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光明
-繼續。 在報社工作的10年裡,我深深地體會到我與讀者的關係是多麼密切。 那時候沒有網際網絡,沒有手機,有時連電視都看不上,於是在礦井裡聽廣播,看《石檀井礦工日報》成了接收新聞的主要**和渠道。
當時,報紙的主角是礦工,讚美礦工,關心和幫助礦工,礦工是報紙的主旋律。 直到今天,很多退休的老礦工還記得《石檀井礦工日報》,他們聽說我在《礦工日報》工作是偶然的,他們也能說出我的名字,回憶起看過我寫的稿子,這讓我感慨萬千。
我也有粉絲,這是值得的。 在我心裡,報紙改了好幾次名字,但內容沒有離開煤字,也沒有離開礦工,礦工在我心中永遠值得稱讚。
1990年5月,石潭井礦業局黨委召開《石潭井礦業日報》創刊20周年座談會。 自治區人大黨委書記李雲橋,自治區煤炭廳、寧夏新聞單位記者臺、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新聞協會、寧夏人民廣播電台黨政領導謝成武、王福林、劉福田、徐勝、李崇勳, 中國煤炭報、中國煤炭報駐甘肅記者站、寧夏記者站、寧夏書畫院、寧夏作家協會、朔方、通俗文學家、石嘴山市委宣傳部、市日報、市廣播台、市作家協會、石潭井區人大、 區廣播電台等單位領導前來祝賀。
50多家礦工報社發來賀電來信,局下屬各單位黨委書記、宣傳科科長、通訊員也紛紛出席會議表示祝賀。 座談會由《礦工報》副社長戚志忠主持,局委副書記劉福田代表局黨委回顧了《礦工報》20年的歷史,展望了未來。
王福林局長、局委書記謝成武在會上講話。 李雲橋秘書長向《礦工報》表示祝賀;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宋世空代表寧夏新聞界發言;吳文通代表煤炭部;曾文傑代表在《礦工報》工作的老同志;劉恩祥代表記者。
從《紅礦工報》到《礦工日報》《石檀礦報》《寧夏煤炭報》《寧夏能源報》《華夏能源報》《神華能源報》,這份出山小卒的小報,成為了走向全國的大報。
從一字一句的蠟刻,到今天先進的排版印刷技術,這份報紙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報人的心血汗水。
石潭井礦業局歷屆領導都非常關心這份報紙,在企業陷入困境時,礦務局籌集鉅額資金改變報社的辦公條件,更新印刷裝置,為報社新建辦公樓,可見對報社的重視。
2000年,在《華夏能源報》創刊40周年之際,我受邀參加了該報大事記的編纂,對礦工報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1969年,在文革宣傳熱潮中,油印小報《紅礦工》誕生了,每週刊兩期,每期兩頁,油印800份;
1970年5月1日,經局軍管委、革命委員會研究決定,經自治區有關部門批准,這一天由油印改為《礦工日報》首日;
1984年8月1日,《礦工日報》改名為《石檀井礦業日報》,中共石潭井礦業局黨委報紙,星期二號,4開4頁,寧夏報業登記證號O06;
1987年5月5日,本報改刊頭,新刊頭《石檀京礦工報》由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法家胡功士先生題寫;
1993年3月23日,本報從第2326期開始實現雷射照相排版膠印;
1994年1月4日,報紙從星期二改為星期三。
4.6 發布。 期改為郵發,讀者當天就能看到《石檀井礦工日報》;
1998年4月1日,根據新聞出版總署(1997)1129號、953號和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行業治理領導小組一號檔案的指示,《石檀井礦業日報》更名為《寧夏煤報》,由寧夏煤業廳監理,石潭井礦業局主辦;
2004年1月1日,《寧夏煤炭報》更名為《寧夏能源報》;
2006年4月2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寧夏能源報》更名為《華夏能源報》;
2011年,《華夏能源報》更名為《神華能源報》,由中國能源集團監管。
我入職後,從未離開過石潭井礦業局,在十幾個單位做過很多工作,在礦工報社當記者、編輯的時間最長,足足有10年。 物流服務只有一年零七個月。
在報社的10年裡,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也採訪和撰寫了大量的稿件,很多作品都獲獎了。 在區內及省部外新聞**也不時發表作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991年被任命為中級職稱(1999年被任命為高階職稱)。 回想起來,在報社工作其實很難。
當記者需要體驗生活時,當然離不開入井裡,熬夜寫作是司空見慣的。 當編輯選擇乙個好的標題,絞盡腦汁,從眾多草稿中選出最好的,這是費時費力的......這些都是只有做過的人才能欣賞的東西。
在報社工作的10年裡,我意識到辦好報紙是很困難的,不能犯錯,更不能犯大錯。 此外,要把握政策,加強自身學習。 我意識到,乙份好的報紙需要好的記者、好的編輯和大量的通訊員。
我在報社工作期間,有的記者編輯自學,有的外出深造,大多有大專以上學歷。 報社每年都堅持舉辦通訊員學習班,提高通訊員的寫作水平,保證稿件和公尺飯的源源不斷。
同時,報紙也注重人才的培養,發現人才向報紙轉移,不斷充實編輯隊伍。 我也意識到,讀者和報紙的關係非常重要,《礦工日報》就是要多寫礦工,了解礦工的困難,了解礦工的優勢,說出礦工的話,成為礦工的良師益友。
10年是短暫而快速的。 1997年,我從報社轉崗,要發自內心地說,能和你們相處10年,那是我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我永遠不會忘記大家對我的幫助、關心、包容和理解,在此說:謝謝! 更讓我欣慰的是,1997年我離開礦工後,2004年,我唯一的女兒再次走進報社的大門,她繼承了父親的生意,一直當記者和編輯,一直當到今天。
時間如山脊,歲月倔強。 50多年後,每當我想起這份報紙時,心中仍然有墨水的芬芳。 如今,在報社共事過的老同事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很少見面,祝大家一切順利! 願《神華能源報》明天更加輝煌!
作者簡介:金光明,1967年石潭井中學學生,1970年下鄉,給礦山招工,同年在礦務局辦公室當通訊員。 後先後在原直辦、技校、局委宣傳部、石檀井礦工報社(任總編輯辦公室主任)、後勤室、石檀涇第一、第二中學合併後的石嘴山民族實驗中學、教育部、寧美市第一教育中心、 曾任集團礦區生活環境綜合治理本部、社會部等,2009年離職,2012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