2023年,汽車行業將“滾”一整年,從**到配置再到營銷等,成為車企之間競爭的焦點。 到2024年,汽車行業將把“體積”的觸角延伸到智慧型駕駛。
《中國時報》記者在天眼查APP看到,日前,廣東廣汽凱投自動駕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出資113億元,執行合夥人為廣汽集團旗下廣州盈鵬私募股權管理***,業務範圍為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私募活動。
車企加大投資力度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滲透率持續翻倍,2023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35%,這也意味著動能轉換進入了拐點。 對此,國泰君安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智慧型電動車的滲透率正從40%的快速增長期邁向80%的成熟期,現階段,電動汽車的保守客戶比例變大,轉型變得更加困難。
在此背景下,各車企也開始加大投入,推出相應的智慧型駕駛軟硬體解決方案,加快測試。 除了開設新的合資公司外,記者了解到,廣汽集團在去年12月獲得L3級自動駕駛路試牌照,獲准在廣州市指定高速路段進行測試後,今年1月,廣汽阿迪高智慧型駕駛已啟動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全場景路試。 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
記者了解到,廣汽ADIGO領航智慧型駕駛可實現“城市+高速”NDA智慧型導航輔助。 在城市道路上,城市NDA不僅可以應對保護左轉、自主掉頭、匝道併入主幹道、紅綠燈直行、“T”型路口繞行障礙物等複雜場景,以及車道線缺失、模糊等複雜情況,還可以與高速NDA無縫切換,實現自動上下匝道,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的自動變道、高速和高曲率曲線交通的自動切換。
談及新能源汽車的後續發展趨勢,廣汽埃安總經理顧惠南對《中國時報》表示:“未來,廣汽埃安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的領先戰略,聚焦EV+ICV的核心領域和關鍵技術。 在電動汽車方面,廣汽埃安的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在智慧型網聯汽車方面,廣汽埃安將在艾安和浩博雙品牌全車型中大力推廣領先的智慧型駕駛技術,加快L3、城市NDA等前沿智慧型駕駛技術的落地和普及,並計畫於4月落地城市NDA功能,力爭2025年實現L4級智慧型駕駛。 ”
除廣汽集團外,2024年初,比亞迪、飛躍、奇瑞、VOYAH也將重點推動智慧型駕駛發展。 其中,比亞迪在夢想日展示了其智慧型駕駛技術和後續規劃。 據了解,比亞迪將在2024年推出10款以上高階智慧型駕駛車型,並將在智慧型駕駛領域投資1000億元。 “加速汽車產業智慧型化轉型,加速智慧型駕駛普及,比亞迪有信心,有能力。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在高階智慧型駕駛方面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通過全棧自研的智慧型駕駛技術和全產業鏈的一體化製造實力,比亞迪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智慧型駕駛的體驗門檻,未來高階智慧型駕駛將成為比亞迪20萬多款車型和300多款標配的選擇。000 個模型。
1月22日,VOYAH宣布與華為就智慧型駕駛解決方案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平安**調研報告指出,如今,VOYAH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預計與華為智慧型汽車解決方案的戰略合作將類似於阿維塔與華為的合作模式,雙方將聯手提公升汽車智慧型化水平。
提高使用者接受度
在車企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使用者體驗也在不斷提公升。 “使用智慧型駕駛後,我永遠無法忘記這種感覺。 車主李安(化名)告訴《中國時報》記者,春節期間,開車回家,從北京到江蘇徐州,距離700公里,開啟輔助駕駛後,只要他控制方向盤,車輛就會自動識別車道,保持車距,不用一直踩油門剎車。
之前體驗過,我看到網際網絡上說智慧型駕駛有多好,就覺得自己在吹牛,畢竟我覺得電腦操作不如人安全。 不過,使用後發現智慧型輔助駕駛有安全距離,遇到前車剎車時會自動剎車,也會給變道的車輛讓路,感覺比人操作更安全。 李安說。
居住在河北省邯鄲市的王先生也有和李安一樣的感受,李安告訴記者,智慧型駕駛絕對是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好幫手。 當您在行駛中設定導航時,車輛會根據導航路線行駛,您可以自動合併車道、上下剎車、控制速度。 “但是,仍然需要握住方向盤以防止發生事故,如果握得不正確,系統會發出警報,然後停止駕駛輔助功能。 ”
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型化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這也為車企不斷加重提供了動力。 同時,政策也在支援智慧型駕駛的實施。 其中,在高階智慧型駕駛方面,2023年8月,重慶、武漢**部門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政策,隨後將範圍擴大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同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智慧型網聯車輛出入和道路出入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產品推廣應用,保障智慧型網聯汽車安全執行提出了要求產品。
據記者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區)出台了支援智慧型汽車的政策計畫。 除廣汽集團外,目前梅赫西迪-賓士、寶馬、阿凡達、深藍、蓮花等多家車企均已獲得L3路試資質。 乘客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經過初步測試驗證,部分產品已具備一定量產條件,試點工作的實施將進一步刺激技術迭代和生態優化,推動高階智慧型駕駛進入量產倒計時。
責任人:李亞楠 主編:於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