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 讓我們快點。 1月31日,時針接近0:00,今年54歲的趙海春揮了揮手,領著20多名年輕人走進了寒夜。 此時,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大家不自覺地收緊了衣領。
這裡,是京哈鐵路雙橋站的下院。 從凌晨 0:30 開始,在緊張的 75 分鐘“天窗點”(沒有火車通過的時期),線路工將與時間賽跑以完成維護任務。 “進入春節,車子密密麻麻,鐵軌磨損較大,只能看針腳,多派人手。 “趙海春身材魁梧,流星大步,話不多,每一句話都迴避不了專業。
鋼軌打磨機1臺,大錘3臺,電焊機1臺......在不遠處的探照燈下,大家排成一排,聽著團隊清點工具。 “怎麼把線帶出來,怎麼帶出來,一螺絲都不能掉,保證了線路的安全。 趙海春一絲不苟,蓄勢待發。除了別在肩膀上的對講機,腰間的手電筒,背包裡還裝著一本記錄本、乙個試探儀和一面小鏡子,這些都是他的診斷寶貝。
確認您沒有車並準備上路。 0點30分,趙海春一聲令下,巡線員按照分工趕往各自的裝修點。 黑暗的軌道線上,記者踉踉蹌蹌,趙海春腳底卻有風。 進入自己的“主場”,這位沉默的邊裁居然說了很多話。
蹲在鐵軌邊,趙海春將一把一公尺長的鋼尺放在鐵軌上,然後用小塞尺測量鋼尺與鐵軌的間隙。 “現在你可以直觀地看到接頭間隙是1公釐,對於時速為120公里的線路,這個值應該控制在03 公釐或更小。 否則,軌道表面不光滑,火車經過時會顛簸。 趙海春一邊說著,一邊幫著巡線員把100多公斤的鋼軌打磨機放到軌道上。
沿著軌道的方向,趙海春來回推拉著磨床,耳邊傳來機器的轟鳴聲和眼前飛濺的火花,彷彿在鐵線上“玩鐵花”。 鋼軌打磨是一項精細的工作,不僅要掌握力量,還要練好視力。
如果看鋼軌的這一段,磨削時兩側的火花很大,中間的火花很小,說明兩側仍然很高,需要平整。 ”趙海春的眼睛就像一把尺子,能夠準確判斷拋光的“熱度”。 “這幾乎是同一時間。 推拉磨了幾百次後,趙海春停了下來,摘下手套,指尖在鐵軌上滑動,感受一下磨後的鐵軌狀態。 俯身重新測試,果然差距小於03 公釐。
在這裡打磨完後,趙海春走了幾百公尺,趕到道岔檢修現場進行檢查。 “這個翼軌以前被壓碎了,就像瘡一樣,它將繼續潰爛。 趙海春撫摸著修復後的鋼軌,滿意地說,及時“刮骨治毒”後,病已痊癒,鐵軌壽命可以延長。
對於巡線員來說,冬天是最怕下雪的。 為了避免道岔上結冰,儘管降雪很大,他們仍需要清除道岔上的積雪。 “外套凍冰,裡面出汗,味道不好。 趙海春嘆了口氣,和過去相比,現在至少不用靠人背著裝備,步行幾公里了。
北京工務段雙橋線車間,下轄京哈線、京城線和風雙線等重要線路,負責維護線路177公里和310組道岔,不僅在線路上,貨車混行,還有乙個編組場,可以說是線路車間最繁忙的車間之一。
工坊離趙海春家只有100公尺,但春節期間他很少回家,大家都說他“成長”在工坊裡。
就像今天,做完這75分鐘,中間要喘口氣,凌晨4點就要趕到雙橋站繼續保養。 晚上回家也會打擾家裡其他人。 白天,有問題需要隨時處理。 趙海春作為車間主任,負責四個工作區域,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故障。
入行38年,趙海春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春節假期是在鋼軌上度過的,是在磨擦聲中度過的。 他確保了無數火車的安全到達,但他很少乘坐火車旅行。 我每個月坐4次火車,還是要從乘客的角度去探究火車晃動顛簸背後的鋼軌問題。
小時候,每天和鐵軌在一起,我感到非常無聊和孤獨。 做了這麼多年,我有感觸。 離開鐵軌,我總覺得有些東西是短的。 已經退休4年的趙海春已經開始放棄。
*:北京**客戶 |記者 孫紅陽.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