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
張軍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不久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2024年經濟工作,同時深入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也系統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軍教授受《新華智策》思科年會特別節目邀請,解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展望2024年經濟的下乙個征程。 以下稿件根據對張軍教授的訪談進行編輯,供讀者參考。
Q1:國家工作政策導向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經濟工作會議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政策訊號?
張軍:本次**經濟工作會議體現了政策的全面性。 為什麼?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政策側重點不同,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非常明顯,希望在政策執行層面,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做出靈活調整,供給側和需求側相結合。 具體而言,就是要把需求管理政策與供給結構改革結合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打破”和“站立”應該辯證地統一起來。 在不能完全“立”的情況下,不要急於“斷”,“斷”和“立”要很好地結合起來,“穩定”和“進步”也應該如此。同時,投資和消費也要有機結合。 這實際上對地方、地方各級和有關部門在巨集觀政策的執行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乙個目標,那就是穩定當前經濟,特別是未來,必須保持經濟復甦的勢頭。
Q2:2024年經濟發展是抵禦外部壓力的一年,也是克服內部困難的一年,2024年我們的信心和信心從何而來?
張軍:2024年,經濟經歷了近三年的特殊時期,增速受到較大影響。 但近三年來,潛力沒有太大變化,各方面的潛力依然存在。 因此,最重要的是,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制定的一些政策和要求能夠得到落實。 最後,如何釋放潛力,最重要的當然是要依靠政策的變化,所以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了非經濟政策因素,未來應該被納入經濟復甦的主陣線,這是相當重要的。 在以往的政治局會議上,有人說過,現在要有預期的穩定性,同時要保持政策在時間上的連續性,不要過於頻繁地改變政策,這樣會擾亂大家的預期。 還有剛才提到的一些社會、政治等政策,盡量不干擾經濟復甦的程序。
Q3:今年有乙個熱詞叫新質量生產力,從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開始,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如何? 在逐步推動經濟回公升的過程中,我們要克服哪些困難和挑戰?
張軍今天,我們面臨著更多的內部和外部挑戰。 外部挑戰現在非常明顯,一開始會和最好的夥伴發生摩擦,最後會變成第一場戰爭,會成為競爭對手,很難改變,而且很有可能會改變全球格局。 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們必須適應這種模式。 比如現在要加大產能的海外出口,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 我認為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中國的海外生產布局應該會達到新的高度。 對內,仍需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推進中國經濟市場化。 這種新的驅動力不僅是製造業,或者說是以新型質量為代表的生產力產業,而且是現代服務業。
因此,如何推動經濟結構從過度依賴製造業向高階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 一方面,要通過不斷擴大海外直接投資,布局全球生產鏈; 對內,要通過體制改革推動經濟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使資源配置更多地依靠市場而不是干預。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主體可以看到服務業的潛力,通過發展高階服務業獲利的機會越來越多,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現代高階服務業中。
Q4:在對話過程中,我們提到了開放和對外貿易,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的形勢?
張軍:最近,華盛頓的智囊團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他們組織經濟學家做了一項研究。 根據這項研究,從17年到現在,中國在美國所有進口商品中的份額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 那麼這 7 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 1 個百分點。 憑直覺,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結論,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謂戰略產品和技術複雜的產品實行高關稅政策,當然對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的東西有影響。 但是,中國通過第三方(出口)有替代(自己的出口),而這個第三方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零部件,才能出口到美國更多,然後在那裡組裝,這相當於直接出口到間接出口,其實中國開始將大量的產能轉移到海外, 特別是在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然後直接投資。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Q5:另外,對我國外貿發展和吸引外資有哪些有利因素? 從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來看,我們企業可以抓住哪些機遇?
張軍事實上,經過45年的改革開放,很多企業,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企業,可能已經經歷了第二代、第三代的發展。 今天,回頭看看,我們最好的擴張已經過去了,這可能是正常的。 因為經濟發展經歷了乙個加速然後開始慢慢減速的時代,現在是時候開始第一階段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現在首先要有全球視野,未來在海外市場還有很多增長點,在此基礎上,國內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度,(所以至少在市場環境下)必須走出內卷狀態,把主要精力和資源集中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上。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應該專注於我的主要業務。 現在國家提出了“專、特、新”這幾個字,我覺得特別好,其實代表了如何把這些領域最優秀的智慧、資源、人才集中到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經歷這麼大的變化,可能其實就是我們的教育。 我們需要開闊眼界,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主營業務上,這樣公司才能長青。
Q6:對於長期扎根中國的跨國公司,包括那些對中國持觀望態度的企業,您能否分析一下當前的中國政策,包括他們面臨的市場機遇?
張軍: 其實挺複雜的。 因為我們不容易分辨出那些退出中國的國際公司,是因為它們不再具有競爭力,還是因為在中國市場不再具有優勢,或者其他什麼。 因為有很多本地公司發展得比較好,而他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很多,他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世界的另一邊,比如東南亞、印度等地。 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但我們確實看到,許多深耕中國幾十年的國際知名跨國公司仍在進行額外投資,統計局報告的FDI增長,大部分應該來自這些深耕中國幾十年的企業, 他們決定繼續在中國投資。只要我們保持敞開的大門,我們能改善國內的營商環境,即使這些企業可能遇到來自美國或歐盟等其他地區的干擾,我相信他們仍然會突破各種阻力,參與到中國未來的發展中來。 在這方面,我非常同意我們最近單方面免除許多國家簽證的做法。 如果我們把這種做法延伸到吸引外資上,就是其實有很多領域是可以單方面開放的,這樣一大批優質產品就會進入中國,改善我們的福利。 所以,我覺得在目前形勢下,我們主動出擊,單方面做一些開放,這對我們今後的經濟發展還是很有利的。
2024年,中國經濟在攀登和克服障礙中砥礪前行,2024年的畫卷即將開始。 讓我們堅定信心,砥礪前行,以高質量發展成果,為全面建設強國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