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簡介
用於氧還原和析氧反應(ORR OER)的高效電催化劑的計算機設計對於氫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由於難以評估材料在電化學條件下的催化效能,如活性和穩定性,實用的設計原則仍然相對缺乏。
在這裡,基於包含 6,300 多種材料的 2DMappedia 2D 材料資料庫,北京化工大學黃世平,南京理工大學張勝利陳忠芳,波多黎各大學等已經開發了乙個資料驅動的框架,用於發現對氧電催化具有電化學穩定性的潛在二維材料。
計算方法:
基於廣義梯度近似(GGA)中的Perdew Burke Ernzerhof(PBE)泛函,作者利用VASP進行自旋極化第一性原理計算,並將價電子擴充套件到動能截止值為400 eV的平面波。 能量的收斂閾值設定為 10 10 5,原子力的收斂閾值為20×10−2evå-1。作者使用 004*2 1 monkhorst pack k-point 網格對 Brillouin 區域進行取樣。 為了消除相鄰構象之間的週期性相互作用,作者在二維平面的垂直方向上設定了 15 的真空層。 作者使用Grimme等人的DFT-D3方法來描述范德華相互作用。
結果與討論
圖1 (a) 在材料資料庫中篩選分層階段。 (b-c) 根據元素(b)和晶體系統(c)的數量對層狀材料進行分類。
如圖1A所示,作者從2DMATPEDIA的開放計算資料庫中確定了可能的原型化合物。 作者專注於研究一元、二元、三元和四元系統,不包括具有純氣相(例如,O、I 和 Br)、原子序數超過 40 和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材料(例如 TC、PM 和 PO-LR)的晶胞。
因此,作者確定了 2854 種層狀結構,包括 22 種非成員、728 種二元、1558 種三元和 546 種四元化合物(圖 1b)。 當根據空間群進一步分類為不同的晶體系統時(圖1C),大多數2D材料具有單斜晶系和斜方晶系,而不是2h(六邊形)和1t(三角形)構型。
圖2 (a)實驗中可用的層狀化合物和未實現的假設結構的分解分布。 (b) 20 種代表性二維材料的剝離能。 (c) 2854層狀材料的分解和剝離能的變化。 (d) 1411 種實驗上可行的 2D 材料的帶隙分布。
為了合理評估二維材料的相穩定性,作者建立了乙個通用基準,用於研究實驗可用的亞穩相和假設的、未觀察到的亞穩態化合物(圖2A)。 除了相穩定性外,剝離能量是評估二維材料機械剝離可行性的指標,因此,作者隨後研究了 20 個單層的剝離能量,以揭示機械剝離方法的侷限性(圖 2B)。
根據基準值(80 mEV Atom 代表分解能量,200 MeV Atom 代表剝離能量),作者將庫中的每種材料分為四個不同的類別(見圖 2C),分別用藍色、粉紅色、綠色和紫色表示。 在2854種二維材料中,只有1411種藍色區域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相穩定性和機械剝離效能。 作者在GGA-PBE理論水平上研究了1411種實驗2D材料的能帶結構,以評估其電導率(圖2D)。 考慮到GGA傾向於低估帶隙,作者選擇了05EV帶隙閾值,超過該閾值後,只有339種化合物可以通過電導率篩選。
圖3 (a) 氧電催化的反應途徑。 (b h) 896個可能的活性位點的氧吸附能的總(b)和部分(c h)分布。
ORR OER可以通過催化劑表面的締合機制或解離途徑進行,作者描述了一種基於酸性電解質的反應途徑(見圖3A),因為ORR OER中涉及的中間體在酸性和鹼性環境中都是相同的。 在締合機理中,O2 H2O的吸附之後是加氫和脫氫步驟,產生一系列與催化劑表面結合的反應中間體。
根據催化劑的不同,雙電子和四電子途徑都是可能的。 過氧化氫 (H2O2) 用作雙電子途徑的產物,僅涉及一種反應中間體(ORR 為 OOH*,OER 為 OH*)。 四電子反應涉及 O*、Oh* 和 OOH* 反應中間體,產生 H2O 和 O2 分別用於 ORR 和 OER。 根據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