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被囚禁五個多月,經親友救出,正德二年(1507年)獲釋。 但是,死刑是可以避免的,活罪是逃不掉的,所以他被降職到貴州龍昌義城,當天就去了那裡。
王陽明乘船沿大運河匆匆離去,打算繞道餘姚與家人團聚,然後再去貴州。 有一天,王陽明在路上餓了,就走進了一家餐館。 當他坐下時,他注意到旁邊有幾個看起來很可疑的男人。 在他們點菜的時候,王陽明伸長耳朵聽,發現是北京口音,他大吃一驚:
恐怕不好!
我們已經猜到了一群殺手,這些人就是劉晉派來刺殺王陽明的金衣衛兵。 真是“修露棧道,暗中穿越陳倉”的好招,劉晉陰險至極! 不過,王陽明是個聰明人,他靠著多年學兵法的智慧,走著大道,走進了繁華,走到了人民群眾的懷裡,就是不給殺手乙個機會。 快點,快點,馬上就要到餘姚的家鄉了。 然而,這是祝福而不是詛咒,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災難。 一天傍晚,王陽明還在錢塘江邊被金衣衛兵包圍。 眼前是洶湧澎湃的河水,身後是殺手的刀尖。 那一刻,他想到了朝堂工作人員的屈辱和自己所遭受的牢獄之災,想到了宦官劉晉如此急忙殺人,想到了他未竟的事蹟和未完成的忠孝,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在臨終前向金逸薇提出了乙個請求——給他時間寫一首詩, 他還有話要說。不知是出於對王陽明的尊敬,還是出於對垂死之人的憐憫,金衣薇給了他紙筆。 王陽明一口氣寫完,寫了兩首絕望的詩。 其中有兩句話是這樣寫的:敢於一體承天下,甘願被判生死。 滿肚子的文章是相當有用的,百年朝臣並不羞恥。 面對死亡,他正直正直,良心清澈忠貞。 面對這樣的王陽明,金衣侍衛們都愣住了,一時不忍心動手。 王陽明抓住這個機會,提出了最後的要求:給他留下一整具屍體,讓他跳進河裡淹死。 在殺手們猶豫不決的時候,王陽明脫下衣服、鞋子和帽子,把那首絕望的詩包在裡面,遞給他們。 然後他跳進了河裡。
一名棺材錦衛帶著王陽明的“遺物”回京保命,但王陽明最終憑藉出色的水本事死去,被商船救起,艱難地逃過一劫。 幾番折騰,他終於回到了餘姚老家,告別家人後,他帶著兩個僕人來到了貴州龍昌義。 正德三年(1508年)春,王陽明來到龍昌義。 那是乙個充滿古樹、荊棘、蛇和龍的地方。 原住民都是少數民族,不懂漢族的語言和習俗。 王陽明一到此地,困難接踵而至,正式開啟了突破之道。 物質層面確實難,不正常,但對王陽明來說,這還不是最難受的。 生活問題好說,他們主僕倆發現了乙個山洞,叫“玩易窩”; 乙個棚屋被豎起來,它被命名為“何紹軒”。 糧食問題並不難,前任郵政局長給他們留下了一些種子,到了就到了春天,通過諮詢當地的當地人,他們慢慢掌握了種植技術。 生活不好也沒關係,吃不好也沒關係,最困擾王陽明的就是他的精神困境。 雖然他與當地原住民相處融洽,能和他們一起唱民歌、狂熱地跳舞,但作為乙個讀詩讀書的儒家學者,在這樣乙個荒蕪的地方,沒有親人,沒有同齡人,也沒有聖人,他最終還是陷入了思考生死意義的精神漩渦。 在龍昌儀,王陽明獲得了一種難得的清淨,他在那種近乎空虛的清淨中回顧了前半生。 30多年來,他學過軍事,探索過科學,學過佛教和道教,學過字典。 雖然他從未真正在任何方面取得過積極的成績,儘管他在學業、科舉、官場上屢屢受挫,但他意識到,每一次跌倒,他都能重新站起來,變得更堅強。 面對龍昌義的這一考驗,他總結道:“我超越了得失的榮辱,卻無法超越生與死。 王陽明以為死亡會粉碎他的巨集偉理想,心裡極難受。 有一天,他為自己準備了乙個石棺,並問自己:“當聖人遇到我時,他會是什麼樣子? 然後他坐了下來,決心找出答案。
啟蒙洞窟中濃濃的墨水般的黑暗猶如永夜,王陽明坐在石棺中,回望著自己的前世。 我心中的一點光,就像洞裡的一盞小油燈。 當風吹來時,它會微微顫抖,幾次後它會消失並重新點燃。 他就像是破船中的項羽,像是與水搏鬥的韓信,又像在沂水唱歌的景可,自死而復生! 這是一種歸零的心境,拋棄執著、希望、遺憾和愧疚,像孩子一樣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不知過了多久才開悟,王陽明體內蟄伏的生命能量開始醞釀翻騰,就像地下沸騰的熔岩找到了薄弱的地殼一樣,他終於開悟了! 如果你沒有感覺到,每個人都會感到震驚! 他意識到了什麼? 《汪洋明年譜》寫道:“我知聖之道,本性自給自足,從中求道者也錯了! 這句話是他朱子理論的終點,也是陽明思想體系的邏輯起點。 關於啟蒙,弗洛姆說:“人的眼睛突然睜開了; 他和世界突然以完全不同的光芒出現,能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發。 在這種經歷之前,往往會有很大的焦慮,在那之後,一種新的力量感和自信就會出現。 從此,對於王陽明來說,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卻是重生了。 天地,我的心,一片光! 全文完了,如果你喜歡,那就點讚還是“看”! 感謝您的會議,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 熱點引擎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