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副總理的會晤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1978年11月。 這位74歲的老人身材矮小,肌肉發達,身高不到五英呎,穿著公尺色羊毛西裝,在巴亞利芬機場走下波音707。
在檢閱了儀仗隊之後,他輕快地走了。 和我一起搭車去**房子的酒店。 那是我們**房子裡的迎賓別墅。 下午,我們在內閣會議室舉行了正式會議。 我在人民大會堂見過痰盂,所以還安排在座位旁邊放了乙個青花瓷痰盂。 我看了資訊,知道他有使用痰盂的習慣。 雖然政府有規定。 空調房裡不允許吸菸,所以我在顯眼的地方給他放了乙個菸灰缸。 這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人物的功勞。 我還確保會議室的排氣扇全部開啟。 我歡迎這位偉大的中國革命家來訪。 他回答說,新加坡對他來說是乙個古老的地方。
58年前的1920年,他在前往法國的途中曾在這裡停留了兩天。 1976年我訪問北京時,他無法與我見面,他被排斥,不得不“靠邊站”。 他先是被四人幫打敗,但最終還是被打敗了。 他花了兩個半小時談論蘇聯對世界構成的威脅。 他說,所有反對戰爭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結成統一戰線,與戰爭販子作鬥爭。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反對那個“混蛋”(字面意思是“蛋”,他的解釋者將其翻譯為“s o b”,意思是“野蠻人”),他引用了***。 他對蘇聯在歐洲、中東、非洲、南亞和印度支那的作戰戰略進行了全面分析。
在會談中,**邀請我再次訪問中國,我說等中國從中國恢復過來時,我就去。 他說,這將需要很長時間。 我不同意。 我認為他們真的要迎頭趕上,甚至比新加坡做得更好,完全不會有問題; 不管怎麼說,我們只是福建、廣東等地沒有土地的文盲農民的後代,但也有一部分是留在中原的高官、太監、書生的後代。 他沉默了。 第二天,我在一小時內闡述了我的觀點。 不算翻譯時間,實際上我只花了半個小時。
我總結了他所談論的蘇聯威脅,並引用了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對蘇聯軍事力量研究的詳細結果。 我指出,德國總理施密特、法國總理基斯卡和華盛頓的美國領導人將對蘇聯構成不同的威脅。 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蘇聯在軍備上花費了太多資源。 無論如何,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只能著眼於世界局勢的走向,無力影響結果。 我們必須從區域而不是全球戰略的角度來分析局勢。 越南戰爭結束後遺留下來的問題是美軍一下子從越南和泰國撤軍,很明顯,他們都不會干預未來亞洲大陸的共產主義叛亂。 下乙個問題是,美國軍方計畫在菲律賓停留多長時間,以平衡蘇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不斷增長的艦隊?
新加坡希望美軍留在菲律賓。 為了避免對新加坡對蘇聯的態度產生懷疑,我一一列舉了我們的主要夥伴——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和歐盟,它們都佔我們國際總數的12至14個。 中國只佔1 8,蘇聯只有0 3,蘇聯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微不足道。 我早就意識到蘇聯的霸權行為。 我講述了1967年的一次經歷。 當時,在訪問了阿布辛拜爾和亞斯文之後,他在埃及部長的陪同下乘坐埃及飛機返回開羅。 當飛機即將降落時,駕駛艙內發生了很大的騷動,埃及部長表示自己沒有陪同,前往駕駛艙一探究竟。 直到我降落後,我才知道另一架飛機上有一名蘇聯飛行員,他向控制塔人員聲稱他不懂英語,並堅持在VIP客機之前降落。 結果,埃及部長不得不從駕駛艙對飛機大喊大叫,以確保貴賓飛機降落在蘇聯飛機之前。
我已經學會了蘇聯人的傲慢,不需要提醒我。 在會談中,**強調中國人是一樣的。 中國人從不隱瞞自己的意見,一句話接一句地說。 韓戰期間,中國發表宣告說,一旦美國逼近鴨綠江,中國就不能坐視不管。 美國人忽略了它。 在外交政策上,中國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在會議結束時,我說過,我已經說過,中國現代化需要22年,而在這22年中,只要東南亞沒有不必要的人為問題,整個情況應該會好輕,如果這樣,結果對中國就不好,就像越南和柬埔寨面臨的問題一樣。同意我的看法。 他希望亚细安團結穩定。 他“發自內心地這麼說”。
** 我見過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領導者之一。 儘管他只有五英呎高,但他是最好的男人。 雖然他已經74歲了,但面對不愉快的現實,他總是準備改變主意。 兩年後,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其他安排,電台廣播被終止。 晚飯時,我請他抽菸,他指著妻子說,醫生讓他戒菸。 他試圖少抽菸。 他整晚都不抽菸或使用痰盂。 他看了報告,知道我對香菸很敏感。 在他離開之前,我去了**豪宅別墅與他見面,並聊了2o分鐘。 他很高興時隔 53 年後重訪這個老地方。 新加坡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他向我表示祝賀。 我回答說,新加坡是乙個只有250萬人口的小國。 他說,他一直希望在見到馬克思之前先去新加坡和美國旅行。 新加坡,因為他在島國還是殖民地時就與它有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在前往法國馬賽學習和工作的途中經過了它。 另一方面,美國是因為中美必須進行對話。 他在機場與政要和部長們握手,檢閱了儀仗隊,然後走上他的波音707的舷梯,轉身向我們揮手告別。
飛機艙門關上後,我轉身告訴同事,他的下屬這次可能要被“鞭打”了。 他所看到的新加坡與他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這裡沒有華人人群的騷動,也沒有一大群瘋狂的新加坡華人向他打招呼,只有少數好奇的圍觀者。 幾周後,有人給我看了一篇發表在《北京人民》雜誌上的關於新加坡的文章**。 報告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將新加坡描述為花園城市,並表示綠化、公共住房和旅遊業值得研究。 我們不再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
第二年,即1979年10月,他們對新加坡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當時,**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去新加坡看看他們是如何利用外資的。 新加坡受益於外國人設立的工廠。 首先,外國企業對淨利潤繳納的35%的稅款歸國家所有; 第。
2.一切勞動所得歸工人所有; 第。
第三,外資帶動了服務業。 這些都是(國家的)接收者。 他在1978年看到的新加坡,為中國人應該爭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參考。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