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總書記在河北省石家莊視察時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基因遺傳和體質特點的'中藥',特別是加強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發展”。這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做好中醫藥工作提供了根本性指導。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元年,也是中醫藥全面持續發展的一年,著力加快突破,在高質量發展中紮實推進。
2023年,多項國家政策檔案明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
2023年4月2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縣級中醫院建設基本實現縣級中醫藥機構全覆蓋的通知》,為基本實現縣級中醫藥全覆蓋作出部署醫藥醫療機構,鞏固基層中醫藥服務主體地位。2023年12月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縣級中醫院建設推介會,支援440家縣級中醫院建設“兩專一中心”,推動**醫院對口援助699家縣級中醫院。 2023年,全國建設4萬多座基層中醫會堂,23個省份的中醫會堂基本實現全覆蓋。 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遴選了約1000個國家級中醫藥優勢專科和約500個中醫協同“旗艦”科室,確定了31個中醫藥中心建設單位,並部署了加強中醫醫院兒科和老年病科建設,不斷優化中醫藥服務供給。
據初步測算,2023年,中醫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將達到12家8億人次,實現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拓匯和區域均衡布局,中醫藥服務能力新提公升。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24年全國中醫藥主任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黨組書記、國家中醫藥局局長於彥巨集介紹。
據2024年全國中醫藥主任會議顯示,全國中醫會堂4萬餘個,23個省份基本實現全覆蓋中醫服務更容易獲得。 一些地方採取積極行動,想方設法讓中醫藥服務“更貼近”群眾,讓中醫藥服務“更好”。
如上海市16個區建設中醫特色社群衛生服務示範站(村診所)62個,開展社群中醫專專、特病建設76個、市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100個; 江蘇全面啟動基層中醫會館建設,僅2023年就新增五級中醫會館83個。 硬體齊全,人才是關鍵。 吉林省50%以上的中醫醫院設立了住院服務中心,為行動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服務,並推廣臨床中醫膳食服務,幫助患者縮短臨床時間; 重慶市96%的公立中醫院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諮詢和便捷服務,19家中醫院開設靈活門診,29家中醫院開設夜間門診。
近年來,各地通過“鄉就業、鄉招聘村”、訂單化培訓等方式,不斷豐富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根據2024年全國中醫藥主任會議公布的資料,2023年,我國將招收1690名中醫藥專業新生,培養中醫師骨幹2萬餘人。例如,在培養中醫館骨幹和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基礎上,陝西省計畫110,000名鄉村醫生接受了中醫知識和技能培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援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傳承、創新 2023年2月10日,**辦公廳印發《振興發展中醫藥重大專案實施方案》,從醫療側的基礎設施、人員配置、資源傾斜、優勢病種選擇,向全面提公升中藥質量、加強中藥療效研究等方面釋放行業效益。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強藥品安全監管,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三藥'協同發展治理作出新的戰略部署。 ”2023年4月11日,在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趙俊寧指出。
面對機遇,中醫藥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同時出席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秦懷金指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挑戰和不足中醫藥發展不足、不平衡,突出表現為中醫藥優質資源區域分布不均,中西醫藥協同作用不足,中藥與中藥協同作用仍有待加強。 人才科技支撐不足,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不足,基層人才匱乏,中醫藥科技創新仍是中醫藥發展的短板; 中藥多重價值釋放不足; 中醫藥發展政策的落實仍需付出艱苦的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麗認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幾個關鍵問題:對於中藥材的質量,人們普遍認為藥材質量令人擔憂,現在又開始提出無汙染的中藥材; 高水平的臨床證據不足,中醫藥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但現在“有效”必須拿出證據; 中醫藥標準制定基礎薄弱,中醫藥走出去的關鍵取決於標準的制定和標準的指導,中醫藥的發展取決於標準,但制定的標準數量遠遠不夠; 中醫思維薄弱,人才培養不足。
總書記明確指出,“向世界推廣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增強了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多項中醫藥專案入選“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務實合作專案清單。 目前,中醫藥已遍布196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了多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和31個中醫藥服務國家出口基地,為中醫藥高質量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 TC249)的成立, 制定頒布中醫藥國際標準102項。
“中醫藥走向國際已成為必然趨勢。 中醫藥走向國際,不僅是因為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更是因為世界需要中醫藥。 ”2023年4月,張伯利院士在一次高峰論壇上這樣說。 秦懷金還表示,面對世界疫情,中國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中藥治療新冠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充分肯定,當前中醫藥在正確的時間、地點和人身上迎來了良好的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認為,中醫藥要想走出去,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把問題、成分和作用機制講清楚。 “如果我們這樣做,我相信我們會得到世界的認可。 ”
本文原載於2024年1月31日《人民政協日報》第六版。
記者: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